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甘地

移除 4,9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image = MKGandhi.jpg
| image_size =
| birth_name =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br>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 生涯 ==
=== 早年 ===
[[File:Gandhi and Kasturbhai 1902.jpg|left|thumb|240px|甘地与他的妻子(1902年)]]
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爾本德爾]](當時是印度的土邦,今屬[[古吉拉特邦]]管轄)的[[印度教]]家庭,他的父親,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當時的土邦首相。他的母親,Putlibai,是他父親的第四任妻子。他們是商人的後代(「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13歲時,他與同歲的Kasturbai成婚。他們有4個孩子,全是男孩。Harilal Gandhi生於1888年;Manilal Gandhi生於1892年;Ramdas Gandhi生於1897年;最小的Devdas Gandhi生於1900年。
=== 南非的公民權利運動 ===
[[File:Gandhi_South-Africa.jpg|thumb|200px|甘地在南非(1895年)]][[File:Bhagavata_Gita_Bishnupur_Arnab_Dutta_2011.JPG|thumb|《[[薄伽梵歌]]》阿周那与黑天]]
1893年4月,一家印度公司派甘地到[[南非共和國|南非]]工作。他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權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剝奪的現狀,很是灰心。這些移民主要是[[僱傭|契約傭工]]和個體商人。於是他開始抗議和遊說,反對針對[[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種族歧視]]。有人因此批評他沒有將抗議的對象擴展到針對全體[[非洲人]]的法律。在他在[[南非]]的早期,有一件事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他買了一張一等車廂的車票,拒絕換到三等車廂,被人從[[彼得馬里茨堡]][[火車]]中扔了出去。1903年6月,甘地組織一場[[抗議]]運動針對「[[黑法令]]」(The Black Act),這個[[法令]][[強制]]所有在[[南非]]的[[亞洲人]]接受登記。1913年9月,他參加一場抗議不按照[[基督教]][[儀式]][[結婚]]就無效的運動。
一戰後,他參與[[印度國民大會黨|國大黨]]的獨立運動。他以他的公民不服從、不合作,和[[絕食]]抗議等的政治主張,獲得世界範圍的關注。他被英國當局多次逮捕。
[[File:Gandhi_Kheda_1918.jpg|thumb|left|190px|甘地(1918年)]]
甘地別的成功的獨立運動的戰略還有“排斥英国货”(swadeshi)政策,即抵制外國產的商品,特別是英國產品。與此相關的還有他的關於所有印度人應該穿土布的宣傳。反對用英國的織布。甘地宣傳說印度婦女,不論貧富,應該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織布,來支持獨立運動。那時很多人認為這些獨立運動這些事,不適合婦女參加。甘地的這個策略把婦女加入到獨立運動中來。
1929年,甘地复出,再次开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再次參加獨立運動是在1931年。國大黨當時拜訪他,希望他領導另一場大規模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他於是在1930年3月21日到4月6日領導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運動─為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甘地從[[德里]]到艾哈迈达巴德遊行達400公里,被稱之為[[食盐游行|德里遊行]](或稱「鹽隊」)。數以千計的人們徒步到海邊自己取鹽而不是給政府交稅。在全国性的抗议进行时,甘地与英国驻印总督举行圆桌会议谈判,英印当局同时重手出击把抗议运动镇压下去,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告终。甘地也于1930年第二次被逮捕入狱。
[[File:Nehru Gandhi 1937 touchup.jpg|thumb|[[尼赫鲁]]与甘地(1937年)]]
1933年甘地发起第三次“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在杂志上宣传反暴力、反法西斯、要求独立的愿景,结果该周刊被英印当局查封,30000人被逮捕。1933年5月8日,甘地開始為期21天的絕食抗議英國政府對印度的壓迫。1933年甘地第三次被逮捕入狱。1934年夏天,他又進行他一生中三次不成功的絕食。
他曾先後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獄,在獄中通過絕食展開他的文明不服從運動。1931年赴倫敦參加有關印度將來的一次圓桌會議,但並沒有結果。
[[File:Gandhi giving a speech.jpg|左|缩略图|342x342像素|甘地發表演講]]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
=== 印巴分治與暗殺 ===
