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次編輯
變更
愛迪·琵雅芙
,创建页面,内容为“{{noteTA |G1=Show |1=zh:艾迪特·皮雅芙;zh-tw:愛迪·琵雅芙; zh-cn:伊迪丝·琵雅芙;zh-hk:伊蒂·琵雅芙; |2=zh:艾迪特;zh-tw:愛迪; zh-cn:伊迪…”
{{noteTA
|G1=Show
|1=zh:艾迪特·皮雅芙;zh-tw:愛迪·琵雅芙; zh-cn:伊迪丝·琵雅芙;zh-hk:伊蒂·琵雅芙;
|2=zh:艾迪特;zh-tw:愛迪; zh-cn:伊迪丝;zh-hk:伊蒂;
|3=zh:皮雅芙;zh-tw:琵雅芙; zh-cn:琵雅芙;zh-hk:琵雅芙;
}}
{{藝人
|姓名 = 艾迪特·皮雅芙<br />Édith Piaf
|類型 = 女歌手
|本名 = {{lang|fr|Édith Giovanna Gassion}}
|其他藝名 = {{lang|fr|La Môme Piaf}}<br />(<small>小麻雀</small>)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15|12|19}}
|出生地點 = [[(巴黎)|美麗都]]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63|10|10|1915|12|19}}
|逝世地點 = [[濱海阿爾卑斯省]][[蔚藍海岸]]
|職業 = [[歌手]]、[[作曲家]]、[[演員]]
|音樂類型 = [[法語流行音樂|法語流行]]、[[卡巴萊]]、[[感傷戀歌]]
|演奏樂器 = 人聲
|活躍年代 = 1935年—1963年
}}
'''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bd|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catIdx=}}),原名'''艾迪特·喬凡娜·加雄'''(Édith Giovanna Gassion)<ref name="csmonitor0707">{{cite news | first=Peter | last=Rainer | title= 'La Vie en Rose': Édith Piaf's encore | date=8 June 2007 | url =http://www.csmonitor.com/2007/0608/p14s03-almo.html |work=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location=Boston | accessdate = 3 September 2009}}</ref>,是[[法國]]最著名也是最受愛戴的女[[歌手]]之一<ref name="yahoomusicbio">{{cite web
| title = Edith Piaf: Biography
| url = http://music.yahoo.com/edith-piaf/biography/
| first = Steve
| last = Huey
| publisher = Yahoo! Music|accessdate=3 September 2009}}</ref>。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出生於[[巴黎]]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馬戲團]]團員,母親是街頭歌手。父母離異後,因為母親無力撫養,父親又加入軍隊,只好讓她跟著經營妓院的外祖母在巴黎長大,從小就接觸社會最底層的人群。皮雅芙身材矮小,只有142[[公分]],這也是她的藝名“小麻雀”(La môme)的由來。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劇一生的寫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ref name="yahoomusicbio" />、《[[愛的讚歌]]》(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爺》(Milord,1959年)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後,皮雅芙因為車禍的傷害,染上注射[[嗎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皮雅芙因[[肝癌]]死於[[格拉斯]],終年48歲,她的朋友[[尚·考克多]](Jean Cocteau)也於同一天逝世。[[法蘭西共和國]]為她舉行了國葬,使她成為國家的標誌。法國人親切地稱艾迪特·皮雅芙為“小姑娘”(la Môme),2007年上映的電影《[[玫瑰人生 (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則反映了她悲劇而傳奇的一生。
== 早期生活 ==
儘管已經存在許多關於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的人物傳記,艾迪特·皮雅芙的大半人生仍然被籠罩在神秘之中<ref name="boston0707">{{cite news | first=Wesley | last=Morris | title= A complex portrait of a spellbinding singer | date=15 June 2007 | url =http://www.boston.com/ae/movies/articles/2007/06/15/a_complex_portrait_of_a_spellbinding_singer/ |work=The Boston Globe | accessdate = 3 September 2009}}</ref>。艾迪特·皮雅芙原名為Édith Giovanna Gassion,出生於[[美麗城 (巴黎)|美麗城]](Belleville),這是一個擁有高[[移民]]率的地區。據說琵雅芙出生在美麗城72號街的人行道上,但是她的出生證明上顯示她出生於Tenon[[醫院]]<ref name="rfimusique">{{cite web
|title = Biography: Édith Piaf
