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8
次編輯
變更
刘泉义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刘泉义 ,1964 (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圖像 =[[File:Skte.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p5.so.qhimgs1.com/bdr/_240_/t015876d7ff5783936b.jpg 原图链接][http://www.minxue.net/13/n-9013.html 图片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64 年2月 | 出生地点 = 河北省清苑县| 國籍 = 中国| 别名 = | 毕业院校 = 中国画天津美术学院系| 職業 = 画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参加“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获银奖。获文化部97年中国画坛百杰奖。获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优秀奖。| 知名作品 =《工笔人物画技法》</br>《刘泉义新工笔人物》</br>《苗女》</br>《银装》</br></br></br>}} '''刘泉义'''(1964年2月--), 生於河北省清苑县。1983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装潢专业。1989年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并留校在美术教育系任教。1989年作品《苗女》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并被 [[ 中国美术馆 ]] 收藏。1997年作品《银装》参加“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获银奖。获文化部97年中国画坛百杰奖。获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优秀奖。出版有《工笔人物画技法》、《刘泉义新工笔人物》。作品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青年百人集》等大型画册。 == 目录 == 1人物简历 2工笔艺术 3谈画 4拍卖记录 5艺术特色 6作品欣赏 == 人物简历 = *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中国画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9年作品<苗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0年作品<踢毽子>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 *1991年作品《祥云》获当代工笔画学会二届大展优秀奖。 *1992年作品<春雪>获纪念“5.23”讲话发表50周年美展天津展区国画一等奖,并参加全国纪念美展。 *1993年获天津[[鲁迅]]文艺奖。 *1994年获天津市第三届“文艺新星奖”。 *1995年作品《二月花》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1997年作品《银装》获首届全国中国人 物画展银奖。 *1997年获全国97中国画坛百杰。 *1997年作品首届中国画家邀请展《国画家》奖。 *1997年作品参加“翰墨情境”新加坡四人展。 *1999年作品《满树繁华》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天 津市纪念建国五十周年美展国画一等奖。 *1999年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刘泉义人物画展”。 *1999年参加广州美术馆举办99中青年工笔画家作品提名展。 *2000年作品《苗女,山水间》参加世纪之光---中国画家提名展。 *2001年作品《闻香》参加与世纪同行---工笔重彩艺术精品展。 *2001年作品《二月花》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2002年作品《闻香之二》参加香港举办天津市二十世纪中国画展。 *2002年参加汉城举办韩?中当代名家作品联展。 *2003年参加中国政协举办“天津市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十人进京展。 *2003年作品<暮色>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铜奖。 *2004年作品《清水丽人》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课程高研班结业展。 *2005年“源与流”天津青年实力派画家九人展。 *《工笔人物技法》199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泉义新工笔人物》1999年杨柳青出版社。 *《现代工笔名家特殊表现》2000年辽宁美术出版社。 *《走进画家.刘泉义》200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工笔艺术 == 工笔盛装苗女第一人——记著名青年画家刘泉义 有人说:在中国画界,刘泉义是工笔画盛装苗女第一人。 刘泉义1964年出生在河北省清苑县,从小就喜欢画画。上小学时,他对图画就有着强烈的兴趣。