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黎敏

增加 18,34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刘黎敏 ,1976年出生,武汉市人,| 圖像 = [[ File:刘黎敏.jpg|缩略图|居 国女子游泳运动员|[https://p1.ssl.qhmsg.com/t011be1c93321f98dad.jpg 原图链接]]] ,国际级运动健将,主项为蝶泳。}}
[[刘黎敏]],1976年出生,[[武汉]]市人,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主项为蝶泳。 她曾经多次获得 [[ 游泳世锦赛 ]] 的金牌。在1996年的美国 [[ 亚特兰大奥运会 ]] 中,刘黎敏在女子100米蝶泳比赛中,以0.01秒之差屈居亚军。1999年,刘黎敏退役后赴美国 [[ 内华达州 ]] 大学读书,取得硕士学位后,她进入该州旅游局工作,自己投资创办了高山教育协会。 =简介=2004年6月9日晚,前游泳运动员刘黎敏作客[[北京]]华奥星空网站。介绍她的昔日游泳生涯和在[[美国]]求学生活的经历。图为刘黎敏与网友畅谈。 刘黎敏(1976. — ) 女子游泳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武汉市人。1985年从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入选[[湖北]]游泳队。刘黎敏于1999年退役后到美国内华达州大学读书,取得硕士学位后,进入该州旅游局工作,自己投资在该州创办了高山教育协会。=早年经历=刘黎敏5岁开始学游泳,成名战是1994年的[[罗马游泳世锦赛]],她一人独夺得女子100米和200米[[蝶泳]]金牌,并与队友合作夺得4×100米混合游泳金牌,打破了世界纪录。在那一年,世界泳坛称刘黎敏为中国蝶后。 1998年刘黎敏到美国上大学,参加了两届全美大学生运动会,拿到三个冠军,一个亚军。那几年,刘黎敏并未退役,在美国边读书边跟美国的国家队选手比赛,又不断的回国参加全国大赛,从1999年到2000年,她的世界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二位。随后参加了[[悉尼奥运会]],但因伤病未能夺得奖牌。 正是游泳生涯的成功与挫折让刘黎敏领悟到了人生的很多哲理,也正是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她在美国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克服一切困难,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夫君是一名美籍犹太人,汉语名字叫[[夏互辉]]。是[[哈佛大学]]博士,曾在北京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多年,精通汉语。=获奖记录=1991年,城运会100米、200米蝶泳冠军 1992年,全国游泳(搜吧)锦标赛100米、200米蝶泳冠军 1993年世界杯游泳系列赛上海站200米蝶泳冠军;北京(搜吧)站100米蝶泳冠军 1993年,第7届全运会100米、200米蝶泳冠军 1993年,西班牙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0米蝶泳冠军 1994年,罗马世锦赛100米、200米蝶泳冠军;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1994年,广岛亚运会100米、200米蝶泳冠军 1995年,[[巴塞罗那]]国际游泳大奖赛200米蝶泳冠军 1995年,[[福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00米蝶泳冠军;200米蝶泳亚军 1995年,里约热内卢举行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200米蝶泳亚军 1995年,被评为“国内体育十佳运动员”,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第三届突出青年”、“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6年,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香港]](搜吧)站50米、100米蝶泳冠军;北京站50米自由泳、200米蝶泳冠军 1996年,[[天津]](搜吧)全国游泳冠军赛100米蝶泳冠军;200米蝶泳亚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00米蝶泳亚军 1997年,世界短池锦标赛200米蝶泳冠军 2000年,[[济南]]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达标赛200米蝶泳亚军 1993年来,连续5年被评为“湖北省十佳运动员”=三个“自我”=“肯定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我的运动员生涯可以这样概括。”