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
次編輯
變更
雪山隧道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雪山隧道'''<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雪山隧道'''<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圖片說明<br>[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雪山隧道'''原名'''[[坪林隧道]]''',簡稱'''[[雪隧]]''';於西元2006年6月16日通車啟用,位在[[台灣]][[新北市]][[坪林區]]與[[宜蘭縣]][[頭城鎮]]間,屬[[蔣渭水高速公路]]橫貫[[雪山山脈]]路段的[[公路隧道]]。其建造目的之一為改善[[宜蘭地區]]聯外交通,以及促進[[臺灣東部地區]]經濟發展。
== 雪山隧道簡介 ==
雪山隧道是由多組隧道構成的隧道群;除了東行線、西行線的兩座[[主隧道]],包括中間的[[導坑]];兩座主隧道中間,有28座橫向的人行聯絡隧道、八座車行聯絡道,加上[[抽排風系統]]所挖掘的[[豎井]]、三處通風站、三座通風中繼站合計12處橫向通風隧道、六座通風豎井及一號豎井頂部排風用橫向排氣隧道等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共58組隧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雙孔]]公路隧道群。
至西元2020年,雪山隧道是[[亞洲]]第九長的公路隧道,同時也在全世界的公路隧道中排行第十三。在雪山隧道通車之前,臺灣所有的陸上運輸隧道(不分[[鐵路]]和[[公路]],並排除兩者的地下化部份)長度排名的前段班皆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的[[鐵路]]線擁有。雪隧通車後改寫了以往紀錄,並使臺鐵失去了「[[臺灣最長隧道擁有者]]」的頭銜。另由於隧道施工難度高,早在未更名之前,以「坪林隧道」名稱列入《[[大英百科全書]]》中。
== 隧道命名 ==
由於雪山隧道有三分之二位在[[臺北縣]][[坪林鄉]](今[[新北市]][[坪林區]])境內,施工之初依照[[中華民國國道]]命名慣例而暫名「坪林隧道」,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基於隧道兩端分別為臺北縣坪林鄉(今新北市坪林區)與[[宜蘭縣]][[頭城鎮]],且當地屬[[雪山山脈]]支脈末端,改名雪山隧道定案。
== 興建計畫&施工 ==
===計畫===
「[[北宜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建設計畫]]」奉[[行政院]]於西元1988年9月22日函核定辦理,計畫總經費為[[新臺幣]]601億元,計畫期程為西元1998年6月底,嗣經二次修正核定展延至至西元2006年12月底,計畫總經費修正為新臺幣588億元。
「[[北宜高速公路頭城[[蘇澳]]段建設計畫]]」前奉行政院西元2001年2月13日及西元2005年12月22日核定總經費為新臺幣274.6億元,計畫期程至西元2007年7月底。
兩項建設計畫進入結案階段時經[[中華民國交通部]]依實際支應需求檢討後,因執行期程長,遭遇艱困地質、物價大幅變動、配合地方發展之需要、工程履約爭議案件、工務行政業務所需等因素影響,總經費分別增加至新臺幣598.15億元與新臺幣282.87億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北宜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頭城蘇澳段」兩項建設計畫調整總經費案。)
為控制北宜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的建造成本,分兩階段辦理價值工程研析。第一階段,基本設計完成隧道斷面配置、施工方法評選、通風方案等工作後,於西元1990年10月至11月委託[[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辦理,由國內外專家組成工作小組,依「公路橋梁」、「隧道工程」之不同特性進行編組研析提出13項建議,其中隧道內徑縮小經評估接受採用。第二階段,基本設計成果提出經估建設經費達629.6億元,超出原編計畫經費601億元甚多,後提出可調整之設計建議方案排定優先順序採行,初步結算計畫總經費控制尚控制在預算601億元以內,其中雪山隧道土建部分約佔260餘億元。[[榮民工程公司]]負責施工。
=== 施工歷程 ===
