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郎窑红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郎窑红</big> ''' |- | File:0 (26)3546.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郎窑红</big> '''
|-
|
[[File:0 (26)3546.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1954/20200619073219-820692652_jpeg_188_199_4500.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1337253&lemmaId=2982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954%2F20200619073219-820692652_jpeg_188_199_4500.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其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窑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
==基本内容==
中文名:郎窑红
特点:色彩绚丽,红艳鲜明,玻璃光泽
实质: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起源时期:[[明代]]
独特技法:二层台
分类:[[粉红釉]]、[[孩儿脸釉]]、[[豇豆红釉]]
==鉴定==
郎窑红,即郎窑烧制的铜红釉瓷器。
郎窑是清代的官窑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
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
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色、微青色、白色三种,均开有纹片。
郎窑红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园式、滚园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郎窑红与祭红的区别==
1 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2 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祭红的另一特征是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而郎红器要么没有“灯草边”,要么系“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3 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重,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
这艳丽的釉色,被看成一代绝品,是郎窑瓷的代表作。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且会出现一环呈羽翅状的黑色纹理(俗称野鸡翅),又非常奇特;
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 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 2毫米左右。
4 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祭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而永宣祭红釉的气泡分布,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却个子大,大得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 郎红的釉层内开有大小纹片,祭红无纹。
6 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纹现象偶尔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的桔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纹则较乾隆朝大。
7 郎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指米汤釉或苹果青釉或红釉底特征)。
8 康熙的官窑器自康熙十九年起大多带上款识,但郎红器均无款;而祭红器通常署有官款。
另外,郎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祭红釉习见壶、碗、盘、洗、缽和瓶,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ref>[https://www.sohu.com/a/480601294_121124742 郎窑红,被称为最美的中国红,见识下故宫博物馆藏的清康熙郎红]搜狐网,2021-07-3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郎窑红</big> '''
|-
|
[[File:0 (26)3546.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1954/20200619073219-820692652_jpeg_188_199_4500.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1337253&lemmaId=2982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954%2F20200619073219-820692652_jpeg_188_199_4500.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郎窑红是[[中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其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窑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
==基本内容==
中文名:郎窑红
特点:色彩绚丽,红艳鲜明,玻璃光泽
实质: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起源时期:[[明代]]
独特技法:二层台
分类:[[粉红釉]]、[[孩儿脸釉]]、[[豇豆红釉]]
==鉴定==
郎窑红,即郎窑烧制的铜红釉瓷器。
郎窑是清代的官窑之一,即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监烧的御窑。
郎窑的产品除郎窑红外,还有郎窑绿,郎窑兰釉及描金、郎窑青花、五彩等。而郎窑的最大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著名的郎窑红。
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早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上就使用过,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色、微青色、白色三种,均开有纹片。
郎窑红器足底釉有米汤色,苹果青色,均显露红色的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
郎窑红器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两种。双层釉是没有""脱口""现象的,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脱口""。由于釉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但因为制作工艺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窑红器垂釉一般均不过足,称之""郎不流""。统称""脱口、垂釉、郎不流"",这是郎窑红器的鉴定要点。但是""郎不流""也不尽然,根据耿宝昌先生的调查统计,约有15%是流釉过足而稍加修整的,但与后世窑变釉的斩足现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区别。
郎窑红釉器,在其他方面也都具有康熙朝的时代特征。一是胎骨洁白细密而坚硬,足底露胎处有火石红;二是口沿涂有粉质的粉白釉或浆白釉,且多有破泡;三是修足有平切式、平切棱角略园式、滚园式或为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四是器身红釉与足除露胎处有一条白色线;五是器型独特如观音樽、油鎚瓶,笠式碗等都是康熙时极为流行的造型;六是大多数无款,偶有青花""福""、""寿""、""大清年制""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正常的铜红是在还原气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如果气氛控制失误,使窑内呈氧化气氛,则铜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郎窑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里釉为红色而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的。其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甚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郎窑红与祭红的区别==
1 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
2 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祭红的另一特征是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而郎红器要么没有“灯草边”,要么系“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3 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重,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
这艳丽的釉色,被看成一代绝品,是郎窑瓷的代表作。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且会出现一环呈羽翅状的黑色纹理(俗称野鸡翅),又非常奇特;
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 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 2毫米左右。
4 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祭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而永宣祭红釉的气泡分布,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却个子大,大得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 郎红的釉层内开有大小纹片,祭红无纹。
6 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纹现象偶尔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的桔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纹则较乾隆朝大。
7 郎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指米汤釉或苹果青釉或红釉底特征)。
8 康熙的官窑器自康熙十九年起大多带上款识,但郎红器均无款;而祭红器通常署有官款。
另外,郎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祭红釉习见壶、碗、盘、洗、缽和瓶,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ref>[https://www.sohu.com/a/480601294_121124742 郎窑红,被称为最美的中国红,见识下故宫博物馆藏的清康熙郎红]搜狐网,2021-07-3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