|url = http://www.rfimusique.com/siteen/biographie/biographie_6057.asp
|publisher =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Musique
|accessdate = 3 September 2009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308110034/http://www.rfimusique.com/siteen/biographie/biographie_6057.asp
|archivedate = 8 March 2010
}}</ref>,這是一家位於[[巴黎二十區]]美麗城的醫院。
艾迪特(Édith)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護士]][[艾迪絲·卡維爾|艾迪特·卡維爾]](Edith Cavell)[http://en.wikipedia.org/wiki/Edith_Cavell ]所命名的,艾迪特·卡維爾因為幫助法國士兵逃離[[德國]][[戰俘營]]而被處死<ref>{{cite news |first=Thirza |last=Vallois |title=Two Paris Love Stories |url=http://www.paris.org/Kiosque/feb98/love.html |publisher=Paris Kiosque |date=February 1998 |accessdate=9 August 2007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13022647/http://paris.org/Kiosque/feb98/love.html |archivedate=13 June 2010 }}</ref>;而艾迪特·皮雅芙的皮雅芙(Piaf)則是她在20年走紅之後所得到的昵稱,這是“小麻雀”(sparrow)在[[法蘭西島|巴黎大區 (法蘭西島)]]的[[方言]]。
艾迪特·皮雅芙的母親是安妮塔(Annetta Giovanna Maillard,1895年至1945年),她的父親擁有法國與[[義大利]]血統,而母親則有[[柏柏爾人]]的血統。她是[[裡窩那]](Livorno)人,這是一個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的西部[[港口]]城市。她以琳恩·瑪莎(Line Marsa)這個名稱在一個[[咖啡廳]]擔任駐唱歌手<ref name="rfimusique" />。
艾迪特的父親路易士(Louis-Alphonse Gassion,1881年至1944年)原本在[[劇院]]工作,後來淪為[[諾曼第]]的一個街頭[[雜技]][[演員]]<ref name="vansun">{{cite news | first=Joe | last=Ray | title=Édith Piaf and Jacques Brel live again in Paris: The two legendary singers are making a comeback in cafes and theatres in the City of Light | date=11 October 2003 | url=http://joearay2.tripod.com/vancouversun/brel_et_piaf.html | work=The Vancouver Sun | location=Canada | page=F3 | accessdate=18 July 2007 |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1211060308/http://joearay2.tripod.com/vancouversun/brel_et_piaf.html | archivedate=11 December 2012 | deadurl=yes }}</ref>。艾迪特的父母後來拋棄了她,於是她在之後的一段時間中與外祖母艾瑪(1876年至1930年)住在一起。1916年,艾迪特的父親在跟隨法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把她交給在諾曼第經營[[妓院]]的祖母來照顧。在那裡工作的妓女們也時常幫忙照顧小艾迪特<ref name="yahoomusicbio" />。
據說艾迪特從三歲到七歲之間因[[角膜炎]]而失明。根據艾迪特的一篇[[傳記]]描述,艾迪特在妓女們湊[[錢]]把她送到[[聖女小德蘭]](Thérèse of Lisieux)朝聖之後便恢復了視力,本人認為那次不可思議的[[奇跡]]般的康復是朝聖的結果。
在1929年,年僅十四歲的艾迪特跟隨父親在法國街頭賣藝,也是在同一時間,她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唱歌。
後來,艾迪特·皮雅芙在克萊蒙(位於[[巴黎十八區]]Verona路18號)的大酒店租了一個房間,跟她父親分居,以她自己的方式在的[[蒙馬特]][[皮加勒區]](Pigalle)和巴黎郊區的街頭賣唱(演唱歌曲包括''Elle fréquentait la Rue Pigalle'')。
艾迪特在此同時與她的朋友西蒙妮(Simone Berteaut)合作<ref name="rfimusique" />,這兩個人在後來的日子裡成為終生的搭檔<ref name="yahoomusicbio" />。艾迪特在16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叫路易士·杜邦(Louis Dupont)的送報員<ref name="yahoomusicbio" />。
艾迪特在17歲的時候生下了她唯一一個[[孩子]],是一個稱為瑪潔的女孩,但是瑪潔後來在兩歲的時候死於[[腦膜炎]]。正如她母親一樣,艾迪特發現在生活於街頭的同時照顧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她總是留下瑪潔,獨自離開,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杜邦在照顧瑪潔,一直到瑪潔夭折為止<ref name="yahoomusicbio" />。
==歌手生涯==