雪山隧道為完成[[蔣渭水高速公路]]建設的關鍵工程。施工期間遭遇台灣工程史中未曾面對的困難,造成工程嚴重受阻且進度大幅落後,直至西元2000年5月整體工程進度僅有33.6%,通車時程因此比預估的西元1998年足足晚了八年。細數雪山隧道工程艱難之處,主要因素在於行經極度惡劣的[[地質]],其中包括了六處地震帶[[斷層]]、98處[[剪裂帶]]及36處[[地下湧泉]]。隧道工程常常因此而受到阻礙,有施工人員形容,雪山隧道就像是「泡在水裡長大的隧道」。
整個雪山隧道工程使用兩大一小共三部[[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進行快速挖掘,負責主隧道工程的大型TBM單價約新臺幣十億餘元,獨力挖通導坑的小型TBM約3.2億元。其中一部大型TBM在進行隧道東口工程時,通過硬度比[[鋼]]還要高的[[四稜砂岩]]地層,一度遭遇每秒750[[公升]]的大湧水。在挖掘過程中,共發生過63次[[岩盤]]崩落,全斷面鑽掘機曾26度受困。位於西行線(通車後改稱為北上線)的另一部在1997年12月15日的一次隧道崩塌事故中,被大量土石掩埋而損毀[[報廢]]。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在第二號豎井內增開新的工作面,並用傳統[[鑽炸法]]施工,以增加工作面的方式提昇施工速度,才讓整體施工進度大幅改善。
整個公路工程共有上千名工程人員參與,在國道五號公路前後15年的施工期間內共計有25位工作人員不幸殉職,雪山隧道工程的部分則共有13位工作人員殉職。
== 隧道安全議題 ==
=== 消防與安全 ===
在長公路隧道中,[[消防]]工作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在密閉的空間裡若發生[[火災]]會比在空曠處更難以救援。比如[[法國]]與[[義大利]]邊境的[[白朗峰隧道]]曾在西元1999年3月24日發生卡車火災事故,引起溫度一度高達[[攝氏]]1,000度的熊熊大火。事故發生後,法國、義大利及[[瑞士]]三國聯合救災,花了三天才將火勢撲滅,最後計有39人不幸罹難。事故地點因高溫燃燒造成隧道頂拱崩塌,後續花了三年時間封閉維修才重新開放通車。
雪山隧道在防災設計上每隔350公尺設有一個人行逃生出口連接導坑,每1,400公尺更設有兩座主隧道的車行聯絡道,以利發生災難時能讓車輛利用對向隧道順利離開事故現場。鑑於長隧道內行車時,駕駛可能因週遭環境單調而容易造成視覺疲勞,使得[[車禍]]更加容易發生。隧道的內壁繪製了[[臺灣原住民]]服裝的圖案以增加景觀變化,更可提醒用路人目前開到了何處。
另外為了避免高速行駛應變不及發生車禍,通車後之初期,隧道內限制行車時速在50至70公里間。隧道內行車安全距離須保持50公尺以上(若遇壅塞導致行車速度低於50公里或完全停止時,則應保持20公尺車距)。
[[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任意變換車道]]等違規者將由[[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嚴格拍照告發取締,並得連續累積處分以確保其他用路人的行車安全。
隧道工程原於西元2005年底就已經完工,但是因為消防及安全演練尚未完成,迫使交通部原訂於西元2006年1月19日通車的計畫取消。最後依2004年原始三階段履勘計畫作業實施勘驗,完成各項防救災演練,並將履勘意見改善完成,在確保安全無虞後才在西元2006年6月16日正式開放通車。
國道5號「[[石碇]]至頭城」段(含雪山隧道)已於西元2007年11月15日開放大客車通行,但[[限行]]外側車道。西元2008年5月1日,隧道內速限由50至70公里提高到60公里到80公里,西元2010年11月1日提高到90公里。
== 未來規劃 ==
由於雪山隧道僅有雙向四線道(單向僅兩車道),預估在十年內容量即會不足。相關部門亦在研議新建平行的[[北宜直線鐵路]],縮短原有[[宜蘭線]]之里程作為替代,可能直接改建雪隧導坑作為直鐵隧道。
== 影音紀錄 ==
[[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與[[交通部]]合作,為雪山隧道拍攝紀錄片《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英譯''Man Made Marvels: Taiwan's Hsuehshan Tunnel''),紀錄興建雪山隧道的艱辛過程,並稱雪山隧道足以躋身全球「[[最艱鉅]]建築工程」之列。該片於西元2006年8月27日晚間9:00首播,創下該頻道在臺灣開播以來收視率的最高紀錄,並將陸續於全亞洲23個國家及全球播出。
== 隧道基本資料 ==
* 隧道長度:主坑(南下12,917m,北上12,942m),導坑12,941m。
* 最高時速:90km/h(緩衝10km/h,初期開通並無緩衝值超過70km/h即開罰,西元2008年3月16日放寬速限至80km/h,西元2010年11月開始放寬速限至90km/h)。
* 開工日期:主坑西元1993年7月,導坑西元1991年7月。