[[File:MKGandhi_assassination_spot.jpg|thumb|甘地遇刺的土地,[[新德里]]]]
甘地對印度的[[印度教]]信徒和[[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都有重要的影響。據說一次他一-{出}-現就使得雙方的衝突平息。他強烈反對任何把印度分成兩個國家的提議。他主張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合作,提倡社會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
== 個人生活信條 ==
[[File:Gandhi spinning.jpg|thumb|left|用紡車紡紗的甘地 ]]
甘地奉行的個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獨身,默想,禁慾,一週有一天不說話,放棄西方式衣服而穿[[印度土布]]做的印度傳統服裝,用[[紡車]]紡紗,參與勞動(這些信條後來被稱為甘地主義)。
甘地的哲學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深受《[[薄伽梵歌]]》為主的[[印度教]][[信仰]]以及[[耆那教]]的影響。非暴力的概念在印度的宗教中長久以來就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中對於此都有重述。甘地在他的自傳「我的對於真理的實踐經歷」揭示他的哲學和生活方式。
[[File:Gandhi_at_Darwen_with_women.jpg|thumb|200px|紡織工人与甘地(1931年)]][[File:Gandi_bista_Novi_Beograd.JPG|thumb|200px|甘地的胸像《新貝爾格萊德》]]
儘管他去倫敦時,嘗試吃肉,但是他後來變成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他在倫敦求學時對此寫過幾本書。在印度教和耆那教中[[素食主義]]是根深蒂固的。他的家鄉就有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他嘗試不同的飲食,最終相信素食足以滿足人體的最小要求。他也曾很長時間[[禁食]],並以此作為政治武器。
== 其他 ==
[[File:The_Soviet_Union_1969_CPA_3793_stamp_(Mahatma_Gandhi).jpg|thumb|190px|甘地郵票(蘇聯,1969年)]]
儘管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間獲得過五次提名,但他始終沒有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多年以後,諾貝爾委員會對此公開表達過他們的遺憾。1948年甘地去世那年,諾貝爾和平獎並未頒發,原因是沒有適合的、活著的候選人;在1989年當[[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委員會主席說「這個獎的一部分是紀念聖雄甘地」(in part a tribute to the memory of Mahatma Gandhi)。
=====日本帝國(包括殖民地與佔領區)=====
台灣日治時代詩人[[王白淵]]留學日本期間,他不僅對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文學及哲學思想產生興趣,對於甘地的印度獨立運動、[[孫中山]]領導的中國革命運動、[[社會主義]]運動也興致盎然,並且寄予高度的期望。他分別在1927年撰寫〈詩聖[[泰戈爾]]〉<ref>該文的原名應該是「魂的故鄉」,原作於1963年8月29日,後來發表在《女子師範校友會誌》第6號(1928年12月5日),日人學者板谷榮城考證,訊息來源:[[柳書琴]]《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頁68,底下的註93。</ref>,1930年撰寫〈甘地與印度的獨立運動〉,兩篇文章都把印度的文藝復興與獨立運動,視為亞洲從[[帝國主義]]解放的先聲。<ref> [[王白淵]]/著,〈我的回憶錄〉,《[[王白淵]]‧荊棘的道路》(下冊)(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5年6月出版),頁265。</ref>
 
== 參見 ==
[[File:Gandhi Chiang Madame Chiang 10 Feb 1942 India.jpg|thumb|right|250px|[[蒋中正]]支持甘地的印度独立运动]]
* [[巴韋]]
* [[曹晚植]]
* [[世界的七大錯]]
* [[蒋介石访问印度]]
 
[[File:Gandhi churchilllaan.jpg|thumb|right|[[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 (紐約市)|中央公園]]的甘地塑像]]
== 注释 ==
{{Reflist}}
== 延伸阅读 =={{Portal box|印度|政治|人權|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下面的内容移动自原来的“參考資料”章节,因为他们是英文对应条目的先前版本中“Further reading”一节内容的翻版,是否算作参考资料尚值得怀疑。-->* {{cite book | last = Bondurant | first = Joan V. | title=Conquest of Violence: The Gandhian Philosophy of Conflict | publisher=Princeton UP | year=1988 | id=ISBN 978-0-691-02281-9}}* Chernus, Ira. ''American Nonviolence: The History of an Idea'', chapter 7. ISBN 978-1-57075-547-7* Chadha, Yogesh. ''Gandhi: A Life.'' ISBN 978-0-471-35062-0* Elst, Koenraad. Gandhi and Godse - A review and a critique. Voice of India. 