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选

增加 10,5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pic.sogou.com/d?query=%CD%F5%D1%A1&mode=1&did=1#did0 图片来源网址]]]
=='''生平简介'''==<p style="text-indent:2em;">''' 王选 (1937 '''(1937-2006),男,汉族,江苏无锡人,1937 年2 月5日-2006年2月13日) 生于 [[ 上海 ]] 江苏无锡人 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中国科 留校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北京大 院院 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 生导师 副所长、所长。1991年当选 中国 工程 科学 学部委员( 院士 ),1993年当选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后任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北 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顾问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发明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名誉会长。1995年后担任九三 社中央副主席。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 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选院士是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1958年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1961年, 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 机的 ALGOL60 编译系统的研制。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 创始人 光机式二代机 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 欧美 科研集体 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 研制 当时国外尚无商品 汉字 第四代 激光照排系统 为新闻、 ,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 版全过程 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获一项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这些成果 计算机 产业 奠定 和应用,占领 基础 国内99%的报业市场、90%的书刊(黑白)市场以及海外90%的华文报业市场,使延续上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 ,被 公认 为“ 毕昇发明活 字印刷 术后中国印刷技 术的第二次 革命”,也为信息时代汉字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后,王选院士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和直接制版系统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王选院士一生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与广泛赞誉。其成果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王选院士因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日内瓦国际 发明 展览会金牌,首届毕昇奖,首届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陈嘉庚技术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等,并多次被授予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2002年初,鉴于王选院士在科技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务院隆重授予他 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ref>[http://www.wangxuan.net/intro/content_301.htm]王选生平</ref>
== '''王选语录'''==<p style="text-indent:2em;">·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么样生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 <p style="text-indent:2em;">·当人们对一个新的构思说“Can't do”(做不成)时,最好的回答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p style="text-indent:2em;">·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了。其实,名人与凡人并没有截然的差别。 <p style="text-indent:2em;">·美国华人中流传:用“下围棋”形容日本人的做事方式,用“打桥牌”形容美国人的风格,用“打麻将”形容某些中国人的作风。“下围棋”是从全局出发,为了整体的利益和最终胜利可以牺牲局部的某些棋子。美国人“打桥牌”则是与对方紧密合作,针对其他家组成的联盟激烈竞争。中国人“打麻将”则是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这种作风显然是不好的,尤其是“自己出不了成绩,也不让别人出成绩”,更是严重影响发展。 <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从55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成了权威。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时,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在高新技术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一般来说,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 <p style="text-indent:2em;">·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要善于“延迟满足”。 <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做学生干部,直到大学毕业。十二年的学生干部经历使我懂得要以身作则,为别人着想;要诚恳待人,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评。这些是一个人能够做出成绩的不可缺少的素质,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p style="text-indent:2em;">·孙子曰:“将者,智、仁、敬、信、勇、严也”。智以择向,仁以服众,敬以招贤,言以必信,勇以夺魁,严以律已。我认为这是一个领导者所应具备的风范。 <p style="text-indent:2em;">·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p style="text-indent:2em;">·“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骏。 <p style="text-indent:2em;">·计算机这类新兴学科,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太快,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我们应该重点支持尚未成名的、有才华、有潜力的小人物。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的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但如果长期“价廉”,可能会不再“物美”,要在报酬上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对于已有充分证据确认是真正杰出的人才,建议采取十二字政策:给足钱、配备人、少评估、不干预。 <p style="text-indent:2em;">·要让优秀人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解脱他们的杂事和各种干扰(例如频繁的评估),使他们心无旁鹜地埋头创新,只有长期积累和专注才能出大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优秀的科研领导人和管理者在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应有战略眼光,并且爱才如命,把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手下成员的才华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一个人才辈出、成果累累的单位的领导人理应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 <p style="text-indent:2em;">·技术科学的最高成就是深刻影响工业界和人们生活的重大发明创造。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一项创新技术对工业的影响、是否推广应用和大量进入市场应该成为评价成果的最重要标准。自主创新的技术,转化成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居领导地位,应该成为科研的重要目标。当然更高的目标是把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一个科研单位能做到这点应得到很高的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应用科学领域内,不能把获奖、SCE、EI文章作为目标,而应该有持续奋斗十多年,不断创新,最终使高技术产品在市场上雄居榜首的决心。 <p style="text-indent:2em;">·高科技产业应实现“顶天立地”模式。“顶天”就是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就是把技术商品化,并大量推广、应用。 <p style="text-indent:2em;">·我很欣赏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井深大的一句话:“独创,决不模仿他人,是我的人生哲学”。当然这绝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应该针对市场需要,大量吸收前人的好成果和分析已有系统的缺点,“需要”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造的源泉。 <p style="text-indent:2em;">·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一条高效益的、事半功倍的捷径。 <p style="text-indent:2em;">·接触两个“最前沿”,创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两个最前沿指的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和需求(包括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的最前沿。<ref>[http://www.wangxuan.net/intro/content_281.htm]王选语录</ref> ==''' 视频'''==
{{#iDisplay: j0816sfiobk|480 |360|qq}}
 
== '''参考文献''' ==
 
{{Reflist}}
1,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