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学

增加 4,5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凝聚力'''
 
由于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是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大学的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是一个高度分权的有机体,它既是"高度分权"的,以学术权力为基础,又是一个"有机体",在"高度分权"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大学办学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有一个共同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它集中地体现在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之中。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它必将把大学师生员工凝聚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为实现大学的崇高理想而顽强地奋斗。
'''教育力'''
 
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9 ·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哲学观", 使个体社会化",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使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文化的传承、内化和创新是教育"使个体社会化"的基础,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和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活动的崇高目标是促使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社会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的教育力主要来自"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文化育人"的科学理念、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通过文化内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过程之中。
'''创造力'''
 
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是大学的本质要求。大学创造力的主体是教授和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的创造力主要来自于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学术自由和文化机制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以及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在当代,大学的创造力不仅应当表现在大学培养的具有全球意识、较高文化品位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上,还应当表现在把大学建设成为为人类社会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国际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基地上。
'''影响力'''
 
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在当代,大学不仅应当走出"象牙塔" ,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积极主动地应对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广泛需求,服务于社会,更应当超越"象牙塔",发扬着眼未来和探究真理的批判精神,以自己创造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代表"社会的良心" ,给予社会发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前进。大学要求生存,求发展,办好学,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要创建一批世界级大学,最根本的是必须全面加强以大学人为主体和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基础的大学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水平和品位,不断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和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现状==
本章节内容以中国大学情况为主要说明。
 
===管理方面===
'''制度政治化'''
 
中国大学是学术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结合体,大学政治化还表现为对高校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办学上,20 世纪50 年代按照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办了很多专业性的院校,现在又学习西方一些大学的模式搞"大"而"全"的学校。
 
'''管理企业化'''
 
依照市场经济的逻辑来管理大学,中国大学的管理因此越来越企业化,其特点是将培养的学生界定为"产品",一切行为按"投入产出"的概念来进行,搞批量生产,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整齐划一,一切按"标准"进行考核。企业现在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利润把本应由企业完成的职业培训转嫁给了大学,大学由于实行了市场化再加上按企业模式管理教育,大学已变成了职业训练所,大学跟着企业转,设置相关的专业,培养相应的学生,目的就是使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单位,这样就可提高就业率,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要求。
 
===教学方面===
'''教学机械化'''
 
以市场化、企业化为逻辑的大学教学也变得机械化,其特点是将"教学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管理、考核标准的制定等无不体现出这种"刚性"的特点,形成一种教师是装配线上的"装配工",学生是装配线上的"零配件",管理人员是装配线上的"工头"的状况。
 
'''专业市场化'''
 
大学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按市场经济的需要来设置,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剥掉了文化品味的赤裸裸的利润追逐,对这个问题纽曼早就有过反驳,他指出:"有些人主张,教育应限于某个特定的狭窄的目标,应规定明确的任务,可以估量,也可以测定。付出多少代价就应以实物的形式得到多少回报。使教育及训练'实用'。'实用性'便成了他们的口号。他们沿着这样的逻辑自然会问:为大学而花钱,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师生方面===
'''教师浮躁化'''
 
教师真正潜心钻研学问的不多,真正将精力放在教学上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的不多,讲课只求完成年教学时数,相当一部分的人通过做其他事情来赚钱,学术腐败现象不断滋生。搞科研、发表论文这些所谓"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晋升职称,进而享受相应的待遇。
 
'''学生功利化'''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东西是否对今后工作有用,而不是出于探索自然、社会现象,积极入党的目的不是出于一种信念而是为了捞政治资本,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将学到的知识变为一种思考能力,积极热衷地考各种证书的目的是为了联系工作而不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大学贡献==
大学应给社会贡献一种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这种价值观是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所为来实现。20 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家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不能远离社会,但更重要的是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时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
 
中国大学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功利主义、人文精神的缺乏、信仰的危机。大学为社会服务不应理解为具体给社会搞了个什么或理解为培养出了学生就是服务社会并做了贡献,譬如现在单位挑选大学生看是否会用计算机、会外语、有什么特长等,这是将本该由企业去做的事转嫁给了大学,而政府又用就业率考核学校,学校再按市场的需要来培养人。在中国国外,各企业都有强大的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人员的培训等都是由企业来完成而不是学校。
 
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爱因斯坦创造出的广义相对论用了10 年时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传世经典理论《纯粹理性批判》用了12 年时间才完成,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由美国数学家怀尔斯用了8 年时间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得以证明⋯⋯。包括获诺贝尔奖的诸多成果的种种事例说明按大学的逻辑下培养出的人才能有此突出贡献,而市场经济的逻辑、政治的逻辑下的大学教育恐怕只能培养出一些功利性的人和职业性的人。
3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