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2
次編輯
變更
《子夜歌》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子夜歌</big> ''' |- | File:00e93901213fb80e0cac543631d…”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子夜歌</big> '''
|-
|
[[File:00e93901213fb80e0cac543631d12f2eb83894d5.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0.baidu.com/7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087e67d8ce3d70cf4cafa20bc8ecfd38/00e93901213fb80e0cac543631d12f2eb83894d5.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3%80%8A%E5%AD%90%E5%A4%9C%E6%AD%8C%E3%80%8B&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子夜歌''',[[乐府曲名]],现存四十二首,收于[[《乐府诗集》]]中。以五言为形式,以爱情为题材,后来延伸出多种变曲。另有词牌《菩萨蛮》简介子夜歌》。
=='''创作背景'''==
《子夜歌》是[[吴声歌曲]]。相传《子夜歌》的曲调是[[晋代]]一个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乐府诗集》收有《子夜歌》四十二首,其内容多是女子吟唱其爱情生活的悲欢。诗歌以棉丝织成布匹来比喻有情人结为匹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一个残缺不全的梦。本篇将女子与男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作了对比。女子的爱情象北极星一样坚贞不移,男子的心则象太阳朝东暮西。言辞之间充满了激忿之情,表达了对男子变心的谴责。《子夜歌》所反映的是黑暗社会中人民, 特别是妇女的苦难生活和对自由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
=='''作品赏析'''==
'''原文赏析'''
在《子夜歌》中,诗人抒发女子的相思与思慕之情,主要包括对爱情的痴迷和忠贞不渝,寒秋之际记挂情人的冷暖以及对相思让人华发早生等等。同时塑造了负心男子的形象,正是这些形象给女子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常虑有贰意,欢今过不齐”通过女子对男子行为的描述,表现了男子的不忠。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男女在最初相恋时非常的亲密,其后男子的心却逐渐转淡,感情一日不如一日。“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运用比兴的手法,揭示了男子的负心。“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欢负情人,郎今果真诈。”曾经的誓言也留不住男子善变的心。可以说,这些负心男子的形象也从侧面增强了女子生活的不幸与痛苦,更加丰富了吴歌西曲的内涵。
《子夜歌》是一种创体,这种五言四句的小诗,大量使用江南色彩的称谓语(郎、欢、侬),用谐音双关语写人与人的爱情,抒情是它的基调,即使写景也是为了抒情的需要。这种特殊的文学修辞手法叫吴歌格或子夜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么多种类不同的谐音双关语及其用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为中国文学增添新的创作技巧,把汉语言文字优美的特点展现出来。谐音双关语可以说是吴歌西曲最大的特色。
'''名家点评'''
《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宋书·乐志》]]曰:“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古今乐录》曰:“凡歌曲终,皆有送声。子夜以持子送曲《凤将雏》以泽雉送曲。”
《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
鲁迅《门外文谈》:“如《子夜歌》之流,会给旧文学一种新力量。”
作家郑振铎:“《子夜歌》没有一首不圆莹若明珠。”
=='''作品影响'''==
《子夜歌》所代表的语言质朴、男女对唱、四时而歌等表达方式都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特殊的文化因素影响着后世的思维方式。
鲍照一直以乐府诗创作得名,其创作多来源于魏晋乐府。而鲍照诗歌中很多表达方式与《子夜歌》非常相近,如其献给孝骏的《中兴歌》其十中有“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其中语言与《子夜冬歌》中的:“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相似,比照女子对情人的希翼表达自己对于君王的忠臣和敬爱。而其诗歌《中兴歌》“碧楼含夜月。紫殿争朝光。彩墀散兰麝,风起自生芳。”“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
