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陵寝

增加 3,93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陵寝'''==  陵寝是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其名号一般是根据[[大行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 ==帝王陵寝== '''(1)【释义】''' [emperor's or king's resting place;mausoleum]∶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出处】'''这里离陵寝不远,知县办差垫道,一时料着不得闲——《[[红楼梦]]》第八六回。 '''(2) 【释义】'''[graveyard]∶墓地  中国社会在丧葬方面有[[事死如生]]的传统,即侍死如侍生。生前,帝王有奢华的享受,死后,亦有如此。帝王通常在登基后,即开始为自己营造。帝王的陵墓通常规模宏大,花费巨大,即便是以节俭著称的帝王也不例外。西汉的[[文帝]],开创[[文景之治]]。《[[史记]]》称文帝在建造霸陵时,皆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想要节俭,不烦扰民众。实际上霸陵的修建,耗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明定陵陵寝'''== 1956年至1957年期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导下,对明定陵 [1] 进行发掘。但数十年后,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损害。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政策。 石[[牌坊]]:明[[十三陵]]陵区最南端的建筑,在大宫门南二里许,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石牌坊5间6柱11楼,高14米,宽28.86米,是现今国内保存下来、最精美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图案。 圣德神功碑楼:记述皇帝生平功绩的主要建筑,俗称大碑楼。楼内圣德神功碑上刻有为皇帝歌功颂德的文字。 谥号碑亭:又称作神道碑亭、小碑亭或小碑楼,是放置[[谥号]]碑的亭式建筑。 [[神道]]:陵墓前的一条大道。为陵墓的附属建筑,是进入陵区的主要通道。 石象生:指在神道两侧放置的石人石兽。分别排列着十二对石兽,两坐两立,依次为[[狮子]](象征威武)、[[獬豸]](象征公正)、[[骆驼]](象征运输)、[[象]](象征吉祥太平)、[[麒麟]](象征吉祥太平)、[[马]](象征征战),其中骆驼、象、马又分别为各地运输工具,故又象征疆域辽阔;石人十二尊,其中武臣(象征侍卫将军)、文臣(象征近身文臣)、勋臣(象征有功勋的文武百官)各四尊。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对称立有两座,分别为文官和武官形象。关于 [2] 的形象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秦朝有一位名叫[[阮翁仲]]的大力士,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他死后,秦始皇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而逃遁。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陵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的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 [3] 。 [2]  '''享殿:'''即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大殿,也泛指陵墓的地上建筑群。位于陵寝中轴线上的供奉饮食起居的“寝”宫前,是陵宫内最为重要的祭[[享殿堂]]。 '''宝城:'''指环绕在宝顶四周的封闭城垣建筑。 '''宝顶:'''指位于地宫上方的圆丘状封土。 '''地宫:'''安放死者棺椁的地下建筑。<ref>[https://newwww.qq163.com/omndy/20180819article/20180819A027ALGB6NTC470543VJVF.html 它常 这座陵墓至今未 当成杂草 农民见了连根拔 只因墓碑上的一行字 却不知是珍贵的“叶里藏珠”盗墓贼也只能敬而远之], 腾讯, 2018-08-19网易2021年5月30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2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