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华民国

移除 21,789 位元組, 2 年前
行政區劃
台灣本島棲息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約有11%的動物和27%的植物為[[台灣特有種列表|特有種]],例如山區水域的[[櫻花鉤吻鮭]]等< name = "CHAPTER 1 Geography"/>;有3,000多種開花植物、640多種真蕨在島嶼生長,另有3,000多種魚類、500多種鳥類棲息
< name = "Taiwan Proper"/>。[[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照《[[s:zh:野生動物保育法|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台灣保育物種列表|保育物種]]名錄,按照族群數量與保護等級分成瀕臨絕種保育類、珍貴稀有保育類、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並適用於台灣境內和境外的物種<ref>[https://archive.org/20160807084108/http://nature.cyhg.gov.tw/upload/RelFile/FAQ/7/634377834657031250.pdf 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Schedule of Protected Species]. [[嘉義縣政府]]. 2008年7月2日 [2016年6月9日] {{zh-hant}}.</ref>,當中共有41種瀕臨絕種保育類、123種珍貴稀有保育類、和48種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11143220/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ct.asp?xItem=32705&ctNode=213&mp=10 台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種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010年8月19日 [2016年6月9日] {{zh-hant}}.</ref>。自1972年通過保護自然風景、野生動物和史蹟的《國家公園法》後<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25040056/http://www.kmnp.gov.tw/english/establishment.htm Establishment]. [[金門國家公園]]. [2014年2月23日] {{en}}.</ref>,[[中華民國內政部]]陸續設有9座[[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總面積為7,489.49平方公里<ref>[np.cpami.gov.tw/filesys/statistics/104/261_6f6ce715b70594edf0b8beddcce91305.pdf 表一 各國家公園基本資料表]. [[內政部營建署]]. 2014年6月9日 [2016年6月9日] {{zh-hant}}.</ref>。另外政府還設有[[自然保護區|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台灣自然生態保護區|自然生態保護區]],佔領土近20%<ref>[[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690B370D978A0943&sms=D317A04184274DC2&s=CA2D40764F1F49C8 生態保育]. [[行政院]]. 2014年3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zh-hant}}.</ref><ref>[[行政院新聞局]]. Wildlife Protection. 台灣台北: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9. 2009年1月1日 {{en}}.</ref><ref>[[中華民國內政部]]. [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690B370D978A0943&sms=D317A04184274DC2&s=14BD0686091713D1 國家公園簡介]. [[行政院]]. 2014年3月5日 [2014年2月23日] {{zh-hant}}.</ref>。
 
== 行政區劃 ==
=== 實際統治 ===
{{Main|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台灣行政區劃}}
{{Image label begin|image= Subdivision typ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14).= y |caption= 中華民國自2014年以後的行政區劃圖。}}
{{Image label small|x= 0.77 |y= 0.18 |scale= 300 |text= [[台北市]]}}
{{Image label small|x= 0.74 |y= 0.25 |scale= 300 |text= [[新北市]]}}
{{Image label small|x= 0.86 |y= 0.14 |scale= 300 |text= [[基隆市]]}}
{{Image label small|x= 0.60 |y= 0.21 |scale= 300 |text= [[桃園市]]}}
{{Image label small|x= 0.63 |y= 0.35 |scale= 300 |text= [[新竹縣]]}}
{{Image label small|x= 0.45 |y= 0.29 |scale= 300 |text= [[新竹市]]}}
{{Image label small|x= 0.53 |y= 0.43 |scale= 300 |text= [[苗栗縣]]}}
{{Image label small|x= 0.46 |y= 0.51 |scale= 300 |text= [[台中市]]}}
{{Image label small|x= 0.33 |y= 0.62 |scale= 300 |text= [[彰化縣]]}}
{{Image label small|x= 0.06 |y= 0.81 |scale= 300 |text= [[澎湖縣]]}}
{{Image label small|x= 0.55 |y= 0.69 |scale= 300 |text= [[南投縣]]}}
{{Image label small|x= 0.36 |y= 0.71 |scale= 300 |text= [[雲林縣]]}}