艾迪特·皮雅芙在1935年被夜店老闆[[路伊·蕾佩]](Louis Leplée)於巴黎街頭發掘<ref name="yahoomusicbio" />,他經營的夜店位於[[香榭麗舍大街]]旁,經常有有許多上流社會人士進出<ref name="csmonitor0707" />。路伊·蕾佩幫助皮雅芙克服嚴重心理的障礙(她的身高只有142公分也是原因之一)<ref name="rfimusique" /><ref name="nydailynews07">{{cite news|first=Marshall|last=Fine|title=The soul of the Sparrow|date=4 June 2007|url =http://www.nydailynews.com/entertainment/movies/2007/06/04/2007-06-04_the_soul_of_the_sparrow.html|publisher=[[Daily News (New York)|''Daily News''(New York)]]|accessdate=19 July 2007}}</ref>,順利完成演出。他也幫艾迪特取了小麻雀皮雅芙(La Môme Piaf)這個藝名<ref name="yahoomusicbio" />。路伊·蕾佩教導皮雅芙舞臺表演的技巧,並且要求她穿著[[黑色]]套裝,後來也因此成為她的象徵之一。
路伊·蕾佩幫皮雅芙舉辦的首次音樂會邀請許多著名人士出席,包括[[作曲家]][[瑪格麗特·蒙諾]](Marguerite Monnot)與演員[[墨利斯·雪佛萊]](Maurice Chevalier)<ref name="yahoomusicbio" />等人。他們也受到皮雅芙的吸引,瑪格麗特·蒙諾更是終身與她共同合作<ref name="yahoomusicbio" />。
路伊·蕾佩在1936年4月6日被殺<ref name="yahoomusicbio" />,艾迪特·皮雅芙後來遭到警方訊問,但是最終無罪釋放<ref name="csmonitor0707" />。因為路伊·蕾佩的死與皮雅芙有關<ref name="cbc07">{{cite news |first=Andre|last=Mayer|title=Songbird|date=8 June 2007|url=http://www.cbc.ca/arts/music/lavieenrose.html|publisher=CBC|accessdate =19 July 2007}}</ref>,導致媒體對她的印象轉為負面,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聲,艾迪特·皮雅芙與作曲家雷蒙·艾索(Raymond Asso)合作。他將皮雅芙的藝名正式改成「艾迪特·皮雅芙」。
艾迪特·皮雅芙在1940年於[[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的作品中演出<ref name="yahoomusicbio" />,並與瑪格麗特·蒙諾成為好友,她也替皮雅芙創作許多歌曲。她於1944年與義大利出生的法國演員[[伊夫·蒙當]]於巴黎相識,後來成為她的顧問與情人<ref name="rfimusique" />。蒙頓在這一年當中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歌手之一,皮雅芙也在同時與他分手<ref name="yahoomusicbio"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迪特·皮雅芙經常替德國軍人演唱,因此被許多人視為叛國賊。後來艾迪特·皮雅芙宣稱她其實是支持[[法國抵抗運動]](French Resistance)。她可能真的曾經幫助許多人逃離[[納粹]]的迫害,雖然這種看法沒有證據支持。
在這段期間,艾迪特·皮雅芙在巴黎已經獲得極大的成功<ref>[http://www.amazon.com/gp/richpub/syltguides/fullview/2F58TDS4EBDR Amazon.com: "Know About Édith Piaf?"<!-- Bot generated title -->]</ref>,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歌手<ref name="csmonitor070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皮雅芙成為國際知名歌手<ref name="csmonitor0707" />,巡迴於[[歐洲]],[[美國]]與[[南美洲]]來進行演出。她也幫助[[阿根廷]][[民歌]]歌手[[阿塔瓦爾帕·尤潘基]](Atahualpa Yupanqui)在1950年7月於巴黎舉行首次演唱會。皮雅芙也跟法國著名歌手[[查理斯·阿茲納吾爾]]於法國及美國進行巡迴演唱,並錄製歌曲<ref name="yahoomusicbio" />。
她於1947年首次前往美國演唱,但是最初並沒有受到觀眾喜愛<ref name="yahoomusicbio" />,但由於[[紐約]]知名[[報紙]]的稱讚,艾迪特·皮雅芙在美國開始大受歡迎<ref name="yahoomusicbio" />。她曾8次參加[[綜藝節目]]《[[艾德·蘇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ref name="yahoomusicbio" />,並兩度(1956年<ref name="vansun" />與1957年)在[[卡內基大廳]]演唱。
艾迪特·皮雅芙從1955年1月到1962年10月在巴黎著名[[奧林匹亞音樂廳]]的系列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ref name="rfimusique" />,後來皮雅芙於1961年為了挽救奧林匹亞音樂廳的破產危機,她在那裡推出了新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ref name="rfimusique" />。
==死亡==
