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姚瑞光

增加 2,52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4年5月21日為表彰他在法學理論和實務上的貢獻,獲[[國立政治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2017年8月31日因器官衰竭辭世,享壽97歲並已於9月2日安葬。</p>
</div>
 
==媒體專訪==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民國30年代,[[政治大學]]還被稱為中央政治學校,校址還在四川重慶而不是台北,學校經費還來自[[國民黨]]的時代,政大內沒有磚瓦建築,只有一幢幢茅舍,從校長[[蔣中正]]到所有學生都住茅草屋;沒有上下課鐘聲,只有不時傳來的敵軍轟炸;沒有寒暑假期,只有繁重的課業;學生躲藏防空洞時,還能聽到法律系學生斷續複習德文、日文的聲音。</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如此艱苦的求學環境中,中央政治學校法政系(今政大法律系前身)第十期畢業生,包括前司法院大法官姚瑞光和他的八位大學同學,在當時法律系主任梅仲協指導下,努力完成學業,半數以上畢業生都成為司法官,將所學回饋社會。</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回憶那一段政大求學歲月,[[姚瑞光]]表示,自己會選讀法律系,就是受到[[梅仲協]]的影響。</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姚瑞光]]回憶,當時的政大實施大一不分系,到了升大二時,再由同學根據自己一年來接觸累積的經驗,選讀主修科系。姚瑞光說,當時在選系說明會上,大部分系所都強調課程輕鬆、出路優渥等特點,只有梅老師一上來就說,法律系課程艱深,而且必修德文、日文等第二外語。「大家聽了都不想選,但我聽了就選下去了。」姚瑞光笑著說:「大概就是我個性不怕難,愈難愈想挑戰。」</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儘管課程艱難,但在梅仲協的指導下,姚瑞光的挑戰成功了。他說,梅仲協既是經師,也是人師,對學生視如己出。除了課堂上認真指導外,梅仲協也常帶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花溪散步,從法學討論到生活瑣事無所不談,因此對所有學生的學識、個性、能力都瞭若指掌。即使學生畢業離校後,[[梅仲協]]依然不時主動連絡關心,「他不僅是師長,更是家長。」至今,[[姚瑞光]]仍珍藏著這位恩師所贈的結婚祝賀墨寶。<ref name="姚瑞光教授 法律人的典範">{{cite news|title=姚瑞光教授 法律人的典範|publisher=《[[參見政大法學院電子報]]》|url=http://lawnccu.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date=2010年2月4日}}</ref></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