{{Image label small|x= 0.33 |y= 0.84 |scale= 300 |text= [[嘉義縣]]}}
{{Image label small|x= 0.38 |y= 0.79 |scale= 300 |text= [[嘉義市]]}}
{{Image label small|x= 0.31 |y= 0.94 |scale= 300 |text= [[台南市]]}}
{{Image label small|x= 0.33 |y= 1.05 |scale= 300 |text= [[高雄市]]}}
{{Image label small|x= 0.40 |y= 1.22 |scale= 300 |text= [[屏東縣]]}}
{{Image label small|x= 0.78 |y= 0.39 |scale= 300 |text= [[宜蘭縣]]}}
{{Image label small|x= 0.71 |y= 0.72 |scale= 300 |text= [[花蓮縣]]}}
{{Image label small|x= 0.60 |y= 0.98 |scale= 300 |text= [[台東縣]]}}
{{Image label small|x= 0.56 |y= 0.62 |scale= 300 |text= [[台灣省|<span style = "color:gray;">''台灣省''</span>]]}}
{{Image label small|x= 0.06 |y= 0.48 |scale= 300 |text= [[金門縣]]}}
{{Image label small|x= 0.01 |y= 0.24 |scale= 300 |text= [[連江縣 (中華民國)|連江縣]]}}
{{Image label small|x= 0.03 |y= 0.09 |scale= 300 |text= [[福建省 (中華民國)|<span style = "color:gray;">''福建省''</span>]]}}
{{Image label end}}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往台灣後,便只能長期統治當時隸屬於[[台灣省]](包含台灣、澎湖群島)和[[福建省 (中華民國)|福建省]](包含[[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丘列嶼]])管轄的島嶼<ref name="重新更易行政區">[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07210929/http://www.tmps.hc.edu.tw/school/culture/95-96culture-1/history/smenu_photomenu_smenuid_1500.html 國府遷台的重新更易行政區].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另外控制了位於南海的原[[海南特別行政區]]下轄的[[東沙群島]]以及[[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和[[中洲礁]],並在國府撤往[[台灣地區|台澎金馬]]地區後將這些原[[海南特別行政區]]下轄的南海諸島劃歸[[高雄市]]負責管理< name = "CHAPTER 1 Geography"/><ref>Joe Havely.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279170.stm World: Asia-Pacific Analysis: Flashpoint Spratly].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1999年2月14日 [2014年2月26日] {{en}}.</ref>。不過中華民國的部分領土也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存在有爭議,例如南海諸島便與[[中國大陸]]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南海周圍國家有領土爭端,而作為台灣附屬島嶼的[[釣魚台列嶼]]也與[[中國大陸]]地區和[[日本]]存有爭議<ref>[http://old.ltn.com.tw/2002/new/sep/28/today-p3.htm 學者:釣魚台爭議 須回歸國際法]. 《[[自由時報]]》. 2002年9月28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http://api.nexdoor.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191a571d-16d1-11e4-8645-ef2804cba5a1/?uuid=191a571d-16d1-11e4-8645-ef2804cba5a1 李登輝:兩岸關系已成「大魚吃小魚」]. [[風傳媒]]. 2014年7月29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
 
自1949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為了統合台澎金馬地區區域的發展,曾多次更改行政區劃< name = "重新更易行政區"/>。福建省與台灣省分別在1956年和1998年將省級政府[[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職能精簡]],大部分省級政府機關併入中央政府,僅保留象徵性工作< name = "重新更易行政區"/><ref>[http://lis.ly.gov.tw/npl/law/04817/891124.htm 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 [[立法院]]. 2000年12月6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Jim Hwang.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8220950/http://taiwanreview.nat.gov.tw/ct.asp?xItem=1465&CtNode=1347 Gone with the Times]. 台灣評論|Taiwan Review}}. 1999年10月1日 [2014年2月26日] {{en}}.</ref>。而在1967年以及1979年時,台北市和高雄市從原本的台灣省省轄市升格成為直轄市<ref>[https://archive.org/20141107211449/http://www.tmps.hc.edu.tw/school/culture/95-96culture-1/history/smenu_photomenu_smenuid_1501.html 北高二市之升格].