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亞歷山大·舒爾金

移除 4 位元組, 3 年前
獨立研究
1976年,一名曾受舒爾金推薦、就讀於[[舊金山州立大學]][[藥用化學]]系的學生向舒爾金介紹了MDMA<ref>{{cite web|last1=Brown|first1=Ethan|title=Professor X|url=http://archive.wired.com/wired/archive/10.09/professorx.html?pg=3&topic=&topic_set=|website=http://archive.wired.com|publisher=Wired|accessdate=4 January 2015|date=September 2002|archive-date=2015-06-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25015832/http://archive.wired.com/wired/archive/10.09/professorx.html?pg=3&topic=&topic_set=|dead-url=no}}</ref>。該化合物由[[默克藥廠]]於1912年合成並作為醫藥中間體取得專利藉以壓制競爭對手,但其自身作用未曾被探明。舒爾金為MDMA設計出了一條新的合成路線,並在1976年使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的一名心理學家{{le|Leo Zeff|Leo Zeff}}得知此藥物。Leo Zeff將小劑量的MDMA用於[[談話療法]]的輔助治療,隨後向數以百計的心理學家及全國的業餘治療師推薦MDMA,其中包括舒爾金後來的配偶{{le|Ann Shulgin|Ann Shulgin}}——她與舒爾金於1979年相遇並在兩年後與他結婚<ref name="nyt" />。
經過自我試驗後,舒爾金聚集起一個由自1960年後常試用其發明的友人組成的小型群體;他們發展出了一個通過以特定詞彙描述視覺、聽覺及觸覺感受來為各種藥物分級的系統化方案,即{{le|舒爾金評定量表|Shulgin Rating Scale}}。舒爾金私下試驗了以[[苯乙胺]](包 括[[MDMA]]( 括MDMA: 即為台灣常見的稱呼「[[搖頭丸]]」或「[[快樂丸]]」)[[麥司卡林]]及{{tsl|en|2C*_family|2C*族}})類和[[色胺]]類(包括[[DMT]]、[[脫磷酸裸蓋菇素]]及[[LSD]])為主的上百種藥物,通過些微的化學改變,它們似乎可以衍生出無數有著不同效果(包括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共系物,具體表現取決於個人狀況、物質與情境——這些都被精心記載於舒爾金的實驗室記錄中<ref name="nyt" />。
1994年,當{{le|PiHKAL|PiHKAL}}出版兩年後,DEA突擊了舒爾金的實驗室,並因其他方寄給他的不明物質而處以其金額為$25,000的罰款。則以違反協議為由要求舒爾金交還許可證。在{{lang|en|PiHKAL}}出版前的15年中,兩次有計劃的公開搜查均未發現其存在任何違規之處<ref>{{cite web
24,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