* 貫通日期:導坑西元2003年10月,主坑(北上西元2004年4月,南下西元2004年9月)。
* 啟用日期:西元2006年6月16日(啟用初期限小型車通行)。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enter>'''雪山隧道'''<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圖片說明<br>[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雪山隧道'''原名'''[[坪林隧道]]''',簡稱'''[[雪隧]]''';於西元2006年6月16日通車啟用,位在[[台灣]][[新北市]][[坪林區]]與[[宜蘭縣]][[頭城鎮]]間,屬[[蔣渭水高速公路]]橫貫[[雪山山脈]]路段的[[公路隧道]]。其建造目的之一為改善[[宜蘭地區]]聯外交通,以及促進[[臺灣東部地區]]經濟發展。
== 雪山隧道簡介 ==
雪山隧道是由多組隧道構成的隧道群;除了東行線、西行線的兩座[[主隧道]],包括中間的[[導坑]];兩座主隧道中間,有28座橫向的人行聯絡隧道、八座車行聯絡道,加上[[抽排風系統]]所挖掘的[[豎井]]、三處通風站、三座通風中繼站合計12處橫向通風隧道、六座通風豎井及一號豎井頂部排風用橫向排氣隧道等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共58組隧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雙孔]]公路隧道群。
至西元2020年,雪山隧道是[[亞洲]]第九長的公路隧道,同時也在全世界的公路隧道中排行第十三。在雪山隧道通車之前,臺灣所有的陸上運輸隧道(不分[[鐵路]]和[[公路]],並排除兩者的地下化部份)長度排名的前段班皆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的[[鐵路]]線擁有。雪隧通車後改寫了以往紀錄,並使臺鐵失去了「[[臺灣最長隧道擁有者]]」的頭銜。另由於隧道施工難度高,早在未更名之前,以「坪林隧道」名稱列入《[[大英百科全書]]》中。
== 隧道命名 ==
由於雪山隧道有三分之二位在[[臺北縣]][[坪林鄉]](今[[新北市]][[坪林區]])境內,施工之初依照[[中華民國國道]]命名慣例而暫名「坪林隧道」,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基於隧道兩端分別為臺北縣坪林鄉(今新北市坪林區)與[[宜蘭縣]][[頭城鎮]],且當地屬[[雪山山脈]]支脈末端,改名雪山隧道定案。
== 興建計畫&施工 ==
===計畫===
「[[北宜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建設計畫]]」奉[[行政院]]於西元1988年9月22日函核定辦理,計畫總經費為[[新臺幣]]601億元,計畫期程為西元1998年6月底,嗣經二次修正核定展延至至西元2006年12月底,計畫總經費修正為新臺幣588億元。
「[[北宜高速公路頭城[[蘇澳]]段建設計畫]]」前奉行政院西元2001年2月13日及西元2005年12月22日核定總經費為新臺幣274.6億元,計畫期程至西元2007年7月底。
兩項建設計畫進入結案階段時經[[中華民國交通部]]依實際支應需求檢討後,因執行期程長,遭遇艱困地質、物價大幅變動、配合地方發展之需要、工程履約爭議案件、工務行政業務所需等因素影響,總經費分別增加至新臺幣598.15億元與新臺幣282.87億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北宜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頭城蘇澳段」兩項建設計畫調整總經費案。)
為控制北宜高速公路南港頭城段的建造成本,分兩階段辦理價值工程研析。第一階段,基本設計完成隧道斷面配置、施工方法評選、通風方案等工作後,於西元1990年10月至11月委託[[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辦理,由國內外專家組成工作小組,依「公路橋梁」、「隧道工程」之不同特性進行編組研析提出13項建議,其中隧道內徑縮小經評估接受採用。第二階段,基本設計成果提出經估建設經費達629.6億元,超出原編計畫經費601億元甚多,後提出可調整之設計建議方案排定優先順序採行,初步結算計畫總經費控制尚控制在預算601億元以內,其中雪山隧道土建部分約佔260餘億元。[[榮民工程公司]]負責施工。
=== 施工歷程 ===
雪山隧道為完成[[蔣渭水高速公路]]建設的關鍵工程。施工期間遭遇台灣工程史中未曾面對的困難,造成工程嚴重受阻且進度大幅落後,直至西元2000年5月整體工程進度僅有33.6%,通車時程因此比預估的西元1998年足足晚了八年。細數雪山隧道工程艱難之處,主要因素在於行經極度惡劣的[[地質]],其中包括了六處地震帶[[斷層]]、98處[[剪裂帶]]及36處[[地下湧泉]]。隧道工程常常因此而受到阻礙,有施工人員形容,雪山隧道就像是「泡在水裡長大的隧道」。