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2010年,政府將同屬重要城市的[[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升格成為直轄市,其中台北縣改稱為[[新北市]],而[[台中市 (省轄市)|台中市]]與[[台中縣]]、[[台南市 (省轄市)|台南市]]與[[台南縣]]以縣市合併方式共同升格,[[高雄縣]]則與已是直轄市的[[高雄市 (1979年-2010年)|高雄市]]合併<ref>李志德、李順德、林新輝和李祖舜.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2139 北縣台中高雄 升格過關]. [[苦勞網]]. 2009年6月24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諶淑婷. [http://www.mdnkids.com.tw/nie/nie_indicate/Unit7/W-980706-15/W-980706-15.htm 改制直轄市 利弊互見]. 《[[國語日報]]》. 2009年7月6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Loa Iok-sin、Jenny W. Hsu和Rich Chang.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09/06/25/2003447086 City upgrades draw mixed reaction]. 《[[台北時報]]》. 2009年6月25日 [2014年2月23日] {{en}}.</ref>。2014年,[[桃園市|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9061820/http://web.moi.gov.tw/countyreform/news_content.aspx?id=1 前言].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0年11月12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聯合報]]》.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5175735/http://taiwantoday.tw/ct.asp?ctnode=445&xitem=136286 Premier Wu greenlights Taoyuan County upgrade]. 《台灣紀事報|Taiwan Journal}}》. 2010年12月14日 [2014年3月14日] {{en}}.</ref>。
 
目前政府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和《[[s:地方制度法|地方制度法]]》規定行政區劃層級,依序為一級行政區([[省 (中華民國)|省]]、[[直轄市 (中華民國)|直轄市]])、二級行政區([[縣 (中華民國)|縣]]、[[市 (中華民國)|市]])、三級行政區([[鄉 (中華民國)|鄉]]、[[鎮 (中華民國)|鎮]]、[[縣轄市]]、[[區 (中華民國)|區]])、四級行政區([[村里]])、五級行政區(鄰)<ref>[[中華民國內政部]]和[[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api.nexdoor.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191a571d-16d1-11e4-8645-ef2804cba5a1/?uuid=191a571d-16d1-11e4-8645-ef2804cba5a1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283412AE33AC4D71&s=1F2228F54A9BA8B3 政府組織]. [[行政院]]. 2016年3月16日 [2016年6月11日] {{zh-hant}}.</ref>。當中台灣省轄下分成11個縣以及3個市、福建省轄下分成2個縣<ref>李順德. 文化古都/台南縣市 火速升格. 《[[聯合報]]》. 2009年6月30日 {{zh-hant}}.</ref>,其中直轄市和市底下的轄區數共有170個,在縣底下的鄉、鎮以及縣轄市總數則有198個<ref>[http://webarchive.ncl.edu.tw/archive/disk16/91/69/41/74/96/200711263024/20110530/web/info.gio/ct7c29.html?xItem=19878&ctNode=2840&mp=21 政府組織]. [[行政院新聞局]].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當前中華民國政府實際統治地區的行政區劃分別為<ref>[[中華民國內政部]]和[[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283412AE33AC4D71&sms=7CB99E9BEAC3127D&s=1F2228F54A9BA8B3 政府組織]. [[行政院]]. 2013年12月18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
=== 公告疆域 ===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大陸時期]]的陸地總面積為11,418,194平方公里,是全世界陸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ref>楊素.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1_12/06/11128997_0.shtml 台灣版中國地圖領土為何是1141萬平方公里]. [[鳳凰衛視]]. 2011年12月6日 [2015年12月13日] {{zh-hans}}.</ref>,疆域北至[[唐努烏梁海]]的[[薩彥嶺]]、東至[[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合流處、南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立地暗沙]]海域、西至[[帕米爾高原]]的[[噴赤河]]<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29140535/http://www.gio.gov.tw/info/94roc/context/Ch01/010202.htm 第二節  大陸地區]. [[行政院新聞局]]. [2015年12月13日] {{zh-hant}}.</ref>。