2001. ISBN 978-81-85990-71-2* {{cite book|author = Dutta, Krishna and Andrew Robinson|title = Rabindranath Tagore: An Anthology|publisher = Picador/Macmillan|location = [[London]]|edition = 1997|id = ISBN 978-0-330-34962-8}}* Fischer, Louis. ''The Essential Gandhi: An Anthology of His Writings on His Life, Work, and Ideas.'' ISBN 978-1-4000-3050-7* Gandhi, M.K. "Zionism and Antisemitism."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XpWO-GoOhVEC&pg=PR13&lpg=PR11&dq=The+Gandhi+Reader:+A+Sourcebook+of+His+Life+and+Writings&sig=mu7B1to2ve7qqIYNmXQMd5jifsY The Gandhi Reader: A Sourcebook of His Life and Writings.]'' Homer Jack (ed.) Grove Press, New York: 1956:317-322.* ---"Questions on the Jews." ''The Gandhi Reader: A Sourcebook of His Life and Writings.'' Homer Jack (ed.) Grove Press, New York: 1956:322-3.* --- "Reply to Jewish Friends." ''The Gandhi Reader: A Sourcebook of His Life and Writings.'' Homer Jack (ed.) Grove Press, New York: 1956:323-4.* --- "Jews and Palestine." ''The Gandhi Reader: A Sourcebook of His Life and Writings.'' Homer Jack (ed.) Grove Press, New York: 1956:324-6.* Gandhi, M.K. ''An Autobiography: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 (available at [[wikisource:An Autobiography or 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wikisource]]) (1929) ISBN 978-0-8070-5909-8* {{cite book|last = Gandhi|first = Rajmohan|title = Patel: A Life|publisher=Navajivan Publishing House|year = 1990|id = ISBN 978-81-7229-138-9}}* Rune, Peter. ''Gandhi: A Photo biography.'' ISBN 978-0-7148-9279-5* Sharp, Gene. ''Gandhi as a Political Strategist, with Essays on Ethics and Politics''. Boston: Extending Horizon Books, 1979.* Sofri, Gianni. ''Gandhi and India: A Century in Focus.'' (1995) ISBN 978-1-900624-12-1 == 外部連結 =={{Commons+cat|Mohandas K. Gandhi|圣雄甘地|Mohandas K. Gandhi}} * http://www.gandhiserve.org* http://www.gandhiservefoundation.org* http://www.gandhi.biz*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115737/http://www.yangjianli.com/nonviolence/gandi1.htm 甘地:論非暴力]* [http://www.nobel.se/peace/articles/gandhi/index.html Mahatma Gandhi, the Missing Laureate諾貝爾電子博物館]{{Philosophy navigation}}{{Time Persons of the Year 1927–1950}} {{Authority control}}{{DEFAULTSORT:Gandhi, Mohandas Karamchand}}[[Category:印度政治人物]][[Category:印度哲學家]][[Category:印度思想家]][[Category:印度獨立運動人物]][[Category:曾入獄的領袖]][[Category:人權活動家]][[Category:素食主義者]][[Category:和平主義]][[Category:伦敦大学学院校友]][[Category:印度遇刺身亡者]][[Category:在印度被謀殺身亡者]][[Category:時代年度風雲人物]][[Category:左撇子]][[Category:托尔斯泰主义者]][[Category:亞洲紙幣上的人物]][[Category:古吉拉特人]][[Category:印度印度教徒]][[Category:世界和平獎獲得者]]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