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43
次編輯
變更
熊开华
,無編輯摘要
本次音樂會,既有獨奏傳統經典名曲《流水》《廣陵散》,也包括了學生們的合奏《酒狂》《關山月》《普庵咒》等。熊雲韻與其父親熊開華的合奏曲目,亦是本次音樂會的一大亮點。
==古道巷里隐琴者==
大古道巷,位于长沙蔡锷南路的一条明清风格的百年老街。湖南省音乐协会会员,长沙市音乐协会会员,长沙古琴协会会长熊开华老人就住在这里。
老巷子经过了改造,可空气中飘荡的古老气味似乎还有留存。被铺成一格一格的格子状路面似乎在述说曾经在此发生的故事,偶尔间还可看到店面旁挂着的木制对联。熊老带着我们在巷道里拐了一下,来到了他居住的两层小楼前。踏上二楼踩出“咚咚咚”的声音的时候,我们才发觉地板是木制的。这两层小楼就像一把古琴,一条一条的木制地板就如同琴弦。
“我出生于1939年。”熊老已71岁了,我们完全没有看出来,除了两鬓几许白发外,行动敏捷,风风火火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琴者易寿,看来是真的了。熊老说:“爱好音乐是受到爸爸的影响,小时候家里就有手摇唱机了,那个时候就经常听《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熊老在1946年7岁时,就读于长沙市楚怡小学,在音乐老师易新浩的带动下,学习吹笛子、拉二胡、小提琴等乐器。上个世纪50年代,长沙市专业的和业余音乐爱好者同台演出时,熊老就经常作为学校的代表登台表演,并且参加了长沙市音协的伴奏乐队……从小在音乐里熏陶,让熊开华开始了与古琴的不解之缘。熊老现在一人独居,不打牌,不抽烟,每天除了抚琴之外,还是琴。在熊老居住的卧室里,有着十几把琴,案头、墙壁上都是琴,这是熊老家最多也最珍贵的物件了。
==初听琴声寻琴者==
说起熊老与琴的缘份是在他上初中的时候。1953年到1956年间,熊老读初中却患上了重病,休学了三年,也就是在这三年,熊老开始接触古琴。“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有一刻钟的时间,在晚上11时后播送器乐节目。”这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熊老对当时的节目还记忆犹新。“我每周都特意听这个节目,很早就在收音机旁等候,那种声音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可是我不知道是什么乐器弹奏的,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学。”恰巧这时,国家对古琴以及古琴艺术开始重视起来。在1956年的时候,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查阜西先生提出了“抢救民族音乐”的议题,古琴,作为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沙的古琴者在这时也开始活跃起来。
当时,在长沙市博物馆民族乐团举办的一场音乐演奏中,有一位琴者表演了古琴独奏。熊老终于一睹了吸引了他数月的这种声音的“庐山真面目”——古琴。“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那种吸引我的声音是古琴发出的。” 熊老师告诉我们,那时候特别高兴,于是自己就主动找上门去要求学习古琴。
“当时长沙还有7位古琴大师, 7个老师教我一个。我正式拜师的是周吉荪老师,我有空就去找他学,那时他手上还有十几本手写的琴谱,里面有详细的题跋、指法介绍、琴曲的历史、意境和演奏特点……”熊老谈起学琴这段时间的事情顿时停不下来了。熊老说:“我学的第一首曲子是《陋室铭》,周老师亲笔把谱子记录了下来,供我学习。”这首由老师手书记录的曲子熊老一直保存至今,视若珍宝。生病休学对普通人来说是痛苦的经历,没想到却成了熊老一生快乐的起点。
==琴音相伴数十载==
现在年青人谈起器乐大都会说钢琴、吉他等流行的西方乐器,大街上遍布的也大都是吉他行。古琴似乎在这个讲究潮流和时尚的年代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可是,熊老说:“我从学习古琴开始,除了在文革时候迫不得已不能弹奏之外,古琴一直伴随在我身边。如果没有古琴,我的人生将会失去很多乐趣。”熊老迷恋古琴迷了一辈子了,古琴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中国人常说“琴棋书画”四艺,这里的琴就是指的古琴。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延续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如今的湖南省博物馆里,两千多年前的辛追夫人的墓中出土的古琴仍然可见。历史的浩瀚长空中,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令人惊叹叫绝的关于琴的故事。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美人欢心,诸葛孔明空城抚琴退兵,嵇康临终一曲 “广陵散”成为传诵千古的绝唱……古琴以及古琴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熊老说:“中国典籍里几乎处处可见古琴的身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