北洋政府在1913年公布[[劃一令]],確立省、[[道 (行政區劃)|道]]、縣三級行政區制度<ref>何彤. [http://img.mg1912.com/news/2011/01/11/5d670bb92d6d142d012d71cc44900018.html 北洋政府與南京政府的行政區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06225638/http://img.mg1912.com/news/2011/01/11/5d670bb92d6d142d012d71cc44900018.html |date=2015-10-06 }}. 民國春秋. 2011年1月11日 [2015年12月13日] {{zh-hk}}.</ref>,隔年設立35個[[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ref name="周振鶴">周振鶴.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 中國上海: [[覆旦大學出版社]]. 2007年8月: 第229頁至第230頁. ISBN 978-7309056044 {{zh-hans}}.</ref>。1921年又劃分「[[特別市]]」與「[[市 (中華民國)|普通市]]」,設有[[京都特別市|京都]]、[[津沽特別市|津沽]]、[[淞滬特別市|淞滬]]、[[青島特別市|青島]]、[[哈爾濱特別市|哈爾濱]]、[[漢口特別市|漢口]]等6個特別市<ref>[http://guoxue.hxlsw.com/book/mgzzs/2007/0601/17804.html 第七節 市 制]. 國學書庫. 2007年 [2015年12月13日] {{zh-hans}}.</ref>。國民政府在1927年定都南京市後,廢除道並設立[[行政督察區]]< name = "周振鶴"/>。1947年頒布的領土包括35個省份<ref group = "注">35個省份包括有[[內地十八省]]、[[東北新省區方案|東北九省]]、[[塞北|塞北四省]]、[[中國西部|西部三省]]以及[[台灣省]]。</ref>、12個直轄市、1個[[特別行政區 (中華民國)|特別行政區]]和[[藏區|西藏]][[地方 (中華民國)|地方]]<ref group = "注">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之規定,[[西藏地方]]地區為[[藏區]]類似省分的自治行政區劃。</ref><ref>陳葉軍.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6142276.html 任進:進一步推動行政區劃改革].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年11月7日 [2014年2月27日] {{zh-hk}}.</ref>。
 
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撤往台灣,[[海峽兩岸關系]]進入[[台海現狀|分治局面]];不過在退出聯合國前,中華民國政府被視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政府<ref>李敏智、施浚龍和謝侑道. [http://www.lib.thu.edu.tw/newsletter/105-201006/page07.1.htm 美國對中華民國在聯合國政策之演變]. [[東海大學 (台灣)|東海大學]]. 2010年6月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不過在經多次增修憲法後<ref>[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381/8/26100708.pdf 第四章 「特殊的國與國關系」所涉及的憲法問題]. [[國立政治大學]]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居住在台灣地區者與居住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者,在法律上有所區隔<ref group="注">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等相關法律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將在台灣地區以外的中華民國領土稱作「大陸地區」,包含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蒙古地方]]、[[江心坡]]、[[江東六十四屯]]和[[帕米爾高原]]等地。[[香港]]與[[澳門]]則由於其政治地位較為特殊,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另外制定《香港澳門關系條例》進行規範。</ref><ref>[[行政院]].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3421&ctNode=6430&mp=1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相關解釋(89年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00年6月1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考試院秘書處. [http://www.exam.gov.tw/cp.asp?xItem=5579&ctNode=410&mp=2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學歷如經採認,仍須具備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始能報考國家考試]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924004730/http://www.exam.gov.tw/cp.asp?xItem=5579&ctNode=410&mp=2 |date=2015-09-24 }}. [[考試院]]. 2008年12月1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中華民國內政部]]. [http://www.land.moi.gov.tw/law/chhtml/openframe.asp?lid=7178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 [[內政部地政司]]. 2008年12月1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投資台灣入口網. [http://investtaiwan.nat.gov.tw/faq/faqDetail.jsp?MID=7&language=cht&GUID=130 何謂大陸地區人民?]. [[內政部地政司]]. 