艾迪特·皮雅芙於1963年10月11日因為[[肝癌]]死於[[蔚藍海岸]]Plascassier<ref>[http://www.nndb.com/people/746/000092470/]</ref><ref>{{cite web|url=http://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1334|title=Edith Giovanna Piaf (1915–1963)|publisher=[[Find a Grave|Findagrave.com]]|date= |accessdate=1 April 2010}}</ref><ref>{{cite web|url=http://worldmusic.about.com/od/bandsartistsaz/p/EdithPiaf.htm |title=Edith Piaf Profile – The Tragic Life of Edith Piaf – About.com |publisher=Worldmusic.about.com |date= |accessdate=1 April 2010}}</ref>,終年47歲。當時她已經有好幾個月都處於[[意識]]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艾迪特·皮雅芙的遺言是「你要為這一生做的所有事付出代價」<ref>{{cite web|url=http://www.life.com/gallery/66931/image/89860134/famous-last-words#index/30 |title=Edith Piaf - Famous Last Words |publisher=Life.com |date=31 October 2011|accessdate=12 January 2012}}</ref>。艾迪特·皮雅芙最終與女兒一起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中,並吸引許多民眾前往<ref name="yahoomusicbio" />。雖然[[天主教巴黎總教區]]因她的生平拒絕為她舉行[[安魂彌撒]]<ref name="yahoomusicbio" /><ref name="guardian03">{{cite news|first=Stuart|last=Jeffries|title= The love of a poet|date=8 November 2003|url=http://books.guardian.co.uk/review/story/0,12084,1079383,00.html|work=The Guardian |location=UK|accessdate=19 September 2007}}</ref>,她的葬禮還是吸引超過100,000名歌迷參加<ref name="guardian03" /><ref>{{fr icon}} [http://www.ina.fr/archivespourtous/index.php?vue=notice&id_notice=CAF88021676 Édith Piaf funeral – Video] – French tv, 14 October 1963, [[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INA]]</ref>。[[艾迪特·皮雅芙博物館]](Musée Édith Piaf)於1977年開張<ref name="guardian03" /><ref>[http://www.paris.org/Musees/Piaf/info.html Musée Édith Piaf]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9060641/http://www.paris.org/Musees/Piaf/info.html |date=2008-05-09 }}</ref>。
==私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她認識了知名世界[[中量級]]冠軍[[拳擊手]][[馬塞爾·塞爾當]]<ref name="csmonitor0707" />,他們雙雙墜入情網(儘管塞爾當是有婦之夫),並成為國際[[新聞]]。後來塞爾當於1949年10月27日乘搭[[法國航空公司]][[飛機]]準備前往紐約時,飛機卻在[[亞述爾群島]]墜毀,塞爾當不幸遇難身亡<ref>[http://www.marcelcerdanheritage.com/2en.aspx?sr=12 Marcel Cerdan's tragic disappearance (1949) ] – Marcel Cerdan Heritage</ref>。
艾迪特·皮雅芙於1951年與歌手[[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一起遭遇到[[車禍]],傷及兩根[[肋骨]],並導致她於治療期間對[[嗎啡]]和[[酒精]]成癮<ref name="yahoomusicbio" />。後來她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開始出現不自覺顫抖,更多次在舞臺上昏倒。她於1952年7月29日嫁給了歌手Jacques Pills,但是後來於1956年離異。艾迪特·皮雅芙於1962年與[[希臘]]理髮師迪奧法尼斯(Theophanis Lamboukas)結婚,他的年紀比皮雅芙還要小20歲<ref name="yahoomusicbio" />。迪奧法尼斯於1970年去世後也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
==參考資料==
{{Reflist|2}}
== 外部連結 ==
* [http://edith-piaf.narod.ru/ 皮雅芙非公式網址]
* [http://edith-piaf.narod.ru/photo_Piaf.html 皮雅芙像冊]
* [http://edith-piaf.narod.ru/pesni.html 皮雅芙歌曲集](MP3)
* [http://www.edithpiaf.com/ EdithPiaf.com-生平簡介]{{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http://www.little-sparrow.co.uk 皮雅芙簡史和照片]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29113034/http://www.lehall.com/galerie/piaf/index.htm Les conquêtes de Piaf]
