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增加 10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山西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1997年,其前身为 [[ 山西师范大学 ]] 电教中心。1998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2001年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系,2002年成立教育技术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2006年更名为 [[ 教育技术 ]] 与传媒学院;2012年开始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空中乘务方向本科生。2016年,更名为传媒学院,2017年,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总体布局的要求,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划分到教育科学学院。2020年开始招收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原播音与主持艺术空中乘务方向)。
学院现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3个 [[ 本科 ]] 专业,并招收影视理论与技术方向学术硕士研究生以及影视理论与批评方向 [[ 博士 ]] 研究生。
==学院简介==
现有在编教职工39人,其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实验师23人,有 [[ 博士 ]] 、硕士学位的教师31人。有 [[ 博士生导 师2 师]]2 人,硕士生导师6人。学院还聘请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著名主持人白燕升为客座教授。目前在校生1116人(截止到2020年5月)。
近年来,承担国家哲学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哲学 [[ 社会科学 ]] 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学院建有演播厅、虚拟演播室、平面设计与3D设计实验室、录音教室、音响实验室、非编室、摄影摄像实验室、CBT教室、空乘模拟舱、多媒体机房等多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456㎡, 拥有实验 [[ 仪器 ]] 设备1451件,总价值1370.8万元。有音像图书资料室1个,现有专业图书2000余种,3000余册,可同时容纳30余人查阅资料、学习。有期刊20余种,300余册,过刊1000余册,音像资料700余种,能够满足 [[ 教学 ]] 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专业简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4年。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采编、制作,能够在各级 [[ 电视台 ]] 及其它新闻媒体或文化传媒企业从事 [[ 媒体 ]] 技术与信息传播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4年。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播音与主持艺术基本知识与多种语言艺术表达技巧,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 [[ 旅游 ]] [[ 电信 ]] 、教育等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等语言艺术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培养目标: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为非师范类本科专业,学制4年。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 [[ 政治 ]] 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团结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适合民用航空 [[ 事业 ]] 需求与发展的空乘、地勤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专业===
====影视理论与技术====
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科学 [[ 教育 ]] 事业,能积极为 [[ 社会主义 ]] 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并熟悉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勤奋刻苦的钻研,获得并具备本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不仅能胜任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能胜任高层次文化艺术的管理工作。同时要求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并通过 [[ 国家 ]] 或省厅规定的外语考试,能够用来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及撰写论文摘要。
3. 具有健康的体魄、 [[ 健康 ]] 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
===博士专业===
====影视理论与批评====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献身 [[ 科学 ]] 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以影视创作传播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艺术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社会学、 [[ 历史学 ]] 、文化人类学、 [[ 美学 ]] 、传播学等相关学科领域。
3.在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内外 [[ 学术 ]] 前沿;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胜任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4.具有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团结协作的作风和 [[ 精神 ]] ,具有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学术性格,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 [[ 心理 ]] 以及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47,7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