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绍文

移除 18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朱绍文 meitu 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6%9C%B1%E7%BB%8D%E6%96%87/34816/1125133/d1160924ab18972b2b2dedf5efcd7b899e510afe?fr=lemma&ct=cover#aid=1125133&pic=d1160924ab18972b2b2dedf5efcd7b899e510afe 原图链接]]]
'''朱绍文'''(Zhu Shaowen,1829-1904)别名穷不怕。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对口相声的奠基人之一。他是说单口相声的但也会唱。是相声艺术早期的代表人物 。上地时拿着一副竹板,板上分别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满腹文章穷不怕”;下联:“五车书史落地贫”。朱绍文的艺名“穷不怕”由此而来<ref name="吴德寅,吴一凡">{{cite book|author=吴德寅,吴一凡|title=老北京风情泥塑|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NMCDgAAQBAJ&pg=PT418|publisher=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pages=418–|id=GGKEY:JE7REC08L4J}}</ref> 。他创作的《字像》讽刺贪官污吏,是早期对口相声中一段有代表性的作品<ref name="果鸿孝2000">{{cite book|author=果鸿孝|title=北京史话|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48LAQAAMAAJ|year=2000|publishe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80149-209-8}}</ref>。
朱绍文的艺术生涯,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代。刊载于《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四辑[[张寿臣]]《回顾我们艺人生涯》一文中提到“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十月十日集合各行各业于颐和园宫门外,开设临时摊子供观赏,朱绍文去了,被封(称)为‘八大怪’之一”,“朱在护国寺设摊,[[恭亲王]]奕訢曾约他去王府花园撒一双钩‘学’字,结构风神俱佳,亲王大悦,当即拨给钱粮一份(每月给三两银子,四季各给三石零三斗粮食),后又在罗王府得到钱粮一份”。
==生平经历==
他幼年学唱京剧丑角,曾搭嵩祝成科班演出,后改习架子花脸。朱绍文学识渊博,因看清朝吏治腐败,决心不再投考科举,靠教戏、编戏、唱戏生活。他擅长编写武戏,创作有《能仁寺》、《八大拿》等剧目。清同治初年,由于连年“国丧”,朝廷下禁令戏园里不准彩扮登台,不准鸣响乐器,致使许多戏曲艺人被迫改行。朱绍文也失业沦为街头艺人,改行到北京的各大庙会和天桥等处,给观众讲解字意儿说笑话。他随身带的道具很简单,只有一把笤帚、两块竹板和一口袋白沙石的细粉面。竹板上刻有“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史书落地贫”两行字,这就是他艺名的由来 <ref name="吴德寅,吴一凡">{{cite book|author=吴德寅,吴一凡|title=老北京风情泥塑|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NMCDgAAQBAJ&pg=PT418|publisher=崧博出版事業有限公司|pages=418–|id=GGKEY:JE7REC08L4J}}</ref>
朱绍文每次演出之前,先画个大圆圈当场地,接着就以地面当纸,用白粉沙在地上洒字,他常常勾出丈二大的“福”、“寿”、“虎”双钩字,还独出心裁地边洒字边唱《太平歌词》,以吸引观众。后来,他收了徒弟“贫有本”、“穷有根”等,常常带着一二个徒弟共同表演一个笑话,这样又逐渐地创造了对口相声和三人相声。在1872年刊行的《都门汇纂》一书中有一首咏穷不怕的竹枝词:“白沙撒字作生涯,欲索钱财谑语发;弟子更呼贫有本,师徒名色也堪夸。”
9,1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