* [http://www.frmusique.ru/texts/p/piaf_edith/piaf.htm 主要歌詞曲集](Song Lyrics)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vHNIBe54 Edith Piaf - Une chanson à trois temps] on Youtube
|G1=Show
|1=zh:艾迪特·皮雅芙;zh-tw:愛迪·琵雅芙; zh-cn:伊迪丝·琵雅芙;zh-hk:伊蒂·琵雅芙;
|2=zh:艾迪特;zh-tw:愛迪; zh-cn:伊迪丝;zh-hk:伊蒂;
|3=zh:皮雅芙;zh-tw:琵雅芙; zh-cn:琵雅芙;zh-hk:琵雅芙;
}}
{{藝人
|姓名 = 艾迪特·皮雅芙<br />Édith Piaf
|類型 = 女歌手
|本名 = {{lang|fr|Édith Giovanna Gassion}}
|其他藝名 = {{lang|fr|La Môme Piaf}}<br />(<small>小麻雀</small>)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15|12|19}}
|出生地點 = [[(巴黎)|美麗都]]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63|10|10|1915|12|19}}
|逝世地點 = [[濱海阿爾卑斯省]][[蔚藍海岸]]
|職業 = [[歌手]]、[[作曲家]]、[[演員]]
|音樂類型 = [[法語流行音樂|法語流行]]、[[卡巴萊]]、[[感傷戀歌]]
|演奏樂器 = 人聲
|活躍年代 = 1935年—1963年
}}
'''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bd|1915年|12月19日|1963年|10月11日|catIdx=}}),原名'''艾迪特·喬凡娜·加雄'''(Édith Giovanna Gassion)<ref name="csmonitor0707">{{cite news | first=Peter | last=Rainer | title= 'La Vie en Rose': Édith Piaf's encore | date=8 June 2007 | url =http://www.csmonitor.com/2007/0608/p14s03-almo.html |work=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location=Boston | accessdate = 3 September 2009}}</ref>,是[[法國]]最著名也是最受愛戴的女[[歌手]]之一<ref name="yahoomusicbio">{{cite web
| title = Edith Piaf: Biography
| url = http://music.yahoo.com/edith-piaf/biography/
| first = Steve
| last = Huey
| publisher = Yahoo! Music|accessdate=3 September 2009}}</ref>。
1915年12月19日皮雅芙出生於[[巴黎]]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馬戲團]]團員,母親是街頭歌手。父母離異後,因為母親無力撫養,父親又加入軍隊,只好讓她跟著經營妓院的外祖母在巴黎長大,從小就接觸社會最底層的人群。皮雅芙身材矮小,只有142[[公分]],這也是她的藝名“小麻雀”(La môme)的由來。她的作品多是其悲劇一生的寫照,最著名的歌曲包括《[[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1945年)<ref name="yahoomusicbio" />、《[[愛的讚歌]]》(Hymne à l'amour,1949年)、《我的老爺》(Milord,1959年)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1960年)。中年以後,皮雅芙因為車禍的傷害,染上注射[[嗎啡]]止痛和酗酒。1963年10月11日,皮雅芙因[[肝癌]]死於[[格拉斯]],終年48歲,她的朋友[[尚·考克多]](Jean Cocteau)也於同一天逝世。[[法蘭西共和國]]為她舉行了國葬,使她成為國家的標誌。法國人親切地稱艾迪特·皮雅芙為“小姑娘”(la Môme),2007年上映的電影《[[玫瑰人生 (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則反映了她悲劇而傳奇的一生。
== 早期生活 ==
儘管已經存在許多關於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的人物傳記,艾迪特·皮雅芙的大半人生仍然被籠罩在神秘之中<ref name="boston0707">{{cite news | first=Wesley | last=Morris | title= A complex portrait of a spellbinding singer | date=15 June 2007 | url =http://www.boston.com/ae/movies/articles/2007/06/15/a_complex_portrait_of_a_spellbinding_singer/ |work=The Boston Globe | accessdate = 3 September 2009}}</ref>。艾迪特·皮雅芙原名為Édith Giovanna Gassion,出生於[[美麗城 (巴黎)|美麗城]](Belleville),這是一個擁有高[[移民]]率的地區。據說琵雅芙出生在美麗城72號街的人行道上,但是她的出生證明上顯示她出生於Tenon[[醫院]]<ref name="rfimusique">{{cite web
|title = Biography: Édith Piaf
|url = http://www.rfimusique.com/siteen/biographie/biographie_6057.asp
