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溪口隧道

增加 5,20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圖片名稱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圖片名稱 </p>
|-
|<cente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 > </center>
<small>圖片說明<br>[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 <br>
'''兩字'''    描述<br>

'''兩字'''    描述<br>

'''三個字'''   描述<br>

'''三個字'''   描述<br>

'''四個字題'''  描述<br>

'''四個字題'''  描述<br>

'''五個字題目''' 描述</small>
|}
</div>

'''溪口隧道'''為河底隧道,穿越[[壽豐溪]]下方,又稱為'''溪口河底隧道''',位在[[台灣]][[花蓮縣]][[壽豐鄉]]、[[鳳林鎮]]境內,隸屬[[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位於[[豐田車站 ]]至[[南平車站]]間的[[鐵路隧道]]。包含以下隧道:
*第一代溪口隧道:為[[台灣日治時期]]明治44年(西元1911年)建造,至民國71年(西元1982年)廢止停止使用。
*[[溪口一號、二號隧道]]:民國71年(西元1982年)啟用之單線隧道,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11月14日起停用。隧道長度分別為42公尺、1,598公尺。
*第二代溪口隧道:使用中。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11月14日啟用之雙軌隧道,隧道全長3,800公尺。

== 設計過程 ==
[[花東線電氣化暨瓶頸路段雙軌化工程]],由於[[溪口車站]]至[[南平車站 ]]間原有之溪口一號、二號隧道為[[單線]]隧道且淨空不足,施作電氣化時將難以維持營運,故須新建符合標準之雙軌隧道

溪口隧道同為河底隧道,路線約在原溪口一號、二號隧道東側約35公尺處平行布設,施工方法以[[明挖覆蓋法]]為主,部分區段採用[[鑽掘工法]]。

東改新路線自[[溪口車站]]北方岔出,進入溪口隧道後依序穿越[[台11丙線]]、[[豐田圳]]沉砂池、[[壽豐溪]]、[[新光兆豐農場]]、新[[台9線]]等,出土後即接回原路線。

溪口隧道總長3,800公尺,較原溪口一號、二號隧道為長,主因為考慮到洪水的影響,盡量將洞口設置於較遠的陸域地區,以避開[[河川]]範圍。南口延長可避免原溪口二號隧道南口附近[[平林圳]]氾濫時,洪水灌入隧道中;而北口延伸至較北側亦可避免大規模的[[地塹]]開挖,降低產生土方量。

溪口隧道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11月14日切換路線通車(西正線先行通車)。隧道內的軌道採用[[無道碴版式軌道]],最高速限130km/h。

== 周邊車站 ==
溪口隧道於[[溪口車站]]之北方即已進入隧道段,故溪口車站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11月14日隧道啟用同時裁撤。

原於民國71年(西元1982年)廢止的[[林榮車站]],計畫於本隧道穿越[[新光兆豐農場]]處復站,以促進觀光並提供[[轉運]]功能,並新命名為[[林榮新光車站]]。由於車站位於溪口隧道中,其車站結構為地下二層,於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7月10日啟用。

==溪口一號、二號隧道==
溪口一號隧道、溪口二號隧道均為[[臺東線拓寬工程]]時新建之隧道,於民國71年(西元1982年)3月31日啟用,目前已停用。
*溪口一號隧道:穿越豐田圳下方,全長42公尺。
*溪口二號隧道:穿越壽豐溪下方,全長1,598公尺。

=== 設計過程 ===
由於東部河川輸砂、堆積量高,壽豐溪進入[[花東縱谷]]後形成發達的[[沖積扇]]地形。東拓前[[舊台東線]]繞經沖積扇之[[扇頂]]並以[[橋樑]]方式跨越壽豐溪(今[[舊台9線]][[豐平橋]]西側),因河床淤積速度過快,橋樑必須時常加高,對列車行駛路線坡度達25‰,第一代溪口車站甚至必須設置為[[折返式車站]]。東拓新線為解決此問題,改採河底隧道方式穿越壽豐溪,除避免淤積問題,並可降低坡度、改善迂迴線型。東拓工程中,因相同理由興建的河底隧道尚有[[光復隧道]]。

河底隧道主要施工方式,利用[[冬季枯水期]]將溪流改道,直接開挖河床興建隧道壁再回填([[明挖覆蓋]]工法),此工法為當時台灣首次採用。

東拓改線後的新線,下行方向進入溪口村即開始以[[路塹]]方式前進,並於路塹中設置[[新溪口車站]]後,依序經過溪口一號隧道穿越豐田圳、溪口二號隧道穿越壽豐溪及[[平林圳]]後出土,於[[平林陸橋]]附近接回原路線。

===啟用及停用===
溪口一號、二號隧道啟用後,溪口車站遷移至新路線上。位於迂迴舊線上的林榮車站則同日廢止。隧道完工初期東拓工程尚未全部完工,故鋪設[[三線軌道]](762及1067毫米並行)供舊窄軌列車通行,直到民國71年(西元1982年)6月26日東拓完成才切換至1067毫米軌道。

[[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時,因溪口一號、二號隧道均為單線且淨空不足,決定於東側另建雙軌隧道(第二代溪口隧道)。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11月14日切換至新路線同時停用此二座隧道。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