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韩取

增加 36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韩取
| 图像 = [[File: 韩取 韩烈侯%E9%9F%A9%E7%83%88%E4%BE%AF.jpg|250px|缩略图| 居中|]][https://p1.ssl.qhmsgpediainside.com/dmsmty/1080_1466_/t01c55547a05ea93e04index.php?title=File:%E9%9F%A9%E7%83%88%E4%BE%AF.jpg 原图链接] [https://m.baike.so.com/doc/7620109-7894204.html 来 自baike.so.com自360百科]]] | 图像说明 = 韩取 |center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战国时期·赵国
| 逝世日期 = 前387年
| 国籍 = 中国 华夏族
| 别名 = 韩烈侯 | 职业 = 战国时韩国国君
|
}}
== '''韩取( 简介韩烈侯)''' ==<p style="text-indent:2em;"> ''' 韩烈侯'''(?─前387年)姓名:韩取,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景侯]]之子。韩烈侯时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遂实行改革。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烈侯三年(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前387年韩烈侯去世,子韩文侯继位。<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hanjinghou/ 韩景侯——受封诸侯、正式建立韩国]</ref>
<p style="text-indent:2em;"> 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烈侯三年(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
 
<p style="text-indent:2em;"> 前任:父韩景侯;前399年—前387年
 
<p style="text-indent:2em;"> 继任:子韩文侯
== '''基本介绍''' ==
| '''性别''' || 男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政权''' || 韩
|-
| '''所处时代''' ||战国时期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重要事件''' || 经济改革/烈侯三年(前397 年)|- |'''出生'''|| 不详 || ||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
|}
  ==''' 在位成就人物关系'''=={| class="wikitable"|-| '''鼻祖''' || 韩舆|-| '''远祖''' || 韩献子韩厥 赵氏孤儿案|-| '''太祖''' || 宣子韩起 (?~前514)|-| ''' 祖''' || 韩贞子韩须|-| '''天祖''' || 韩简子韩不信|-| '''高祖''' || 韩庄子韩庚|-| '''曾祖''' || 韩康子韩虎 (?~前425)|-| '''爷爷''' || 韩武子韩启章 (?~前409)|-| '''父亲''' || 韩景侯韩虔 韩国国君|-| '''儿子''' || 韩文侯韩猷 (?~前377) 韩国国君|-| ||'''孙子''' 韩哀 时期, 韩国 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遂实行改革。国君|-| || || '''曾孙''' 韩懿侯韩若山 韩国国君|-||| |||| '''玄孙''' 韩昭侯韩武 (?~前333) 韩国国君|}
=='''政治主张'''==
[[File:%E9%9F%A9%E7%83%88%E4%BE%AF1.jpg|250px|缩略图|左|[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File:%E9%9F%A9%E7%83%88%E4%BE%AF1.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339486.htm 来自搜狗百科]]]
<p style="text-indent:2em;"> 韩烈侯时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韩烈侯实行改革。严遂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严遂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符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 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韩烈侯时期,严遂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严遂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严遂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需要指出的是,严遂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秦等国。
<p style="text-indent:2em;"> 韩烈侯时期的韩国在现在的河南一带,《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也就是说,韩国祖先最初是被封于“韩原”这个地方的。致韩厥之时,列为晋国六卿之一,即“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p style="text-indent:2em;"> [[献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贞子徙居平阳。至于“郑”这个地方,最初不是韩的领土,而是另外一个诸侯国——郑国。《史记》记载“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我们知道,春秋与战国分野的标志就是韩、魏、赵的三家分晋。所以,说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应该是郑。《史记》记载韩景侯时期韩的疆域范围:“九年,秦虏王安(韩最后一个王),尽入其地,为颖州郡。”以上资料说明,韩的领土范围大致应是黄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故在河南界内,郑州、洛阳之间,西北与山西接壤,南不过淮河一线(当时是楚地)。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