成为一名画家,是刘泉义自己没有想到的。他只是对画有着特殊的感情,自打开始临摹第一本小人书开始,刘泉义就没有停止过。初中毕业后,他考取了美术学校。1985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 刘泉义画苗女是偶然,但也是蕴藏在他心里多年的愿望。那是在他上中专时,他和一个同学在寒假时去广西写生。 在[[桂林]],他并没有看到雾锁漓江的佳境,却意外地进了苗山,看到了苗女。第一次见到苗女,他震惊了,潜意识告诉他,这将是他画作的源泉。在那里,他们住了20多天,条件相当艰苦,每天要背着大包走几十里山路,住的地方上面是床,下面是流水,被子潮得要滴下水来。就是这样,他画了500多张速写,还画了几十张国画写生。 从广西回来后,他搞了一个“写生汇报展”,立刻引起了不少专业人士的关注。但他心中画苗女的愿望却一天比一天强烈。后来他去了贵州,先是黄果树,又到黔东南。在当地文化站的帮助下,他拍了大量照片,也画了不少山水。刘泉义抓住每一次机会,把这盛况都拍下来,回来后仔仔细细地画,这种精神也成就了刘泉义大量的盛装苗女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这些年中,刘泉义又多次去苗乡,反复研究苗女的生活状况、生活习惯,研究她们的性格,也研究她们的历史,对苗女的研究,他感受到了那种博大精深,也使他画的苗女生动而形象,内涵更丰富,工笔画盛装苗女,他独树一帜。 刘泉义通过自己多年画工笔的经验,在工笔与写意上做了一番研究与思考。他深知,他作画是从写意开始的,而他画的苗女却是工笔画,他开始时,也把写意与工笔分离太远,长久地在制作上下功夫,使得他的工笔制作方面无可挑剔,而就是这时,他意识到,他的作品缺少的是灵动性,少了意趣。而少了意趣的作品就没了精神,没了精神还需要画吗?画家不能成为照相机,而照相机肯定不是画家。 刘泉义暂时放松工笔,“以写意去冲击滞阻的‘血脉’”,却因此成就了刘泉义小品画的形成,“也使工笔画逐步贴近自我,工笔画展现了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小品画包含了自己更多的感情。”唯有这样的深思,才使刘泉义创作源泉更加丰富,刘泉义的作品也源源不断地面世,而那些作品在每个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人物形象是鲜活的,透着灵性,也体现着生活的真实,令人难以忘怀。 在日渐丰厚的画作不断面世时,刘泉义更研究了中国画传统与现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使刘泉义的画作不断地精进。他认为,“我传统情结较重,做事希望完美,重因缘,但也不排斥新事物的出现,对新事物有良好的感觉,有把新事物融入内心的强烈愿望”。刘泉义说:中国画尚意,讲究意趣、意蕴,而西洋画具象,讲究写实,讲究刻画的深入和充分。刘泉义把这些因素都融入到他的画作里。这也是他一生都研究不尽的东西,但这就是追求。 最近,刘泉义又要去苗乡了,因为那里是他的创作源泉,我们期待着刘泉义更多、更好的作品。 == 谈画 == 看[[刘泉义]]的苗族题材绘画作品,不由得会被画面中盛装的苗族少女所吸引——少女身上绕来绕去的项圈、布满身前背后的银片、变化丰富的头饰——这一切来自少数民族的神秘文化象征,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也让其作品氤氲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画如其人,这种气质和刘 泉义本人的性情是一致的,听他谈自己的画,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作为入选“天津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最年轻的画家,刘泉义说能和那么多优秀画家一同入选,相当高兴。他直言自己是个随缘的人,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还要感谢所有支持他的人。但他谈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创作。当“工笔画”、“苗族盛装少女”这些词语进入谈话中时,刘泉义有些兴奋。 还是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读书的时候,为了准备毕业创作的素材,刘泉义开始了第一次贵州之行。“当初就是想去采风,没想那么多,可看到[[苗族]]的盛装后,却被打动了。宽大的衣袖绣满了苗家图案,做工精致而复杂的银饰布满了头、颈、胸前背后,衬托得微红且带浅浅笑容的脸颊更加动人。紫黑色的上衣及黑色的百褶裙、红色的绣花图案及洁白的银饰,交织在一起的漂亮而具审美价值的服饰令人兴奋不已。 回到学校后,他开始用工笔来表现这一题材。连续苦战了两个月,经过反复修改、渲染、洗刷,终于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苗女》。后来,这幅作品获得了第7届全国美展的铜牌奖。刘泉义说:“画这个题材是对自己当时能力的一个挑战。我不敢说自己是运用工笔画形式表现苗女题材的第一人,但当时的确不曾见过有什么人运用工笔画的具象手法把盛装苗女表现出来,并且那么充分细致。” 这么多年来,盛装苗女的形象已成为刘泉义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朋友劝他,既然已把苗女题材画到了一定水准,再画也没什么意思了,不如现在改画别的题材吧。刘泉义却认为,半途而废不是他的个性。“我要顺着这口井挖掘下去,直到泉水涌现。其实画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就够了,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 当然,刘泉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他表示,题材的转换与拓展发自画家内在的心理需求,观念突变或山穷水尽时必然会去寻找新的载体以展示不同的想法。