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932
次編輯
變更
诸病源候论
,创建页面,内容为“《'''诸病源候论'''》,又称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中医学病因病理专著。巢元方等奉敕编撰,约成书于公…”
《'''诸病源候论'''》,又称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中医学病因病理专著。巢元方等奉敕编撰,约成书于公元610年。[[日本]]现收藏有宋代校正医书局印本,北京图书馆等现收藏有元代刻本。还有明刻本等20余种。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将宋本收入 《东洋医学善本丛书》中复印,书末附录山本恭庭之解题,丹波元简之扎记及陆心源之校补。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1891年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本出版四合一影印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共50卷,约30余万字。分67病,每病之下,少则3论,多则255论,全书对内科疾病,包括传染病,杂病等,外科疾病,妇科产科以及小儿科疾病之病因病理、病变证候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共计1 739论。本书是中国现存最早对各种疾病进行病因病理学探讨巨著,一般不涉及[[疾病]]方药治疗,但对少数疾病附录有“养生方导引法”,或个别适于手术治疗者附有外科手术方法和步骤等。本书卷1—30重点叙述了内科病证,包括风病、虚劳、腰背病、消渴、解散病、伤寒病,时气病、热病、温病、疫疠、疟、疸、气病、脚气、咳嗽、淋病、五脏六腑病、痢病、九虫病、积聚、疝,痰、痞噎、水肿、霍乱、注病、蛊毒、血、发、面体病诸侯等,以及目、鼻、耳、齿、唇舌、咽喉等五官、口齿科病证。卷31—36重点论述了外科病证,包括瘿、瘤、丹毒、肿病、丁疮、痈疽、瘘病、痔病、疮病、金疮、兽毒、蛇毒、折伤诸候等。卷37—44列述了妇产科病证,包括妇人杂病、妇人[[妊娠]]病、妇人将产病、妇人难产病、妇人产后病等;卷45—50为小儿杂病证,包括养小儿,变蒸、痫、伤寒、时气、疸、疟、注、蛊、吐、利、惊以及先天性畸形与小儿外科疾病等。
本书对各科病证之论述,十分重视逐病的研讨,探索其病因病理和临证表现,并不拘泥于传统三因学说的论证,将中国医学的病因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如对疥疮之病原体,传染性、好发部位,不同类型的诊断要点,以及“虫死病除”的治愈标准等,均有较详论述。又如对[[伤寒]]、时气、温病等病因,该书均归之为因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并确认三者同属传染病,均可进行预防。在论述时几乎完全一致的强调:“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又如对肠道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漆疮、运动病以及风麻、结核病、血吸虫病、痢疾、天花……等疾病认识,均明显超过前人。本书为理论性专著,但在涉及某些严重外伤手术急救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为[[人类]]医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金疮肠断候中强调:“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若肠腹&55385;&56957;(按为大网膜)从疮出,……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当令一宿,乃可截之,勿闭其口,膏稍导之”。上述文字说明,中国在隋或隋以前已成功的进行了外伤断肠的吻合手术,外伤引致肠、大网膜从腹部伤口出,外科学家为其作了大网膜血管结扎,并经一宿观察,对绝其血脉而坏死的大网膜进行了切除术。这些都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创举。本书影响之深远广泛是很少有的,中国医学名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以及日本医学名著《医心方》,[[朝鲜]]医学名著《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东医宝鉴》等,均曾以该书为重要依据。
==作者简介==
巢元方,贯里不明,于隋大业中 (605—616) 曾任隋太医署太医博士,奉隋文帝之命编撰 《诸病源候论》。巢氏医术高明,曾奉[[隋炀帝]]之命为开运河总管治愈虚痢而闻名于时。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ref>[http://www.rmsznet.com/video/d187756.html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ref>。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ref>[https://www.docin.com/p-1459297077.html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f>。
==视频==
===<center> 诸病源候论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引书》、《导引图》及诸病源候论</center>
<center>{{#iDisplay:r0153ybskll|560|390|qq}}</center>
<center>诸病源候论</center>
<center>{{#iDisplay:n0013uk5gv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内容简介==
本书共50卷,约30余万字。分67病,每病之下,少则3论,多则255论,全书对内科疾病,包括传染病,杂病等,外科疾病,妇科产科以及小儿科疾病之病因病理、病变证候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共计1 739论。本书是中国现存最早对各种疾病进行病因病理学探讨巨著,一般不涉及[[疾病]]方药治疗,但对少数疾病附录有“养生方导引法”,或个别适于手术治疗者附有外科手术方法和步骤等。本书卷1—30重点叙述了内科病证,包括风病、虚劳、腰背病、消渴、解散病、伤寒病,时气病、热病、温病、疫疠、疟、疸、气病、脚气、咳嗽、淋病、五脏六腑病、痢病、九虫病、积聚、疝,痰、痞噎、水肿、霍乱、注病、蛊毒、血、发、面体病诸侯等,以及目、鼻、耳、齿、唇舌、咽喉等五官、口齿科病证。卷31—36重点论述了外科病证,包括瘿、瘤、丹毒、肿病、丁疮、痈疽、瘘病、痔病、疮病、金疮、兽毒、蛇毒、折伤诸候等。卷37—44列述了妇产科病证,包括妇人杂病、妇人[[妊娠]]病、妇人将产病、妇人难产病、妇人产后病等;卷45—50为小儿杂病证,包括养小儿,变蒸、痫、伤寒、时气、疸、疟、注、蛊、吐、利、惊以及先天性畸形与小儿外科疾病等。
本书对各科病证之论述,十分重视逐病的研讨,探索其病因病理和临证表现,并不拘泥于传统三因学说的论证,将中国医学的病因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如对疥疮之病原体,传染性、好发部位,不同类型的诊断要点,以及“虫死病除”的治愈标准等,均有较详论述。又如对[[伤寒]]、时气、温病等病因,该书均归之为因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并确认三者同属传染病,均可进行预防。在论述时几乎完全一致的强调:“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又如对肠道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漆疮、运动病以及风麻、结核病、血吸虫病、痢疾、天花……等疾病认识,均明显超过前人。本书为理论性专著,但在涉及某些严重外伤手术急救方面也达到很高水平,为[[人类]]医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金疮肠断候中强调:“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若肠腹&55385;&56957;(按为大网膜)从疮出,……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当令一宿,乃可截之,勿闭其口,膏稍导之”。上述文字说明,中国在隋或隋以前已成功的进行了外伤断肠的吻合手术,外伤引致肠、大网膜从腹部伤口出,外科学家为其作了大网膜血管结扎,并经一宿观察,对绝其血脉而坏死的大网膜进行了切除术。这些都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创举。本书影响之深远广泛是很少有的,中国医学名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以及日本医学名著《医心方》,[[朝鲜]]医学名著《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东医宝鉴》等,均曾以该书为重要依据。
==作者简介==
巢元方,贯里不明,于隋大业中 (605—616) 曾任隋太医署太医博士,奉隋文帝之命编撰 《诸病源候论》。巢氏医术高明,曾奉[[隋炀帝]]之命为开运河总管治愈虚痢而闻名于时。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ref>[http://www.rmsznet.com/video/d187756.html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ref>。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ref>[https://www.docin.com/p-1459297077.html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f>。
==视频==
===<center> 诸病源候论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引书》、《导引图》及诸病源候论</center>
<center>{{#iDisplay:r0153ybskll|560|390|qq}}</center>
<center>诸病源候论</center>
<center>{{#iDisplay:n0013uk5gv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