|publisher = 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 Musique
|accessdate = 3 September 2009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308110034/http://www.rfimusique.com/siteen/biographie/biographie_6057.asp
|archivedate = 8 March 2010
}}</ref>,這是一家位於[[巴黎二十區]]美麗城的醫院。
艾迪特(Édith)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護士]][[艾迪絲·卡維爾|艾迪特·卡維爾]](Edith Cavell)[http://en.wikipedia.org/wiki/Edith_Cavell ]所命名的,艾迪特·卡維爾因為幫助法國士兵逃離[[德國]][[戰俘營]]而被處死<ref>{{cite news |first=Thirza |last=Vallois |title=Two Paris Love Stories |url=http://www.paris.org/Kiosque/feb98/love.html |publisher=Paris Kiosque |date=February 1998 |accessdate=9 August 2007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13022647/http://paris.org/Kiosque/feb98/love.html |archivedate=13 June 2010 }}</ref>;而艾迪特·皮雅芙的皮雅芙(Piaf)則是她在20年走紅之後所得到的昵稱,這是“小麻雀”(sparrow)在[[法蘭西島|巴黎大區 (法蘭西島)]]的[[方言]]。
艾迪特·皮雅芙的母親是安妮塔(Annetta Giovanna Maillard,1895年至1945年),她的父親擁有法國與[[義大利]]血統,而母親則有[[柏柏爾人]]的血統。她是[[裡窩那]](Livorno)人,這是一個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的西部[[港口]]城市。她以琳恩·瑪莎(Line Marsa)這個名稱在一個[[咖啡廳]]擔任駐唱歌手<ref name="rfimusique" />。
艾迪特的父親路易士(Louis-Alphonse Gassion,1881年至1944年)原本在[[劇院]]工作,後來淪為[[諾曼第]]的一個街頭[[雜技]][[演員]]<ref name="vansun">{{cite news | first=Joe | last=Ray | title=Édith Piaf and Jacques Brel live again in Paris: The two legendary singers are making a comeback in cafes and theatres in the City of Light | date=11 October 2003 | url=http://joearay2.tripod.com/vancouversun/brel_et_piaf.html | work=The Vancouver Sun | location=Canada | page=F3 | accessdate=18 July 2007 | 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1211060308/http://joearay2.tripod.com/vancouversun/brel_et_piaf.html | archivedate=11 December 2012 | deadurl=yes }}</ref>。艾迪特的父母後來拋棄了她,於是她在之後的一段時間中與外祖母艾瑪(1876年至1930年)住在一起。1916年,艾迪特的父親在跟隨法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把她交給在諾曼第經營[[妓院]]的祖母來照顧。在那裡工作的妓女們也時常幫忙照顧小艾迪特<ref name="yahoomusicbio" />。
據說艾迪特從三歲到七歲之間因[[角膜炎]]而失明。根據艾迪特的一篇[[傳記]]描述,艾迪特在妓女們湊[[錢]]把她送到[[聖女小德蘭]](Thérèse of Lisieux)朝聖之後便恢復了視力,本人認為那次不可思議的[[奇跡]]般的康復是朝聖的結果。
在1929年,年僅十四歲的艾迪特跟隨父親在法國街頭賣藝,也是在同一時間,她第一次在公共場合唱歌。
後來,艾迪特·皮雅芙在克萊蒙(位於[[巴黎十八區]]Verona路18號)的大酒店租了一個房間,跟她父親分居,以她自己的方式在的[[蒙馬特]][[皮加勒區]](Pigalle)和巴黎郊區的街頭賣唱(演唱歌曲包括''Elle fréquentait la Rue Pigalle'')。
艾迪特在此同時與她的朋友西蒙妮(Simone Berteaut)合作<ref name="rfimusique" />,這兩個人在後來的日子裡成為終生的搭檔<ref name="yahoomusicbio" />。艾迪特在16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叫路易士·杜邦(Louis Dupont)的送報員<ref name="yahoomusicbio" />。
艾迪特在17歲的時候生下了她唯一一個[[孩子]],是一個稱為瑪潔的女孩,但是瑪潔後來在兩歲的時候死於[[腦膜炎]]。正如她母親一樣,艾迪特發現在生活於街頭的同時照顧孩子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她總是留下瑪潔,獨自離開,所以一直以來都是杜邦在照顧瑪潔,一直到瑪潔夭折為止<ref name="yahoomusicbio" />。
==歌手生涯==
