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王变奴隶修成正果

增加 7,75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国王变成奴隶却修成正果.jpg|thumb|350px|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30/7527db51dc4b4d1e9f99d4d6604bb6cf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
[[File:国王变成奴隶却修成正果.jpg|thumb|350px|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30/7527db51dc4b4d1e9f99d4d6604bb6cf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7416341_209956 图片来自搜狐网]]]
'''国王变成奴隶却修成正果''',夫妻会面不过片刻时间,他们就好像做了一场梦,恍然发现依然在自己的国家,还是在宫殿上,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其他文武百官、后宫采女也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包括新生的太子也照样活着。

== 原文 ==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萨惒檀(意思是一切施)。这位国王乐善好施,无论是谁有求于他,从来都不拒绝,善名传到四面八方。

  文殊师利菩萨想试试他,就变出一个年轻婆罗门,从其他国家不远万里来到王宫前。

  国王很欢喜地出来迎接,并问:“大德从哪里来?”

  婆罗门说:“我从远方听说大王功德,特来相见,求您布施。”

  国王答道:“很好!请问您要什么?只管说来,不必顾虑。”

  婆罗门说:“我想让您成为我的奴隶,让您的王后给我当丫鬟。”

  国王闻言,欢喜地说:“很好!我从现在开始就属于您,愿意听您使唤。至于王后,她是一位大国王的女儿,我要去问问她。”

  国王当即进去询问王后,王后平日也和国王一样,因此跟着国王出来,心平气和地对婆罗门说:“我愿意侍候您。”

  婆罗门说:“你们跟我以后,只能赤脚,不许穿鞋,一切要按照奴婢的规矩!”

  国王王后齐声回答:“可以,我们一切遵循您的吩咐。”

  婆罗门就带着奴婢离开。文殊菩萨又变化出一对男女,代替国王王后留在王宫之中,就像原来那样管理国事。

  王后(为方便叙述故,文中继续称为国王、王后,但对白中,译为奴隶、丫鬟)虽然已是一位奴婢,但她生长在深宫中,从未经受劳苦,加上此前已经怀孕,跟着婆罗门步行时,不仅周身疼痛,而且脚底擦破,难以继续行走,只能掉在后面,感到疲惫不堪。这时婆罗门回过头来骂她:“你今天既然是丫鬟身份,就得像一个丫鬟的样子,不许再像从前那副模样!”

  王后顿时跪下,解释原因:“我绝不敢随便应对,实在是太疲乏,很想休息一下。”

  婆罗门却不准王后休息,一直催她快走。

  等到了市场上,婆罗门就把国王和王后分开,作为奴隶按市场价卖给两家主人,两家相隔有几里路。

  当时有一位富翁买下了国王,叫他看守房屋,若有人家前来埋葬死人,就要国王收税,但又不准擅自乱收。

  至于王后则被卖到另外一户人家,那家夫人忌妒心重,一天到晚叫她做事,却不让她休息。

  这样过了几个月后,王后分娩生下一个男孩。夫人大声喝骂:“你这个贱丫头,哪里来的孩子!给我杀死!”

  夫人催促王后将自己的孩子杀死,王后身为奴隶,毫无自由,只好听从吩咐杀了孩子,抱着尸体前去掩埋,到了国王那里。

  王后对国王说:“我刚生了一个男孩,今天不幸死了,能不能不花钱埋在这里?”

  国王却说:“我主人脾气很暴躁,我若同意你的要求,他一定会降罪于我,你还是抱走吧,不要埋在这里。”

  两人谈话之时,都很淡然面对现状,既不叫苦,也没有任何憎恨心。

  夫妻会面不过片刻时间,他们就好像做了一场梦,恍然发现依然在自己的国家,还是在宫殿上,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其他文武百官、后宫采女也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包括新生的太子也照样活着。

  国王和王后看到眼前这一幕,不由面面相觑,心里非常纳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现身虚空,坐在宝莲花上,对他们说:“你们能这样至诚地布施,很好很好!”

  国王和王后听到菩萨这番话,顿时踊跃欢喜,向前顶礼。

  文殊师利又为他们说法,三千刹土全都为之震动,全国百姓都发起无上菩提心,国王也和王后一起,即时证得无生法忍。

  佛告诉阿难说:“当时这位国王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的王后就是今天的瞿夷(悉达多太子之妃子),当时的太子就是今天的罗云(悉达多太子之子罗睺罗)。”<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renwu/164585.html 国王变成奴隶却修成正果]</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