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硬通货

增加 8,37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硬通货'''== 硬通货是“[[软通货]]” 的对称,又称硬币。它有三种含义: '''①'''泛指[[金属货币]],如黄金、白银及其铸币。 '''②'''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在当今世界,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不同,各国[[通货膨胀]]水平往往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当一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国际收支呈现顺差时,其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习惯将该国货币称为 “硬通货 (货币)” 或 “强币”。 '''③'''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某些不实行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和无限制地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如美元、英镑、德国马克等。此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比较坚挺的货币,也称为硬通货。硬通货的特点是:不需外汇管理当局批准,能自由输出国境,能自由兑换黄金或其他国家的货币,可对第三国办理支付,因而这些硬通货可以充当国际货币,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的比重较大。由于硬通货兑换性较强,普遍被接受,汇率较为稳定,因而各国都愿意把较大量的商品输往用硬通货支付的国家。 [1]  ==基本信息== '''概念''' 硬通货(hard currency)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坚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习惯称其为硬通货。 '''影响因素''' 硬通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国货币是否会成为硬通货除上述特性外,还主要受该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 '''国际优势''' 在国际贸易中以[[硬货币]]结算一般有利于出口商。在[[国际信贷]]中以硬货币贷款则有利于[[债权人]]。在[[国际储备]]中保有外国硬货币,有利于[[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可以避免、减轻因国际金融局势波动造成的风险。因此外汇市场波动时,硬通货成为抢购对象。 '''分类''' [[美元]]、[[欧元]]、[[英镑]]都属于硬通货。 =='''特性'''== '''硬通货与软通货''' 硬通货与[[软通货]]只是相对而言,它会随着该国经济状况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美元,在50年代是硬通货,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由于美国的高速通货膨胀率,以及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汇价呈下降趋势,美元由硬通货变为软通货。8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实施[[高利率政]]策和[[紧缩银根]]政策,美元[[汇率]]不断上浮,又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硬通货。 与硬通货相对的是软通货。它是指币值不稳,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由于[[货币发行]]过度,纸币含金量或购买力不断下降,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也会不断下降。此外[[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也会使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不断下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常把这种币值不断下降、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称为软通货。 此外,硬通货和软通货还有另一层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某些不实施[[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和无限地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被称作硬通货。软通货则是指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 '''硬通货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已定的情况下,纸币发行越多,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越少,纸币贬值越来越大。在一些通货膨胀高的国家,由于本国纸币持续贬值而使得人们对于它的信任缺失,转而使用[[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他国货币。 例如: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国内人们很不喜欢自己的钱,他们更喜欢美金,餐馆、旅馆、景点标价都是美金。而且这种状况到如今仍有余温,所以如果你要到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去旅游的话,一定不要换太多的当地货币,因为美金在当地比他们本国的货币更受欢迎,美金在这些国家成为了硬通货。 =='''人民币'''== 发展趋势 人民币符号中韩两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12日),此协议是[[中国人民银行]]自这次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与其他央行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也成为人民币迈出国门的第一步。既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提升,也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的体现,不仅会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也将减轻企业的境外投资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人民币成为亚洲硬通货的这一趋势的必然性。 人民币成为亚洲硬通货这一趋势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的。人民币早在[[香港]]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和部分流通,中国在境外一些国家,甚至在美国,流通货币超过百亿元,表明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心不断增强,所有这些加上中国自身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人民币成为区域硬通货的有劲力量。 '''渐成“区域硬通货”'''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要实现的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人民币成为区域[[结算货币]]。由一国货币转变为区域结算货币,人民币的这种角色转换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在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爆发的两次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承担了太多的国际道义,以致让我们的出口型企业背负沉重的包袱。 在1997年及以后[[亚洲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人民币选择了坚挺;2007年及以后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人民币依然选择了稳定。 1997年12月16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中国—[[东盟]]首脑正式会晤”中表示,中国对加强东亚金融合作持积极态度,中国将不使人民币贬值,以利地区金融秩序稳定。此后,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多次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对于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内出口型企业难以生存的现状,人民币也没有[[贬值]]。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两会期间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但是,这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任何国家不能对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施加压力”。 实际上,从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实行改革以来,到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1%。特别是2009年以来,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并不那么大,但是由于欧洲货币、亚洲货币大幅地贬值,人民币实际上也处在升值的状况。这对于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6.8367,这是2009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6.8309,这是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  仅从数字上来看,从年初开始,人民币依然处于升值状态。同期,美元却选择了主动贬值。 从这两次金融危机的表现中看,一些区域经济大国并没有承担起维护地区稳定的重任。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它们动辄对本国货币进行贬值,抑或采取其他“自保”的措施。这些行为给挣扎在金融危机中的周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更不利于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  实际上,正是由于人民币肯于承担国际道义,在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人民币已经成为“硬通货”。 仅从上述事实来看,说人民币成为区域[[结算货币]]水到渠成是不过分的。 [2-3] <ref>[https://newwww.qqsogou.com/omn/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sogou?interation=1728053249&interV=&pid=sogou-wsse-7050094b04fd9aa3&ie=utf8&query=%E7%A1%AC%E9%80%9A%E8%B4%A7 它常被当 让信用 杂草,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 为经济市场 的“ 叶里藏珠 硬通货 ”], 腾讯, 2018-08-19搜狐2021年8月4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2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