2008年12月1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1993年,[[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將憲法的「固有疆域」視為政治問題,主張不由司法機關解釋< name="釋字第 328" />;但這讓中華民國聲稱具主權的領土,仍有中國大陸、數個島嶼和台灣地區<ref>[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100682 探究民進黨的主權觀]. 《[[旺報]]》. 2014年1月24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ref>葉素萍. [https://tw.news.yahoo.com/%E5%A4%96%E4%BA%A4%E9%83%A8-%E5%8D%97%E6%B2%99%E6%98%AF%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9%A0%98%E5%9C%9F-041411951.html 外交部:南沙是中華民國領土]. 雅虎新聞|Yahoo! News}}. 2013年1月15日 [2014年2月27日] {{zh-hant}}.</ref>。2000年至2008年,傾向獨立的陳水扁政府認定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ref name = "邱垂正和童振源">邱垂正和童振源. [http://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W-A-b-10.pdf 陳水扁政府與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戰略之比較與檢討]. [[國立政治大學]]. 2008年9月 [2014年2月27日] {{zh-hant}}.</ref><ref>[[邵宗海]].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513160831/http://www.ntpu.edu.tw/pa/teacher/shao/mso50B3F.pdf 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的分析與兩岸關系的影響]. [[國立台北大學]]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行政院主計總處]]也在2005年10月3日廢止各行政區域代碼<ref>[http://law.dgbas.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GL000555&KeyWordHL=&StyleType=1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05年10月3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t}}.</ref>。馬英九政府則重申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而中國大陸是領土一部分<ref name="Ko Shu-Ling" />,主張保持現狀並改善兩岸關系< name="邱垂正和童振源" /><ref>Jane Macartney. [http://www.thetimes.co.uk/tto/news/world/asia/article2609039.ece President Ma Ying-jeou of Taiwan has progress making ties with China]. 《[[泰晤士報]]》. 2008年8月30日 [2014年2月26日] {{en}}.</ref>。
 
儘管中華民國接繼清朝統治[[蒙古地方|蒙古地區]],但外蒙古多次[[外蒙古獨立|宣布獨立]]<ref>楊昂. [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7337 清帝《遜位詔書》在中華民族統一上的法律意義].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 2012年8月24日 [2014年2月27日] {{zh-hans}}.</ref>。受蘇聯施加壓力的影響,國民政府於1946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ref>[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103/5558.html 1946年1月3日 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 [[人民網]]. 2003年8月1日 [2014年2月26日] {{zh-hans}}.</ref>。在和蘇聯的關系惡化後,政府於1953年取消[[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外交承認]],將外蒙古列為中國大陸領土<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8211904/http://taiwanreview.nat.gov.tw/ct.asp?xItem=798&CtNode=128 Onward to Mongolia]. {{Link-en|台灣評論|Taiwan Review}}. 2003年1月1日 [2014年2月28日] {{en}}.</ref>。直到2002年,陳水扁政府則認定[[蒙古國]]是獨立國家,且在憲法制定前已予以承認<ref name = "Taiwan 'embassy'">[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1842387.stm Taiwan 'embassy' changes anger China].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 2002年2月26日 [2014年2月23日] {{en}}.</ref>,之後亦無完成領土變更程序<ref name = "中華民國-蒙古關系">[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252122204856.pdf 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2年5月21日 [2013年10月17日] {{zh-hant}}.</ref>,在未修改憲法的情況下撤回主權主張<ref>{{Cite book | author = Morris Rossabi | title = Modern Mongolia: From Khans to Commissars to Capitalists | location = 美國柏克萊 | publisher = [[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 | date = 2005年4月25日 | pages = 第226頁至第228頁 | ISBN = 978-0520244191 | accessdate = 2013年10月30日 | url =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wmQLorr9QCg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 language = en }}</ref>。