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Ğ'''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主要面向装备制造业、材料业和动力机械及能源产业等领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动力机械、测试仪器及新能源技术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学部下设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 ]] 与工程学院和能源与动力学院;涵盖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拥有精密与特种加工 [[ 教育部 ]] 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师队伍==
该学部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77人,包括 [[ 中国科学院院 士1 士]]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s://www.sohu.com/a/451370121_260616?tc_tab=news&block=focus&index=1 涨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何出炉?两年选一次,持续十个月],搜狐,2021-02-19</ref>1人, [[ 博士生导 师71 师]]7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
==学科专业==
该学部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力机械及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电子工程 ]] 、微机电工程、 [[ 工业工程 ]] 、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学 ]]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连接技术、高分子材料、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该学部目前共有9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3259人、 [[ 硕士 ]] 研究生1196人、 [[ 博士 ]] 研究生<ref>[https://www.sohu.com/a/405051601_730726?_f=index_pagefocus_5&_trans_=000014_bdss_dkmwzacjp3p:cp=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区别主要是什么?总结得太精辟了] ,搜狐,2020-07-02 </ref>482人、博士后研究人员55名。2010年 [[ 本科 ]] 专业面向全国计划招生:机械工程学院320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20人、能源与动力学院190人。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之一的机械工程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大系之一,与新中国同龄。至今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一万多人,硕士毕业生1954人, 博士毕业生289人,出站 [[ 博士 后30 后]]30 人。原 [[ 中央政治局 ]] 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原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余鸿儒、殷国茂、徐性初都是原机械工程系毕业生。
机械工程学院下设9个研究所、2个教研室、6个实验室。该学院现有教职工214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71人;中科院院士1人, [[ 博士生导 师27 师]]27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5人,辽宁省学科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1人。
该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九五” “211 “[[211 工程 ]] ” 重点建设学科“特种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和“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种/精密加工及微系统技术”,“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和“机械电子工程”辽宁省重点学科。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与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微机电工程、工业工程)。建有“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辽宁省模具制造技术服务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该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 [[爱丁堡大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 ]]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新生入学后,经选拔从第三学年开始到上述国外大学学习工程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合格者将分别获得国外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该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含日语强化和英语强化)、 [[ 工业设计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物流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2585人,其中 [[ 本科 ]] 生1652人,硕士研究生830人,博士研究生22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32人。
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物流工程三个专业按“机械类”进行大类招生,一、二年级进行大类培养,三年级起按 [[ 专业 ]] 培养。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语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强化)按专业单独招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技术、材料加工工程2个系。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8人,高级工程师5人;兼职和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8人。学院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 [[ 国务院 ]] 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教育部跨 [[ 世纪 ]] 优秀人才基金和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各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6人,辽宁省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3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
该学院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表面工程和材料连接技术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拥有“先进连接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原材料特种制备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作为大连理工大学 “211 “[[211 工程 ]] ”和 “985 “[[985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二等奖等十多项奖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防科技预研计划、国家省部委和企事业委托等科学研究项目,学院每年获得科研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
该学院现有本科生800余名,硕士研究生240名,博士生14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7名。
该学院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研究所签有“3+2”和“4+1”联合培养协议,在材料学院经过3-4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平均达到75%以上,英语成绩合格或通过相应的面试, [[ 家庭 ]] 经济条件许可,可以进入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继续学习相应的学位课程, [[ 成绩 ]] 合格者,将获得英国曼切斯特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为培养具备宽厚知识基础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学院对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3个专业,按“材料类”大类招生。金属材料工程(日语强化)以专业单独招生。大类招收学生在入学后前3个学期采取统一培养模式,然后分 [[ 专业 ]] 培养。
能源与动力学院包括动力工程系和能源工程系,并设有内燃机研究所、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研究所、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16人,副教授24人, [[ 博士生导 师15 师]]1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
该学院现有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博士点学科,包括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 热能工程 ]] 、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环境工程6个二级博士点学科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另外,学院拥有海洋 [[ 能源 ]] 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两个高水平科研基地。
该学院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各部委及辽宁省基金等纵向课题五十余项,横向项目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两千余万元。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0余篇。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学院 [[ 教学 ]] 及科研条件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正在规划建设新的能源与动力大楼,届时教学科研 [[ 环境 ]] 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交流与合作==
该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日本、英国、韩国、美国、 [[ 加拿大 ]] [[ 澳大利亚 ]] 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并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学院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供需比例始终保持在1:10以上。
该学院有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现有本科生754人,硕士研究生231人,博士研究生79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
==视频==
725,4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