艾迪特·皮雅芙在1935年被夜店老闆[[路伊·蕾佩]](Louis Leplée)於巴黎街頭發掘<ref name="yahoomusicbio" />,他經營的夜店位於[[香榭麗舍大街]]旁,經常有有許多上流社會人士進出<ref name="csmonitor0707" />。路伊·蕾佩幫助皮雅芙克服嚴重心理的障礙(她的身高只有142公分也是原因之一)<ref name="rfimusique" /><ref name="nydailynews07">{{cite news|first=Marshall|last=Fine|title=The soul of the Sparrow|date=4 June 2007|url =http://www.nydailynews.com/entertainment/movies/2007/06/04/2007-06-04_the_soul_of_the_sparrow.html|publisher=[[Daily News (New York)|''Daily News''(New York)]]|accessdate=19 July 2007}}</ref>,順利完成演出。他也幫艾迪特取了小麻雀皮雅芙(La Môme Piaf)這個藝名<ref name="yahoomusicbio" />。路伊·蕾佩教導皮雅芙舞臺表演的技巧,並且要求她穿著[[黑色]]套裝,後來也因此成為她的象徵之一。
路伊·蕾佩幫皮雅芙舉辦的首次音樂會邀請許多著名人士出席,包括[[作曲家]][[瑪格麗特·蒙諾]](Marguerite Monnot)與演員[[墨利斯·雪佛萊]](Maurice Chevalier)<ref name="yahoomusicbio" />等人。他們也受到皮雅芙的吸引,瑪格麗特·蒙諾更是終身與她共同合作<ref name="yahoomusicbio" />。
路伊·蕾佩在1936年4月6日被殺<ref name="yahoomusicbio" />,艾迪特·皮雅芙後來遭到警方訊問,但是最終無罪釋放<ref name="csmonitor0707" />。因為路伊·蕾佩的死與皮雅芙有關<ref name="cbc07">{{cite news |first=Andre|last=Mayer|title=Songbird|date=8 June 2007|url=http://www.cbc.ca/arts/music/lavieenrose.html|publisher=CBC|accessdate =19 July 2007}}</ref>,導致媒體對她的印象轉為負面,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聲,艾迪特·皮雅芙與作曲家雷蒙·艾索(Raymond Asso)合作。他將皮雅芙的藝名正式改成「艾迪特·皮雅芙」。
艾迪特·皮雅芙在1940年於[[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的作品中演出<ref name="yahoomusicbio" />,並與瑪格麗特·蒙諾成為好友,她也替皮雅芙創作許多歌曲。她於1944年與義大利出生的法國演員[[伊夫·蒙當]]於巴黎相識,後來成為她的顧問與情人<ref name="rfimusique" />。蒙頓在這一年當中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歌手之一,皮雅芙也在同時與他分手<ref name="yahoomusicbio"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迪特·皮雅芙經常替德國軍人演唱,因此被許多人視為叛國賊。後來艾迪特·皮雅芙宣稱她其實是支持[[法國抵抗運動]](French Resistance)。她可能真的曾經幫助許多人逃離[[納粹]]的迫害,雖然這種看法沒有證據支持。
在這段期間,艾迪特·皮雅芙在巴黎已經獲得極大的成功<ref>[http://www.amazon.com/gp/richpub/syltguides/fullview/2F58TDS4EBDR Amazon.com: "Know About Édith Piaf?"<!-- Bot generated title -->]</ref>,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歌手<ref name="csmonitor070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皮雅芙成為國際知名歌手<ref name="csmonitor0707" />,巡迴於[[歐洲]],[[美國]]與[[南美洲]]來進行演出。她也幫助[[阿根廷]][[民歌]]歌手[[阿塔瓦爾帕·尤潘基]](Atahualpa Yupanqui)在1950年7月於巴黎舉行首次演唱會。皮雅芙也跟法國著名歌手[[查理斯·阿茲納吾爾]]於法國及美國進行巡迴演唱,並錄製歌曲<ref name="yahoomusicbio" />。
她於1947年首次前往美國演唱,但是最初並沒有受到觀眾喜愛<ref name="yahoomusicbio" />,但由於[[紐約]]知名[[報紙]]的稱讚,艾迪特·皮雅芙在美國開始大受歡迎<ref name="yahoomusicbio" />。她曾8次參加[[綜藝節目]]《[[艾德·蘇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ref name="yahoomusicbio" />,並兩度(1956年<ref name="vansun" />與1957年)在[[卡內基大廳]]演唱。
艾迪特·皮雅芙從1955年1月到1962年10月在巴黎著名[[奧林匹亞音樂廳]]的系列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ref name="rfimusique" />,後來皮雅芙於1961年為了挽救奧林匹亞音樂廳的破產危機,她在那裡推出了新歌:《[[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ref name="rfimusique" />。
==死亡==
