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国内现有石刻艺术专业博物馆其规模较大的只有成都安岳“中国石刻艺术之乡”;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河南南阳石牌坊;北京海淀区石刻艺术馆;徐州“中国石刻艺术馆”等。其主要情况如下:
''' 成都安岳“中国石刻艺术之乡” '''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和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多为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有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它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卧佛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尊23米长的卧佛,横卧于高出地面近10米的崖壁上。卧佛的上方所展示的是释迦牟尼与诸弟子和天龙八部传授遗嘱的情景。左臂下方是观音普门行愿的33化身和32应身造像。还有维摩诘,药师佛等30公分大的小像。千佛寨有“雕刻艺术陈列馆”之称。造像分布在寨子的南北两岩,周长约1000米,有佛龛105处,造像3061尊,多数为佛的讲法图。与千佛寨遥遥相对的这座圆觉洞,主要是晚唐、五代、北宋时期造像,共1993尊。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这儿有三尊7米高的“西方三圣”石像,“西方三圣”是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地位最高的神,即佛、菩萨、观音组合而成。在其他地方,西方三圣是合龛为一,而这里却是分龛雕刻。毗卢洞离安岳县城47公里,由观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卢道场、莲花台等组成,有造像465尊,尤以观音堂的[[紫竹观音]]和[[毗卢道场]]的石刻最为精湛。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像高3米,可谓北宋时期的杰作。华严洞内有石刻造像159尊,主要是五代和宋朝之作,距今也有千年以上。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洞中正壁刻有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十二诸天神,上层为十弟子。安岳石刻造像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2000年9月,文化部命名安岳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
'''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已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研究皆具较高价值。大足石刻分布群还包括宝顶山石刻、大佛湾石刻、小佛湾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等。
'''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 ——建于1981年,是我国第一座石刻艺术专业性博物馆。它的任务是收集、陈列、研究山东地区的古代石刻。设业务室、办公室,编制12人。实有在职人员10名。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藏品分石刻文物和碑刻拓片两项。石刻文物有历代碑志、造像、汉画像石及其它石雕艺术品近百件,其中汉石人,朱鲔石室画像石,高贞、高庆、马鸣寺碑尤为著名。拓片数千件,基本包括了山东地区秦汉至五代全部的碑志、画像石、北朝摩崖刻经资料。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注重全省石刻资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五代以前的碑刻资料已基本收集齐全。在完成本馆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以本馆为主, 与兄弟单位联合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有: 云峰刻石讨论会、汉碑讨论会、北朝摩崖刻经书学讨论会、秦刻石讨论会、中国?山东北朝摩崖刻经考察与学术研讨会。出版著作和大型图录有:《[[云峰刻石研究]]》、《汉碑研究》、《北朝刻经研究》、《云峰刻经石全集》、《山东北朝摩崖刻经全集》、《云峰刻石调查与研究》、《中国汉画像石全集》(一、二、三)等共28部。山东省艺术博物馆重视对内对外交流。与山东书法家协会、山东大学东方书画院、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等有着业务合作关系,与日本、韩国、香港及台湾金石考古、书法绘画的学术交流日渐增多。
''' 西安碑林 ''' ——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它于北宋二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刻成一部石经。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 “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
''' 龙门石窟 '''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这里香山(东)与龙门山(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厥,史称“伊厥”。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厥”而始称“龙门”。就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据龙门石窟研究院统计:龙门石窟现存2100多个窟中,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龙门石窟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两千余座窟龛和十万余尊造像的石窟遗存。在这历时500余年的营造过程中,包含着北魏和盛唐这两个造像的高潮阶段。至今,保存在伊阙两山的这些数以千计的像龛,绝大多数都是这两个时期所营造的。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期窟龛约占10%。北魏时期的大型洞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火烧洞、魏字洞、石窟寺及普泰洞、路洞等等。