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志远

移除 8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战略方针,1946年6月,含和支队奉命编人华东野战军。何志远随军北上,参加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工作,任该军第二十一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7年3月,何志远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一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
1958年6月毛泽东接见 [[ 何志远 ]] (左二)1958年6月毛泽东接见何志远(左二) [1]
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济南战役,经过激战,共歼敌10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这一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七十五师在该役中打得勇敢、主动,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受到军党委的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何志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此后,他相继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长、山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1955年9月,何志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1年6月,任济南军区顾问,1982年离职休养。
1992年9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 <ref>[2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9/12099534.html 何志远,人民网] </ref>
== 人物秩事==
出生贫困,参加革命
在一个小学同学的介绍下,何志远跟着一位木匠师傅学起手艺。师
1941年与赵亚在安徽无为县结婚
1941年与赵亚在安徽无为县结婚 [1]
傅是个很神秘的人,平时总在巫庙里干活,巫庙是团总驻地,他常常去开会。后来才知道师傅是区总工会的负责人,从他那何志远听了不少新鲜的道理,逐渐开了窍。这样一起干了半年多活,师傅突然就不见了,这才听说他原来是共产党员。
说来,何志远和共产党有缘分。师傅走了,已经“开窍”的何志远为了维持生计,只得跟着另一个木匠师傅继续干活。不久家乡开始闹革命,有个同行师兄经常到湖南浏阳和江西万载交界的地方去,那地方闹革命早,他接触了些干革命的人,回来就经常讲起红军、共产党员怎么好,还秘密组织了农会、青年会等,早就对革命心向往之的何志远也参加了农会,一边做木匠,一边干起了革命。1930年10月何志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党团组织正在扩红,他毫不犹豫地就参军了。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我方以2个排的兵力,全歼敌人1个营,营长当场被击毙,还缴获了一百多支枪。这次战斗中,何志远双腿都负伤了,右腿的筋都被打断了,但他还是咬牙坚持。
战斗结束后,部队撤到村子里,天亮就要出发。没办法,只好把何志远和
何志远与群众军属在一起
何志远与群众军属在一起 [1]
另外两个伤员集中起来送到山上,留下一个卫生员,一个通信员,让他们先养好伤再追上部队。走时同志们留下了所有的米,还帮忙砍竹子盖了个竹篷。
药很快用完了,何志远的腿伤已经溃烂了,只能咬牙坚持。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们白天不敢煮饭,只能吃生米,后来连米也吃完了,还好有刚冒土的竹笋,大家天天挖来吃才没饿死。
皖南历险,撤离东流
何志远的夫人赵亚曾在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政治处下属的民运队工作,当时政治处的副主任正是何志远。工作中,两人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不久就遭遇了皖南事变。
本来新四军计划夜间偷渡长江。五团奉命筹集船只,选择渡口,做好掩护大部队北渡的准备工作。这时,国民党有意把新四军渡江北上的消息散播了出去,致使日军加紧了对长江的封锁1950年在福建前线(中为何志远)1950年在福建前线(中为何志远) [1] 。部队只能南下茂林。
结果“皖南事变”爆发,全团在茂林附近,遭到国民党伏击。7日晚上,叶挺军长来到五团,命令他们往泾县方向突围,同时阻击国民党第七十九师,掩护军部和大部队向北突围,无论如何要在高岭坚守三天。
部队到达高岭时,国民党一个营已先期占领了高岭。因为两边服装相同,大家假装是国民党部队来换防,趁其不备,消灭了敌人。因地形有利,我方只付出了极少的伤亡代价,不但完成了叶军长要求坚守三天的任务,消灭了敌人,还缴获不少枪支弹药。高岭三天的阻击任务完成后,大家以为军部已顺利突破泾县北撤,决定追赶军部,一路行军,没想军部突围不顺。
反对溺爱,勤俭克己
战争年代,铁骨铮铮的将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关键时刻总是挑起重任,保护好战友。到了和平年代,他仍然对战士们十分关怀体贴。他下去检查工作时,有个习惯,总是抽空到宿舍转一转,看看住得挤不挤,卫生条件好不好,生活情形怎么样。
何志远总是想尽办法为别人提供方便。下属和他一起去开会,他总是亲切何志远全家福何志远全家福 [1] 地邀请大家:“咱们一道坐车走吧!”五六个人挤一辆车是常有的事,但他总是乐呵呵的。
但何志远却不允许家属享受一点特权,他反对溺爱孩子,不允许孩子们坐小汽车,看戏时也不许享特权坐到前排。他在医院养病的时候,孩子们去看望他,他总是问,你们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回答,坐公共汽车来的,他就会很高兴地说:“这样做就对了!”
有一次,何志远下班回来,看到家里来了一位40多岁、农民打扮的客人,仔细一认,原来是1948年给他当警卫员的小徐,高兴得不得了。小徐告诉他,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自己就回到沂蒙山区老家,这次到济南办事,特意来看望老首长,顺便想请老首长托人帮忙买辆自行车。
何志远的大女儿何向阳,出生在安徽农村,生下才三天就托付给当地一户农民,这家人历经艰辛才把小向阳养活下来,1950年又把她送到了何志远身边。
何向阳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何志远家里当保姆的徐大嫂见她人品好,又不像普通高干子女那样娇气,就想把她介绍给家住农村、在部队当基层干部的一个本家堂侄。何志远听说后,丝毫不反对,还连连称好:“孩子是农民养大的,现在给农民当儿媳妇,这是‘还祖归宗’呀。”
后来,何向阳和徐大嫂堂侄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小两口要到婆家结婚了。何志远再三叮嘱女儿,不许摆干部子女的架子。女儿牢记父亲的话,在农村刚结婚,就扛着锄头下地,乡邻们都直夸奖:“政委家闺女和俺贴心着呢!” [1]== 参考文献 ==
1,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