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万古蟾

增加 314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万古蟾(1900.1.18-1995.11.19),原名万嘉綨,出生于江苏南京。万籁鸣的孪生兄弟。中国剪纸影片的创造者,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动画片开拓者之一。<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00年1月18日(一八九九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上午午时许,万古蟾出生于江苏南京夫子庙附近一个小商人家里,原名万嘉綨,与万籁鸣为双胞胎兄弟。他们就是日后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人称“大万老”、“二万老”的万籁鸣、万古蟾。几年后,家中又添了几个弟弟,活下来的五弟万嘉结和六弟万嘉绅,就是后来的万超尘、万涤寰,也是中国动画片事业的功臣。父亲万宝葵,号鹤筹,曾立志读书,可惜十年寒窗终功名未就,后该行做绸缎生意,略懂美术。母亲为人正直、心灵手巧、会绣花、擅织锦、更会剪花样。这万家四兄弟的事业启蒙人,就是他们的母亲。<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有美术才华,依靠借贷和其兄万籁鸣的资助,万古蟾1916年插班考入了著名美术家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主学西洋画科,在校期间曾是学生会会长。1919年毕业后,由于成绩突出被留校任教,直到1921年。1921年到1925年其间,在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教美术课。平时常与兄弟一起探索动画影像映现原理。<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开始从事美术电影工作。同年与其兄万籁鸣一起制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中国动画片之雏形。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同年与兄弟合作摄制成功我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大闹画室》的成功拍摄,标志着动画这一电影艺术形式在中国正式诞生,其创作者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也被誉为中国动画鼻祖,合称“万氏兄弟”,其中万籁鸣、万古蟾的成就最大,又被动画界称为“万氏双雄”。<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27年,万古蟾独立完成滑稽动画短片《一封寄回来的信》。1935年,参与摄制成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抗日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赴武汉、重庆等地摄制有《抗日歌辑》6辑、《抗日标语》5辑和《上前线》等抗日救亡宣传动画片。1941年,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卡通部与万籁鸣摄制成我国也是亚洲首部、全球第四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及新加坡、马来亚和日本放映,引起巨大反响。<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9年赴香港,在香港长城电影公司从事影片的美术和布景工作,任美工科科长。1956年回上海,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开始研究剪纸影片。1958年拍摄出中国第一部独具特色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9年以后,又陆续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龟猴分树》、《人参娃娃》,并与钱运达联合导演了《金色的海螺》等剪纸片。其中《渔童》获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人参娃娃》获1961年德国莱比锡第四届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1979年第一届埃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金色的海螺》获1964年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万古蟾的剪纸影片在艺术形式上吸收了皮影、窗花、剪纸等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技巧,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手法,为中国美术电影开辟了一个新片种。<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万古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曾担任中国动画学会顾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第五、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为中国美术电影的创始人,有重要贡献。1995年逝世,享年95岁。
==人物图片==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