而唐代的主要[[洞窟]]有奉先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潜溪寺、敬善寺、万佛洞、双窑、[[惠简洞]]、[[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看经寺、唐字洞、极南洞、净土堂和麻崖三佛龛等等。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建筑、服饰、乐舞、图案纹样以及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 云冈石窟 ''' ——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 河南安阳石牌坊群'''------被人们称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博物馆”的石牌坊坐落于山陕会馆大拜殿前的3米高月台上,分左、中、右三座。牌坊通体满布额、对联及人物禽兽等图案。中间一座位于月台前《重建山陕会馆碑记》与《重兴山陕会馆碑记》之间,为三间四柱式,须弥座,方柱。转角处雕分节竹杆,云龙柱头。柱两侧附以抱鼓石。中柱两侧鼓面刻“俞伯牙爱琴”,“陶渊明爱菊”、“嵇康爱竹”等八爱图。鼓面上下雕各种姿态的狮子、麒麟、人面兽等。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背面上刻“五幅(福)图”;坊面正中置长方形石刻匾额为“孟氏难言这浩然”,背面匾书:“履中蹈和优入圣城”。两侧陪坊脊顶饰雕半椭圆形构图,其中左陪坊正面上刻“杜甫吟诗”,背面上刻为“赵彦求寿”;右陪坊正面上雕“李白骑鲸”,背面上刻“赵匡胤输华山”。中坊下入口处为神道,俗称“九龙口”,斜铺巨石一方,长、宽各2米,中刻一龙张口瞪目,形象怪异,其它八龙之间相互交错、藏头露尾,层层叠压,故名“九龙口”。左、右牌坊是大拜殿的出入门道,下各砌13级青石台阶与万人庭院相连。牌坊之间和月台两侧,置青石花栏杆,雕狮子、金瓜柱头,栏板刻福、禄、寿图案。石牌坊的石柱南北两面皆刻楹联,上部坊心皆为匾额。这些楹联、匾额对仗工整,词雅意明,均是对关公精神品德的颂扬之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书体楷、草、隶各异,有的龙飞凤舞、洒脱飘逸;有的恣肆遒劲,力荡千钧,令人击掌叫绝,充分展现了古代书法之神韵,与石雕造型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 ——坐落于海淀区白石桥东约500米处的真觉寺遗址内,是一座展示北京地区[[石刻石雕]]精品的专题博物馆,1987年10月对外开放。石刻博物馆的露天陈列,按内容、功用分为八个展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计500多种,加上库藏的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其中有北京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有珍贵的北朝造象、唐明历代墓志、金元石雕、清代石享学及法贴和名家书法刻石。《石刻萌史陈列》则展示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明清的石刻文化发展史,再现了人类文明。 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源远流长。远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的先民就用石头叩开了人类文化的大门,随着时代的前进,经过无数代人的艰辛劳动和智能创造,形成了北京地区广大城乡数以万计的石刻文物宝藏。作为唐代以前的祖国北陲重镇和辽金以来的国家都城,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遗存分布面积广,品种齐全,数量众多,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是展示北京从汉唐雄风,辽金元三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到明清帝都风范,以及民国时期文化巨子在北京政治舞台上活动的重要实物遗存。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七百年间,作为“京师”即皇朝首都的文化产品,北京石刻一直以其内涵博大、形制壮伟和制作精美居全国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览以金刚宝座塔为中心,共陈列各类石刻文物1200多件,其中著名的有东汉秦先君神道阙、宋代针灸穴位碑、有北齐、北魏、唐代造像,有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的书法碑帖,元大都的石栏板,明代平则门门匾,体魄宏大的广宁门外石道碑,普胜寺卧碑等,有可谓北京石刻大观。曾组织北京石雕精品摄影展、中国古塔图片展、馆藏敬和堂拓片展、北京石雕美术鉴赏等巡回展览。2002年经过大规模维修的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室内展览由300平方米增至1100平方米。
'''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收藏珍品汉画像石350余块,由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馆牌,于1989年10月1日建成开放。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博、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对博比武、[[舞乐杂技]]、迎宾待客、庖厨宴饮、建筑人物、男耕女织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东王公、西王母、日中金乌、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龙穿璧、十字穿环等。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牛耕图、纺织图、九仕图、迎宾图、百戏图及八米长卷押囚图,堪称艺术珍品、镇馆之宝。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身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雕刻技法有阴线刻、浅浮雕两种。线刻细腻真切,有阴柔之丽,浮雕浑雄苍健,有阳刚之美。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是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还有四川甘孜、甘肃合水等地也有石刻艺术博物馆,但都是规模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