艾迪特·皮雅芙於1963年10月11日因為[[肝癌]]死於[[蔚藍海岸]]Plascassier<ref>[http://www.nndb.com/people/746/000092470/]</ref><ref>{{cite web|url=http://www.findagrave.com/cgi-bin/fg.cgi?page=gr&GRid=1334|title=Edith Giovanna Piaf (1915–1963)|publisher=[[Find a Grave|Findagrave.com]]|date= |accessdate=1 April 2010}}</ref><ref>{{cite web|url=http://worldmusic.about.com/od/bandsartistsaz/p/EdithPiaf.htm |title=Edith Piaf Profile – The Tragic Life of Edith Piaf – About.com |publisher=Worldmusic.about.com |date= |accessdate=1 April 2010}}</ref>,終年47歲。當時她已經有好幾個月都處於[[意識]]沒有完全清醒的情況下。艾迪特·皮雅芙的遺言是「你要為這一生做的所有事付出代價」<ref>{{cite web|url=http://www.life.com/gallery/66931/image/89860134/famous-last-words#index/30 |title=Edith Piaf - Famous Last Words |publisher=Life.com |date=31 October 2011|accessdate=12 January 2012}}</ref>。艾迪特·皮雅芙最終與女兒一起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中,並吸引許多民眾前往<ref name="yahoomusicbio" />。雖然[[天主教巴黎總教區]]因她的生平拒絕為她舉行[[安魂彌撒]]<ref name="yahoomusicbio" /><ref name="guardian03">{{cite news|first=Stuart|last=Jeffries|title= The love of a poet|date=8 November 2003|url=http://books.guardian.co.uk/review/story/0,12084,1079383,00.html|work=The Guardian |location=UK|accessdate=19 September 2007}}</ref>,她的葬禮還是吸引超過100,000名歌迷參加<ref name="guardian03" /><ref>{{fr icon}} [http://www.ina.fr/archivespourtous/index.php?vue=notice&id_notice=CAF88021676 Édith Piaf funeral – Video] – French tv, 14 October 1963, [[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INA]]</ref>。[[艾迪特·皮雅芙博物館]](Musée Édith Piaf)於1977年開張<ref name="guardian03" /><ref>[http://www.paris.org/Musees/Piaf/info.html Musée Édith Piaf]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9060641/http://www.paris.org/Musees/Piaf/info.html |date=2008-05-09 }}</ref>。
==私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她認識了知名世界[[中量級]]冠軍[[拳擊手]][[馬塞爾·塞爾當]]<ref name="csmonitor0707" />,他們雙雙墜入情網(儘管塞爾當是有婦之夫),並成為國際[[新聞]]。後來塞爾當於1949年10月27日乘搭[[法國航空公司]][[飛機]]準備前往紐約時,飛機卻在[[亞述爾群島]]墜毀,塞爾當不幸遇難身亡<ref>[http://www.marcelcerdanheritage.com/2en.aspx?sr=12 Marcel Cerdan's tragic disappearance (1949) ] – Marcel Cerdan Heritage</ref>。
艾迪特·皮雅芙於1951年與歌手[[查爾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一起遭遇到[[車禍]],傷及兩根[[肋骨]],並導致她於治療期間對[[嗎啡]]和[[酒精]]成癮<ref name="yahoomusicbio" />。後來她的健康狀況每日愈下,開始出現不自覺顫抖,更多次在舞臺上昏倒。她於1952年7月29日嫁給了歌手Jacques Pills,但是後來於1956年離異。艾迪特·皮雅芙於1962年與[[希臘]]理髮師迪奧法尼斯(Theophanis Lamboukas)結婚,他的年紀比皮雅芙還要小20歲<ref name="yahoomusicbio" />。迪奧法尼斯於1970年去世後也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
==參考資料==
{{Reflist|2}}
== 外部連結 ==
* [http://edith-piaf.narod.ru/ 皮雅芙非公式網址]
* [http://edith-piaf.narod.ru/photo_Piaf.html 皮雅芙像冊]
* [http://edith-piaf.narod.ru/pesni.html 皮雅芙歌曲集](MP3)
* [http://www.edithpiaf.com/ EdithPiaf.com-生平簡介]{{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http://www.little-sparrow.co.uk 皮雅芙簡史和照片]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29113034/http://www.lehall.com/galerie/piaf/index.htm Les conquêtes de Piaf]
* [http://www.frmusique.ru/texts/p/piaf_edith/piaf.htm 主要歌詞曲集](Song Lyrics)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vHNIBe54 Edith Piaf - Une chanson à trois temps] on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