整個雪山隧道工程使用兩大一小共三部[[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進行快速挖掘,負責主隧道工程的大型TBM單價約新臺幣十億餘元,獨力挖通導坑的小型TBM約3.2億元。其中一部大型TBM在進行隧道東口工程時,通過硬度比[[鋼]]還要高的[[四稜砂岩]]地層,一度遭遇每秒750[[公升]]的大湧水。在挖掘過程中,共發生過63次[[岩盤]]崩落,全斷面鑽掘機曾26度受困。位於西行線(通車後改稱為北上線)的另一部在1997年12月15日的一次隧道崩塌事故中,被大量土石掩埋而損毀[[報廢]]。施工單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在第二號豎井內增開新的工作面,並用傳統[[鑽炸法]]施工,以增加工作面的方式提昇施工速度,才讓整體施工進度大幅改善。
整個公路工程共有上千名工程人員參與,在國道五號公路前後15年的施工期間內共計有25位工作人員不幸殉職,雪山隧道工程的部分則共有13位工作人員殉職。
== 隧道安全議題 ==
=== 消防與安全 ===
在長公路隧道中,[[消防]]工作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在密閉的空間裡若發生[[火災]]會比在空曠處更難以救援。比如[[法國]]與[[義大利]]邊境的[[白朗峰隧道]]曾在西元1999年3月24日發生卡車火災事故,引起溫度一度高達[[攝氏]]1,000度的熊熊大火。事故發生後,法國、義大利及[[瑞士]]三國聯合救災,花了三天才將火勢撲滅,最後計有39人不幸罹難。事故地點因高溫燃燒造成隧道頂拱崩塌,後續花了三年時間封閉維修才重新開放通車。
雪山隧道在防災設計上每隔350公尺設有一個人行逃生出口連接導坑,每1,400公尺更設有兩座主隧道的車行聯絡道,以利發生災難時能讓車輛利用對向隧道順利離開事故現場。鑑於長隧道內行車時,駕駛可能因週遭環境單調而容易造成視覺疲勞,使得[[車禍]]更加容易發生。隧道的內壁繪製了[[臺灣原住民]]服裝的圖案以增加景觀變化,更可提醒用路人目前開到了何處。
另外為了避免高速行駛應變不及發生車禍,通車後之初期,隧道內限制行車時速在50至70公里間。隧道內行車安全距離須保持50公尺以上(若遇壅塞導致行車速度低於50公里或完全停止時,則應保持20公尺車距)。
[[超速]]、[[未保持安全車距]]、[[任意變換車道]]等違規者將由[[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嚴格拍照告發取締,並得連續累積處分以確保其他用路人的行車安全。
隧道工程原於西元2005年底就已經完工,但是因為消防及安全演練尚未完成,迫使交通部原訂於西元2006年1月19日通車的計畫取消。最後依2004年原始三階段履勘計畫作業實施勘驗,完成各項防救災演練,並將履勘意見改善完成,在確保安全無虞後才在西元2006年6月16日正式開放通車。
國道5號「[[石碇]]至頭城」段(含雪山隧道)已於西元2007年11月15日開放大客車通行,但[[限行]]外側車道。西元2008年5月1日,隧道內速限由50至70公里提高到60公里到80公里,西元2010年11月1日提高到90公里。
== 未來規劃 ==
由於雪山隧道僅有雙向四線道(單向僅兩車道),預估在十年內容量即會不足。相關部門亦在研議新建平行的[[北宜直線鐵路]],縮短原有[[宜蘭線]]之里程作為替代,可能直接改建雪隧導坑作為直鐵隧道。
== 影音紀錄 ==
[[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與[[交通部]]合作,為雪山隧道拍攝紀錄片《建築奇觀:台灣雪山隧道》(英譯''Man Made Marvels: Taiwan's Hsuehshan Tunnel''),紀錄興建雪山隧道的艱辛過程,並稱雪山隧道足以躋身全球「[[最艱鉅]]建築工程」之列。該片於西元2006年8月27日晚間9:00首播,創下該頻道在臺灣開播以來收視率的最高紀錄,並將陸續於全亞洲23個國家及全球播出。
== 隧道基本資料 ==
* 隧道長度:主坑(南下12,917m,北上12,942m),導坑12,941m。
* 最高時速:90km/h(緩衝10km/h,初期開通並無緩衝值超過70km/h即開罰,西元2008年3月16日放寬速限至80km/h,西元2010年11月開始放寬速限至90km/h)。
* 開工日期:主坑西元1993年7月,導坑西元1991年7月。
* 貫通日期:導坑西元2003年10月,主坑(北上西元2004年4月,南下西元2004年9月)。
* 啟用日期:西元2006年6月16日(啟用初期限小型車通行)。
<ref>[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