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次編輯
變更
昝殷
,调整排版
'''<big>昝殷</big>'''
<br> 昝殷(约797~860年)四川成都人,唐代著名妇产科学家。昝殷曾任成都医博士。殷撰方3卷,对经、带、胎、产等疾病均有所论述。四川节度使白敏中读后,命名为《产宝》,即《经效产宝》(成书于853年),是我国尚能看到的第一部妇产科专书,对后世医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为妇产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r> 昝殷不仅精于妇产科,对妇产科病证的论治较为系统实用,而且著著有《道养方》、《食医心鉴》各三卷,于摄生、食疗亦多有论述。<br>==妇科大成——《经效产宝》==
<br> 大中六年( 852 年) ,白敏中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驻守成都。适逢其家中有患产乳病而濒危者,遂遍访名医。昝殷应荐赴治,以自备的378 首临证验方辨证施治,使病者应手而起。白敏中叹其医术精湛,不仅将昝殷的378 首验方赐名为《产宝》,并让其留在身边随军治病,使昝殷又获随军节度之官名。
<br> 昝殷的《产宝》成书以后,不久则散佚在民间,由于距今相隔年代久远,故后世对其著录亦尚不一致。据史料考证,宋•赵希弁《读书后志》称为2卷方278道;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亦称2卷方378道;又唐•周颋原序称52篇方371道;朝鲜《医方类
聚》其云存320余方40篇,皆因未见其书,故使其诸书记载众说不一。直至清光绪三年(1877年),江西婺源张金城从日本购回本书之抄本并予以刊刻,才以《经效产宝》为书名展现在世人面前,然其内容有否脱遗,只能存疑待考了。
<br> 《经效产宝》的问世,弥补了唐以前妇产医学文献之不足,也概括了唐以前中医妇产医学之成就,其主要内容如下:
<br> ''' 归纳妊娠、难产等常见证候与证治方药'''
<br> 昝殷的《经效产宝》则在撷取前人女科证治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初步把产科医论与方药证治连接在一起,于当时可谓首创,故后人称其为我国第一部产科专著,实乃名符其实。书中将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妊娠恶阻与妊娠期间罹患心腹腰痛、伤寒热病、小便不和、水气身肿、下痢赤白等妊娠杂病以及难产易产、产后诸疾等归纳成疾病证候,并对每一种证候先述病因病机、次述临证表现、后列治法方药,实有承前启后之举。如“胎动不安”病证,有“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瘥”。并首次在安胎病证上明确指出“母病动胎、胎病及母”的不同治疗方法。又如“妊娠伤寒”与“妊娠下痢”,前者为“非即之气,伤折妊妇,热毒之气,侵损胞胎”,后者谓“妊娠下痢,皆因误食生冷、肥腻”所致。但由于临床见症不一,故诊后均附入较多简易实用的方药,以备医者辨证择选,这在当时确实方便于医者临证择方而用。
<br> '''重视血晕辨证救治'''
<br> 血晕(休克)为产科急症,救治不及常危及生命。血晕有产前、产后之分,其共同临床表现为临产或产后突然头晕眼花、神志不清、恶心呕吐甚至神昏口噤、不省人事者。其病因大多为临产或产后阴血暴亡,或产时痛极、心神失守,或失血过多、心无所养等所致。其急救方法为“烧秤锤、江石令赤,置器中,向产母床前帐里,投醋淬之,得醋气可除血晕”,此法为后世所推崇。同时书中还依据血晕的不同症状表现,列举诸多急救方药以备临证选用,足见昝殷对血晕病证之重视。<br>==食疗医著——《食医心鉴》==
<br> 《食医心鉴》是昝殷行医多年心得的汇聚,对食疗方剂的研究、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记载食疗方特点如下:
<br> '''疗疾广泛'''
<br> 全书共载食疗方211首,以病症为纲分为“中风”、“诸气”、“心腹冷痛”、“脚气”、“脾胃气弱”、“噎病”、“消渴”、“水肿”、“淋病”、“小便数”、“五痢”、“痔病”、“妊娠产后”、“小儿诸病”等14类,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及老年病症,其中妇人妊娠、产后诸病的食疗方最多共有33首。每类病证开篇介绍病因、病机、证型、症状,然后列出食疗方、适应证及制作方法。对妇人妊娠、产后,昝殷尤其重视饮食调养:“饮食失节,冷热乖衷,血气虚损,因此成疾,药饵不知,更增诸疾。且以饮食调理,庶为良工耳。”饮食之重要可见一斑。
<br> '''选材丰富——重用动物'''
<br> 全书有92首荤食方占43.6%,选用了猪、羊、牛、驴、鹿、熊、虎、鱼、兔、鸡、鸭、雁等动物,涉及头、骨、肝、肚、肾、肠、心、肺、皮、尾、肉、蹄、髓、脂等多种器官,还包括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其讲究以脏补脏,如“治诸风脚膝疼痛不能贱地,宜吃煮鹿蹄方”、“治风毒在骨节,疼痛不可忍,虎胫骨浸酒方”。可见,昝殷重视“五畜”的补益滋养作用,重用血肉有情之品,扶正固本,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物产丰富、畜牧业发展良好、饮食文化繁荣。
==参考来源==
{{Reflist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