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和顺古镇

增加 52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 [[ 腾冲 ]] 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 [[ 云南 ]] 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 [[ 缅甸 ]] 四朝国师 [[ 尹蓉 ]] 、翡翠大王 [[ 张宝廷 ]] 、著名哲学家 [[ 艾思奇 ]] 的故乡。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达1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 [[ 缅甸 ]] [[ 泰国 ]] [[ 日本 ]] 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
==基本情况==
和顺古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辖大庄、水碓、十字路三个社区(其中:水碓社区和十字路社区位于古镇核心区)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有2246户,7013人,有海外华侨30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美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3f2433a8d9bdf7c?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梦回云南腾冲,和顺古镇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 快资讯 2020-10-09 </ref>
2005年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殊荣后,还先后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佳古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森林文化小镇"等荣誉称号。
和顺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190米,最低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425.4毫米,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
==古镇历史==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 [[ 云南 ]] 的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虽然和顺古镇都在开客栈搞建设,但是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 [[ 四川 ]] 人、 [[ 江南 ]] 人、 [[ 中原 ]] 人的后代。
[[ 洪武 ]] 十五年(公元1382年)," [[ 蓝玉 ]] [[ 沐英 ]] 攻大理,分兵鹤庆、 [[ 丽江 ]] 、金齿,俱下。"(《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 [[ 四川 ]] 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
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将军;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 [[ 李波 ]] [[ 贾受春 ]] 亦授指挥。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
[[ 《刘氏家谱》 ]] 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 [[ 洪武 ]] 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
由于明代 [[ 朱元璋 ]] 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 [[ 安徽 ]] [[ 南京 ]] 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所以,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和顺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筑和文物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改革开放后,和顺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展文化旅游,一跃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圣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态村示范点。2003年,和顺被 [[ 《中国国家地理》 ]] [[ 《时尚旅游》 ]] 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File: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族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
有" [[ 华侨之乡]]"、" [[ 书香名里]]"的美名。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理 [[ 李根源 ]] 有诗赞和顺:" [[ 绝胜小苏杭]]"。是国内第一魅力名镇,和顺古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源于和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走进和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总理 [[ 李根源 ]] 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走进和顺。就像走进了一座文化迷宫。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慨叹――在这极边之地方,居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和顺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阵阵;蜿蜒的大盈江水白练般镶嵌在广袤的稻浪、黄花之间,静谧而又耀眼;一泓绕村碧水,鱼翔浅底,河畔古柳如烟;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老牛,梅花、茶花、稻花,活现了恬静的世外桃源。
2005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和顺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中华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 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 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征服了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入围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 [[ 中国 ]] 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 [[ 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 [[ 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 [[ 胡适 ]] [[ 熊庆来 ]] [[ 廖承志 ]] [[ 李石曾 ]] 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
==主要景点==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 [[ 李生萱 ]] ,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 [[ 《大众哲学》 ]] [[ 《哲学与生活》 ]] 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
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弟子。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寄托了古代人们功名仕途的追求。
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前的捷报桥相连。一辈辈的和顺人先到 [[ 千手观音 ]] 古树群下许下祈福求财的愿望,然后从这条古驿道上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走夷方" 。
===洗衣亭===
===双杉===
生长于和顺魁阁的两棵秃杉,已被 [[ 云南 ]][[ 《名木古树》 ]] 列入保护名录。这两棵有着500余年树龄的杉树,一豪绅欲将其伐做棺木,激怒乡民。
当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 [[ 李曰垓 ]] ,率众护树,写下 [[ 《双杉行》 ]] 长诗,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表现了和顺先辈保护自然环境的强烈意识,而双杉也因 [[ 《双杉行》 ]] 而名闻天下。
===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址是当年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滇缅抗战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
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不乏珍品、绝品。其中39件曾作为中美友谊的见证随 [[ 江泽民 ]] 访美。博物馆分5个部分: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通过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
博物馆2005年7月7日开馆,原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为博物馆题词,央视 [[ 《面对面》 ]] 栏目破例在这里制造了三期节目。接待了五十余位当年参加过滇缅抗战的 [[ 美国 ]] 老兵。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元龙阁===
元龙阁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朝 [[ 乾隆 ]] 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前面为碧波荡漾,水体澄澈的龙潭,背后是名木古树参天的黑龙山。
由山门、 [[ 龙王殿 ]] 、三官殿、 [[ 魁星阁 ]] 、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阁内许多名家名联,愈加增添了元龙阁的高古气氛。
===中天寺===
中天寺是腾冲著名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明代 [[ 崇祯 ]] 八年(公元1635年),清代扩建修葺,"文革"时拆毁数殿,仅存花园、厢楼二处。
乡人按其旧置重新修复,现已较具规模,香火旺盛。"中天寺"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
===魁阁===
和顺乡西南的石头山中林木葱郁,怪石嶙峋。魁阁隐藏期间,供奉魁星,民国代总理 [[ 李根源 ]] 曾在其中居住半年,留下了大量碑刻、诗文。蔡锷秘书长 [[ 李曰垓 ]] 为保护魁阁的古树而写的"双杉行"至今被人传颂。
===弯楼子===
"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
"永茂和"商号是经商致富的代表,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称誉。清 [[ 道光 ]] 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 [[ 缅甸 ]] 曼德勒,国内 [[ 上海 ]] 、拉萨、 [[ 昆明 ]] 、下关、 [[ 保山 ]] 、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
热播电视剧 [[ 《北京爱情故事》 ]] 曾在此取景。
===百岁坊===
和顺百岁坊有三座,水碓 [[ 李德贵 ]] 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 [[ 贾李氏 ]] 百岁木牌坊,东山脚 [[ 许廷龙 ]] 百岁木牌坊。其中,贾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有 [[ 云南 ]] 省都督蔡锷题书"民国人瑞"、水碓李氏石牌坊上有云南省主席 [[ 唐继尧 ]] 题写的"天姥峰高"。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文革"。
改革开放后,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
===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建于清 [[ 咸丰 ]] 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宗祠两侧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和汉高祖 [[ 刘邦 ]] 、光武帝 [[ 刘秀 ]] 、昭烈帝 [[ 刘备 ]] 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内设和顺茶馆,这里可品到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名茶,是品茗休闲、陶冶性情的首选之地。
===腾越神马艺术馆===
===和顺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清代 [[ 道光 ]] 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由 [[ 大殿 ]] 、后殿、 [[ 魁星阁 ]] 、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 [[ 《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 ]] 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现被辟为腾冲神马艺术馆、魅力名镇展厅。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集资兴办。1924年和顺在海外的华侨成立崇新会,并在家乡设立了"阅书报社",1928年崇新会将" [[ 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并将馆址迁移至现在的馆址。
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