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夏

增加 8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定難軍|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党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 (陝西)|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李仁孝|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 (西夏)|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蒙夏戰爭|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 [[ 番漢聯合政治 ]] ,以 [[ 黨項族 ]] 為主導, [[ 漢族 ]] 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 [[ 母党 ]] 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鐵鷂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 [[ 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以党項族為主的帝國,自南北朝時,居青海東南部的党項族強盛起來,隋唐時始內附中原,其居地置州、府首領拓跋赤辭受 [[ 唐王朝 ]] 賜李姓。唐初,黨項羌受吐蕃之威逼,請求內遷,在唐王朝的支持和協助下,自原居住地向西北方向大遷移,歷經百年之久才逐漸穩定下來。個部族的分布形成了以 [[ 夏州 ]] (陜西靖邊線)為中心的平夏部, [[ 慶州 ]] (甘肅慶陽縣) [[ 隴山 ]] 以東的東山部,橫山地區的南山部等聚居地。唐末因剿黃巢有功,受夏州定 [[ 難軍節度使 ]] [[ 統轄 ]] 夏州等五州地區,進爵 [[ 夏國公 ]] ,首領復賜李姓。二百年來統治著甘肅一帶,宋初,宋朝實行消弱藩鎮勢力的措施,威脅到黨項政權的生存, [[ 宋王朝 ]] 及時利用黨項政權內部承襲發生矛盾,迫使其獻出五州領土。夏州定難軍管內部之蕃落使 [[ 李繼遷 ]] ,結援 [[ 遼帝國 ]] 並完成黨項故土的任務。該靈州為 [[ 西平府 ]] 。後其子 [[ 李德明 ]] 繼位,在 [[ 李德明 ]] 在為期間(1004-1031),採取倚 [[ ]] [[ ]] 的策略,「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同時向遼,宋稱臣,一方面借助遼的威勢,又能獲得宋朝的賞賜,遼、宋也各為其利,對李德明竟相封王進爵。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病死,其子 [[ 李元昊 ]] 繼位。
[[File:pho01031.jpg |thumb|100%|center|是記錄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又稱蕃書或蕃文,目前總計共於6000餘字。<br>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20106 原圖鏈接] 來自 hk.chiculture.net]]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