美人掩轻扇。含思歌春风。”以及“三五容色满。四五妙华歇。已输春日欢。分随秋光没。”中出现的“碧楼”“前窗”“绮罗”“美人”“轻扇”“春风”“春日”“秋光”等等意象都是《子夜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显然是因袭《子夜歌》而来。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诗歌中也有很多事受到《子夜歌》的影响,如他的[[《东阳溪中赠答》]]二首中第一首说:“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第二首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炯。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这种男女一问一答大胆表达自己爱意的方式与《子夜歌》中的前两首“落入出门前,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男女问答的方式异常相似,诗人借助这种对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女子的倾慕之情,又采用民歌通俗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显得质朴可爱。
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借鉴吴声乐府的高手,尤其是对于《子夜歌》的借鉴更是出色。他的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整首诗是诗人月光里思念故乡的情景,这与《子夜四时歌·秋歌》中的:“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肠。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意境几乎完全一样,同样的秋夜、同样的举头望月、同样的寄情千里,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
[[《子夜四时歌》]]是对《子夜歌》的变曲之一,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每个季节中女子对于爱情不同的感慨和思念,其中包括完美的相遇、热烈缠绵的相恋以及哀怨惆怅的思念甚至惊心动魄的分离等等,李白的《子夜吴歌》则完全是脱胎于这个叙事模式,也是分春夏秋冬四季对情感进行歌咏。《子夜吴歌·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四首诗歌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写对于情人的思念之情,秋月下传来的阵阵捣衣声加剧了女子对于远在他方情人的牵挂,何时才能消灭胡虏良人得以归才是女子最为关心的事情。《子夜吴歌·冬歌》也是女子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即使天气寒冷女子也要坚持赶制寒衣盼望能够早日到达丈夫手中,女子对于丈夫的一片深情尽在不言中。
《子夜歌》的创作方式和抒情手法为后世文人借鉴成为其新的写作范式。
=='''作者简介'''==
子夜,晋朝女子,有才却多愁善感,后来被迫与爱人分离。子夜创作了在东晋南朝的著名乐府 《子夜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 清商曲辞一)。 歌曲的风格极其悲哀,乃至东晋豪门王轲府中的鬼魂也为之感动而唱起了这首歌。《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ref>[https://www.sohu.com/a/285450957_99971698 网文改编电影《子夜歌》开机 ”],搜狐网 2018年12月29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子夜歌</big> '''
|-
|
[[File:00e93901213fb80e0cac543631d12f2eb83894d5.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0.baidu.com/7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wh%3D600%2C800/sign=087e67d8ce3d70cf4cafa20bc8ecfd38/00e93901213fb80e0cac543631d12f2eb83894d5.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3%80%8A%E5%AD%90%E5%A4%9C%E6%AD%8C%E3%80%8B&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子夜歌''',[[乐府曲名]],现存四十二首,收于[[《乐府诗集》]]中。以五言为形式,以爱情为题材,后来延伸出多种变曲。另有词牌《菩萨蛮》简介子夜歌》。
=='''创作背景'''==
《子夜歌》是[[吴声歌曲]]。相传《子夜歌》的曲调是[[晋代]]一个叫子夜的女子所创。《乐府诗集》收有《子夜歌》四十二首,其内容多是女子吟唱其爱情生活的悲欢。诗歌以棉丝织成布匹来比喻有情人结为匹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一个残缺不全的梦。本篇将女子与男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作了对比。女子的爱情象北极星一样坚贞不移,男子的心则象太阳朝东暮西。言辞之间充满了激忿之情,表达了对男子变心的谴责。《子夜歌》所反映的是黑暗社会中人民, 特别是妇女的苦难生活和对自由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
=='''作品赏析'''==
'''原文赏析'''
在《子夜歌》中,诗人抒发女子的相思与思慕之情,主要包括对爱情的痴迷和忠贞不渝,寒秋之际记挂情人的冷暖以及对相思让人华发早生等等。同时塑造了负心男子的形象,正是这些形象给女子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常虑有贰意,欢今过不齐”通过女子对男子行为的描述,表现了男子的不忠。
“初时非不密,其后日不如”男女在最初相恋时非常的亲密,其后男子的心却逐渐转淡,感情一日不如一日。“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运用比兴的手法,揭示了男子的负心。“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欢负情人,郎今果真诈。”曾经的誓言也留不住男子善变的心。可以说,这些负心男子的形象也从侧面增强了女子生活的不幸与痛苦,更加丰富了吴歌西曲的内涵。