“盛装苗女不是我长久的题材,机缘到了,我会另求新的载体。之所以目前还要画下去,因为我与它的情分未了。” 除了工笔画,刘泉义的写意小品也颇有特色。工笔画让他冷静沉稳、追求完美,而他的那些写意小品却承载了另一个刘泉义——随性、灵动而更为自我。用刘泉义的话说,“工笔与写意只是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罢了,两者的最后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借助笔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 == 拍卖记录 =={| class="wikitable"|-!作品名称 !! 成交价 !! 拍卖时间 !! 拍卖机构|-| 苗族姑娘 || ----- || 2008-5-9 || 北京荣宝|-|苗女·银花 || ----- ||2008-4-20|| 天安汇丰|-| 闻蝉声烦恼轻立轴 || ----- || 2008-06-15 ||北京朵云|-|苗女软片 || -----|| 2008-06-15 || 北京朵云|-|高士图软片 || ----- || 2008-06-15 || 北京朵云|-| 苗女软片 ||----- ||2008-06-15 || 北京朵云|-|采菊图软片 || ----- || 2008-06-15 || 北京朵云|-|苗家女镜心 ||RMB:89600 || 2008-05-10 ||北京翰海|-|苗族姑娘日本镜心 || ----- || 2008-05-09|| 北京荣宝|-| 2006年作蕉荫镜心 ||RMB:22000 || 2008-05-03 || 河南金帝|-|2003年作古松傍石镜心 || RMB:132000|| 2008-05-03|| 河南金帝|-| 丁亥(2007年)作苗女桃花镜心 || RMB:504000 || 2008-04-28 || 中国嘉德|-| 民族少女纸本立轴 || ----- || 2008-03-15 || 大唐国际|-| 苗女纸本立轴 || ----- || 2008-03-15 ||大唐国际|-|苗女镜心|| ----- || 2008-01-20 || 河北翰华|-| 人物镜心 || ----- || 2008-01-16||东方晟宬|-| 苗女 || RMB:3080 || 2008-01-15 || 北京万隆|-| 民族少女 || ----- || 2008-01-12|| 北京三年|-| 人物镜心 || RMB:18700 ||2007-12-30 || 河南星瀚|-|人物镜心 || RMB:5500 ||2007-12-30 || 河南星瀚|} == 艺术特色 == “当代院体画”这个概念从时间属性上来看似乎是一个矛盾的修辞。“当代”显然具有一种现时性的特征,而“院体画”则是艺术史上的一种早已成为过去式了的绘画风格。但是,“当代”还具有另一种属性,即文化意义上的类型属性。因此,在这里我们更注重的是“当代院体画”的后一种属性,即把它作为当下社会中的一种新的艺术类型来加以讨论。类似的现象在艺术史上不乏先例,如法国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我们都知道[[新古典主义]]并不是[[古典主义]]在时间意义上的简单延续,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时代在思想和审美等方面的一种新的追求。 历史地来看,“院体画”的源头可追溯到五代。早在南唐李中主时就设有了皇家画院,到后主[[李烃]]执政时,国家政权虽已处 于风雨飘摇之中,但绘事还算兴旺,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出于当时的名家顾闳中之手。到了宋代,诸朝皇帝都喜好文诗书画,还有一位皇帝本人就是画家。一时间,天下名师高手云集于京城,可以想象当时皇家画院是何等的兴旺发达,以至北宋国破,而皇家画院却气数尤存,随即又在杭州的小朝廷继续着它的辉煌。"院体画"既是一种宫廷绘画,其作画主体大多为皇家延聘的一些丹青手,因而作品的题材内容、审美趣味、价值取向乃至表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受到帝王贵胄和皇亲国戚好恶之左右。首先,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宋代的宫廷绘画是以写实风格为主的,画史上有关徽宗皇帝告诫画家们孔雀升墩先举左脚的故事,以及他对月季花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辰里的不同姿态的仔细分辨,就很能说明这位帝王画家在艺术上对写实风格的一种追求。而宋代宫廷绘画的审美趣味在山水方面追求的是崇高,在花鸟方面追求的是典雅,具有理想和唯美的成分,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许多宋人花鸟小品中这种精神和品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在南宋的绘画中虽变得有些式微,但总算是为皇家风范守住了最后一块阵地。后来,随着文人画的进一步兴起,在"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审美趣味大行其道的几个世纪里,那种曾经辉煌一时的以用笔精致、意趣高雅为主要特征的皇家绘画风格,最终被淹没在笔墨纵横的写意浪潮之中。但不管怎么样,它作为一种精致的贵族文化典范,以其高雅的趣味和完美的样式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 作品欣赏 == == '''资料来源'''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