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韩猷

增加 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说明 = 韩猷 |center
| 出生日期 = 不详
| 出生地点 = 中国历史上的 韩国
| 逝世日期 = 前377年
| 民族 =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公元前386年, [[ 韩列侯 ]] 去世,其子韩文侯即位。
<p style="text-indent:2em;">韩文侯二年(前385年),韩国势力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此年,韩国举兵侵略郑国,攻取其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郑国由于受到楚、魏、韩等国入侵,国土大多丧失。
<p style="text-indent:2em;">韩文侯二年(前385年),韩国再次向宋国发起进攻,一直打到宋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俘虏宋君。
<p style="text-indent:2em;">国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并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赏罚,提拔重用忠诚可靠之臣,贬除狡诈奸滑之人。最好采取隐密的权术,表面上不露声色,装作不听、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国君的真实意图,实际上却可以听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这样就可以做到“独视”、“独听”,从而“独断”。
<p style="text-indent:2em;">韩文侯时期,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秦等国。
<p style="text-indent:2em;">韩文侯时期的韩国在现在的河南一带,《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也就是说,韩国祖先最初是被封于“韩原”这个地方的。致韩厥之时,列为晋国六卿之一,即“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p style="text-indent:2em;">献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贞子徙居平阳。至于“郑”这个地方,最初不是韩的领土,而是另外一个诸侯国——郑国。 《史记》记载“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我们知道,春秋与战国分野的标志就是韩、魏、赵的三家分晋。所以,说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应该是郑。《 [[ 史记 ]] 》记载韩文侯时期韩的疆域范围:“九年,秦虏王安(韩最后一个王),尽入其地,为颖州郡。”以上资料说明,韩的领土范围大致应是黄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故在河南界内,郑州、洛阳之间,西北与山西接壤,南不过淮河一线(当时是楚地)。
=='''经济发展'''==
'''扩大范围'''
<p style="text-indent:2em;">韩国商人们贩运于列国之间,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大商人更加活跃,如大商人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史记货殖列传》)大搞投机交易,赚取了大量财富,河东盐商猗顿和冶铁商郭纵,富甲天下,交结诸侯,干预政治,阳翟大贾 [[ 吕不韦 ]] ,通过贩贱卖贵,家至千金,参与政治,官至丞相。
'''发达城市'''
'''金属货币'''
<p style="text-indent:2em;">韩文侯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广泛了。当时金属货币有铜币和金币两大类,铜币主要有四种:燕、齐两国使用刀币,周、秦一带使用圆钱,三晋使用布币,楚国使用“ [[ 蚁鼻钱 ]] ”,金币一般以斤(十六两)、镒(二十两)为计量单位,还有“饼金”和“郢爰”。(饼金为饼状金块,郢爰为方形金块)金属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手工业发展'''
=='''史书记载'''==
<p style="text-indent:2em;">司马迁《 [[ 史记 ]]
<p style="text-indent:2em;">司马光《 [[ 资治通鉴 ]]
=='''韩氏族谱世系'''==
1,2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