《子夜歌》是一种创体,这种五言四句的小诗,大量使用江南色彩的称谓语(郎、欢、侬),用谐音双关语写人与人的爱情,抒情是它的基调,即使写景也是为了抒情的需要。这种特殊的文学修辞手法叫吴歌格或子夜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这么多种类不同的谐音双关语及其用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为中国文学增添新的创作技巧,把汉语言文字优美的特点展现出来。谐音双关语可以说是吴歌西曲最大的特色。
'''名家点评'''
《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宋书·乐志》]]曰:“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豫章侨人庾僧虔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古今乐录》曰:“凡歌曲终,皆有送声。子夜以持子送曲《凤将雏》以泽雉送曲。”
《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
鲁迅《门外文谈》:“如《子夜歌》之流,会给旧文学一种新力量。”
作家郑振铎:“《子夜歌》没有一首不圆莹若明珠。”
=='''作品影响'''==
《子夜歌》所代表的语言质朴、男女对唱、四时而歌等表达方式都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特殊的文化因素影响着后世的思维方式。
鲍照一直以乐府诗创作得名,其创作多来源于魏晋乐府。而鲍照诗歌中很多表达方式与《子夜歌》非常相近,如其献给孝骏的《中兴歌》其十中有“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愿君松柏心,采照无穷极。”其中语言与《子夜冬歌》中的:“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相似,比照女子对情人的希翼表达自己对于君王的忠臣和敬爱。而其诗歌《中兴歌》“碧楼含夜月。紫殿争朝光。彩墀散兰麝,风起自生芳。”“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
美人掩轻扇。含思歌春风。”以及“三五容色满。四五妙华歇。已输春日欢。分随秋光没。”中出现的“碧楼”“前窗”“绮罗”“美人”“轻扇”“春风”“春日”“秋光”等等意象都是《子夜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显然是因袭《子夜歌》而来。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诗歌中也有很多事受到《子夜歌》的影响,如他的[[《东阳溪中赠答》]]二首中第一首说:“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第二首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炯。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这种男女一问一答大胆表达自己爱意的方式与《子夜歌》中的前两首“落入出门前,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男女问答的方式异常相似,诗人借助这种对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女子的倾慕之情,又采用民歌通俗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显得质朴可爱。
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借鉴吴声乐府的高手,尤其是对于《子夜歌》的借鉴更是出色。他的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整首诗是诗人月光里思念故乡的情景,这与《子夜四时歌·秋歌》中的:“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肠。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意境几乎完全一样,同样的秋夜、同样的举头望月、同样的寄情千里,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
[[《子夜四时歌》]]是对《子夜歌》的变曲之一,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每个季节中女子对于爱情不同的感慨和思念,其中包括完美的相遇、热烈缠绵的相恋以及哀怨惆怅的思念甚至惊心动魄的分离等等,李白的《子夜吴歌》则完全是脱胎于这个叙事模式,也是分春夏秋冬四季对情感进行歌咏。《子夜吴歌·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子夜吴歌·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四首诗歌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写对于情人的思念之情,秋月下传来的阵阵捣衣声加剧了女子对于远在他方情人的牵挂,何时才能消灭胡虏良人得以归才是女子最为关心的事情。《子夜吴歌·冬歌》也是女子思念远征在外的丈夫,即使天气寒冷女子也要坚持赶制寒衣盼望能够早日到达丈夫手中,女子对于丈夫的一片深情尽在不言中。
《子夜歌》的创作方式和抒情手法为后世文人借鉴成为其新的写作范式。
=='''作者简介'''==
子夜,晋朝女子,有才却多愁善感,后来被迫与爱人分离。子夜创作了在东晋南朝的著名乐府 《子夜歌》(乐府诗集卷四十四 清商曲辞一)。 歌曲的风格极其悲哀,乃至东晋豪门王轲府中的鬼魂也为之感动而唱起了这首歌。《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ref>[https://www.sohu.com/a/285450957_99971698 网文改编电影《子夜歌》开机 ”],搜狐网 2018年12月29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