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

增加 11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jpeg|有框|右|<big></big>[https://www.stcmchina.com/uploadfile/605c33b569f6b118112745.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tcmchina.com/show-40-4605-1.html 来自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的图片]]]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重点系部,担负着中药、 [[ 药学 ]] 、医药营销、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承担着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专业的函授教学任务。多年来中药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目标,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和中药现代化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师资队伍==
多年来,中药系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加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中年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落实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名人战略, [[ 中药 ]] 系业已形成了以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武继彪校长等知名学者、教授为中药系部分职工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业务水平过硬、职称比例适当、年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医学|教育网整理中药系现有教师55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含在读)10人; [[ 硕士 ]] 生导师2人, [[ 授3 授]]3 人,副教授19人,高级实验师3人,副主任中药师2人,“双师型”教师1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数占在编教师总数的42%.
==专业建设==
1.教研室与课程体系设置:中药系下设化学、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4个综合性教研室,课程体系涵盖了 [[ 无机化学 ]] [[ 有机化学 ]] 、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储存与养护、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学、财务管理学、药物制剂工程及车间工艺设计、医药广告实物、商务礼仪、医药文献检索等。
2.专业设置:中药系现设有 [[ 中药学 ]] 、医药营销、药学、中药制药技术4个专业。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中药系现有 [[ 设备 ]] 先进、门类齐全的实验室12个、精密仪器室1个、专业技能实训基地5个,配备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显微图像显示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学 [[ 仪器 ]] 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 学校 ]] 每年投入300余万元专款用于购置教学科研设备,极大的改善了中药系教学科研条件,同时我们积极强化实验资源共享,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中药标本馆现有干药材标本1700余种、 [[ 植物 ]] 浸液标本1000余份、海洋药物标本400余份,动、植物蜡叶标本近6000份,方剂标本130余首,是全国中医药院校馆藏标本最多的标本馆之一;药用植物园种植有药用植物400余种,较好地满足了 [[ 教学 ]] 和科研的需要,扩大了对外交流。
中药系现有药用植物野外教学见习基地2处,中药制剂GMP实训基地1处,条件优良的教学实习基地60余所,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与 [[ 医院 ]] 、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及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联系;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体现用人单位在高等专科教育中的作用,让 [[ 企业 ]] 专才走上讲台,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
==科研与论著==
中药系共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校级科研课题7项,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13项。在已完成的课题中,3项获全国教育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奖、2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 [[ 山东省 ]] 卫生科技进步奖、1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武继彪校长取得厅级以上获奖成果12项,取得鉴定成果21项,主持和参与厅级以上计划课题30余项,研发新药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6年分别获得卫生部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 [[ 专家 ]] ”荣誉称号。
中药系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论著共83部,其中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8部,副主编24部,参编24部,出版著作7部;发表 [[ 文238 文]]238 余篇。其中,《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等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 [[ 高等教育 ]]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才培养==
多年来,中药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 技能 ]] 比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2006年由山东省卫生厅、省医务工会组织的“全省卫生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全省卫生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总成绩名列9个省直单位代表队第1名,27个地市级以上代表队第5名,梁伟玲等同志获“山东省卫生系统职工技术能手”称号。在中药专业27名决赛选手中,我校毕业生占81.5%,在总 [[ 成绩 ]] 前六名选手中,我校毕业生占五名。
中药系配合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制药企业、医疗单位等活动,使同学们完善了自我,锻炼了能力,受到了 [[ 教育 ]] ,增长了才干,引发了大学生们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思索,有了更强的 [[ 社会责任 ]] 感和紧迫感。带教老师获团省委“2006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者,张伟、刘朋洁等同学获团省委“2006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中药服务队获团省委“2006年度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荣誉称号。
自建校以来,中药系共培养中药类专业人才12000余名,其中定点为 [[ 北京市 ]] 、广东省培养中药专业人才100余名,其他省市的毕业生近1000名。中药系现有在校生1521余名,毕业生人数为415人。
中药系毕业生理论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强,深受各级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许多往届毕业生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优秀 [[ 企业家 ]]
新的时期,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中药系全体师生员工将以严谨的工作作风,饱满的 [[ 工作 ]] 热情,抓住机遇,踏实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计划,创造更加优良的教学、科研环境,为培养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振兴高等中药教育 [[ 事业 ]] 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47,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