之後政府於[[烏蘭巴托]]設立辦事處,維持[[中華民國-蒙古關系|非正式外交關系]]<ref>[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2/10/11/0000175237 Mongolian office to ride into Taipei by end of the year]. 《[[台北時報]]》. 2002年10月11日 [2014年2月23日] {{en}}.</ref>,並取消[[蒙藏委員會]]的職責和相關法律<ref>[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2/09/10/167505 Taiwan-Mongolia ties move on]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708172345/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2/09/10/167505 |date=2015-07-08 }}. 《[[台北時報]]》. 2002年9月10日 [2014年2月23日] {{en}}.</ref>。馬英九上台後,政府亦否定蒙古國為中華民國領土< name = "中華民國-蒙古關系"/><ref>王照坤. [http://history.n.yam.com/rti/politics/201205/20120521784885.html 陸委會:中華民國領土範圍不含蒙古]. [[天空傳媒]]. 2012年5月21日 [2013年10月17日] {{zh-hant}}.</ref>。另外在釣魚台列嶼和南海諸島等地,中華民國也與其他周邊國家有領土爭議<ref>公眾外交協調會. [http://www.mofa.gov.tw/cp.aspx?n=6EB65C17DD7B1B6C 釣魚台列嶼爭議簡析].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2年8月16日 [2015年12月20日] {{zh-hant}}.</ref><ref>[http://maritimeinfo.moi.gov.tw/marineweb/layout_C20.aspx 南海簡介].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15年12月20日] {{zh-hant}}.</ref>。
 
=== 首都定位 ===
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從[[南京市]]北遷至過去的清朝首都、袁世凱主政的[[北京市]],結束短暫的「兩都」局面。之後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1913)|臨時政府]]到[[北洋政府]],都是以北京市作為中華民國首都< name = "國家符號"/>。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改定都於南京市,並且在1931年制定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中明文規定國都設立在[[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市]],確立南京市的首都地位< name =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不過在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由於日本的軍事威脅使得國民政府於同年11月21日,宣布將所有中央政府機構由南京市遷往[[重慶市|重慶市]]< name = "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
 
國民政府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戰勝後,發布《還都令》而宣布於1946年5月5日將首都遷回南京市< name = "國家符號"/>。在同年11月15日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上,對於有關國都設於南京市或[[北平市]]引起激烈討論,其中原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定為南京市,但在審查會和第一讀會仍然決定改為北平市。之後制憲國民大會主席團代表蔣中正出面說明,主張首都地點不必明定於憲法上,並將第一讀會通過的「國都定於北平」一條給予刪除<ref>{{Cite book |author = 荊知仁 |title = 《中國立憲史》 |location = 台灣台北 |publisher = [[聯經出版]] |date = 1984年 |pages = 第461頁 |ISBN = 978-9570801224 |accessdate = 2014年2月23日 |language = zh-hant }}</ref>。
 
但在《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之前,[[第二次國共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便已經在中國大陸地區全面爆發。至1949年時,中華民國國軍在中國大陸戰場上逐漸失利。而中華民國首都也因而經過多次遷移,到1949年12月時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陸續播遷至台北市。到了1967年時,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在[[中華民國總統府]]訓示官員時表示台北市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亦為戰時的首都。不過一直到2002年時,行政院院長[[遊錫堃]]在[[立法院]]院會答覆質詢時明確表示中華民國首都位於台北市,並且承諾會要求相關單位修改教科書中關於首都位置之內容<ref>林獻堂. [https://archive.is/20120904165459/http://www.nownews.com/2002/03/29/328-1282773.htm 近日修改教科書 遊揆:中華民國首都在台北市]. [[今日新聞網]]. 2002年3月29日 [2014年2月23日] {{zh-hant}}.</ref>。
== 政治 ==
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