世界冠军、武汉籍“女蝶王”刘黎敏这样对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的师弟师妹说。===肯定自我===刘黎敏这样认为,“肯定自我”就是失败后仍要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要放弃。刘黎敏表示,在她的游泳生涯初期,她也曾遇到过挫折,但她的态度是:“输了再来,可怕的是输了不敢再来。”===创造自我===作为中国游泳鼎盛时期的“[[五朵金花]]”之一,刘黎敏创造了自己运动生涯的辉煌,但她同时坦承,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1996年奥运会以0.01秒屈居亚军。她说:“这反而帮助了我成长,放弃了过去的荣誉,开始新的生活。”===超越自我===刘黎敏认为,以运动员的身份在美国留学是她超越自我的开始。 刘黎敏说,这一时期对她来说非常艰苦,因为她不仅要过语言关,学习文化课,还要参加训练和比赛。期间,刘黎敏两次夺得全美大学生锦标赛冠军。 当时,处于低谷的中国游泳队要求刘黎敏复出参加悉尼奥运会,她不得不在美国接受她的教练[[赵戈]](后来的国家队总教练)的训练计划,晚上通过电子邮件向赵戈汇报训练情况。她表示,这段时间她的训练完全是自觉和自律的。=运动生涯=“有时候觉得好惨啊,但我适应得很快”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后,刘黎敏离开了中国游泳队,准备进大学学习。经朋友帮助联系,美国内华达州州立大学雷诺学院愿意向她提供全额奖学金,条件是刘黎敏必须代表学院参加全美大学生游泳锦标赛,这样刘黎敏就于1998年8月到了美国。 回顾初到美国的日子,刘黎敏说:“那时,我的确满辛苦的,又要上课,又要参加训练,每天睡眠时间只有5、6个小时。”美国大学生选手的作息安排和国内不一样,国内游泳队员不出早操,一般是早上7点多起床,然后吃早饭,8点半去游泳馆,9点多开始训练,而美国大学生选手要出早操,一般是5点半起床,6点到7点半出操训练,然后用早餐,9点钟上课,有时候因为训练结束得比较晚,为了不耽误上课,早餐也只好放弃。下午2点到4点还有一堂训练课。晚上则是在图书馆里做作业,或是在公寓里看书。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刘黎敏不得不在晚上突击英语,往往要学到夜里11、12点钟方能睡觉。 最令刘黎敏难忘的,是那条从公寓通往游泳馆的蜿蜒小径。她说:“雷诺学院的游泳馆建在一个小山坡上,从我住的公寓到游泳馆大约需要走10分钟,有时候,教练会开车接我们去游泳馆,但多数时候是我自己走过去。”寒冬腊月,天地间还是漆黑一团,形单影只的刘黎敏已经踏上那条蜿蜒小径。脚下是滑腻腻的积雪,有的地方还结成坚硬的冰碴,扑面而来的是干冷的寒风,到游泳馆之前,要通过一个小天桥,为了防止滑倒,每回过天桥时,刘黎敏都小心翼翼地扶住天桥的栏杆。在我采访她时,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有好几次我脑海中都闪过‘好惨呀’这样的念头。” 不过她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说到这一点,刘黎敏显得颇为自豪。“虽然我也喊苦啊累啊,不愿意出早操,但是每天早上还是得起来。我也说不清我是什么时候开始适应这种生活的,反正蛮快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等待环境适应你,你必须去主动适应环境,适应得越早,你就活得越顺畅。” “美国‘硬件’强,中国‘软件’好”<ref name="3158财富湖北">{{cite web |url=https://hubei.3158.cn/20140805/n1614619803925.html |title=刘黎敏之“美国‘硬件’强,中国‘软件’好”| accessdate=2014-08-05}}</ref> 有了在美国近两年的训练比赛经历,刘黎敏对中美两国游泳状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她认为美国“硬件”强于中国,但是中国“软件”要比美国好。她说:“美国是世界游泳大国,游泳池内的设施都很完善。比如雷诺学院,在美国只是一个中小型大学,可运动项目却发展得十分齐全,有网球场、棒球场,还有一个能坐一万多人的大体育馆。 学校建有网球队、滑雪队、篮球队、女排队、橄榄球队,游泳池,也有室内游泳池和跳水池,水温常年有保证。不足的地方是他们的专项力量训练设施不如国内,他们那儿没有专项铁片拉力器,这是我们中国游泳选手喜欢使用的一种训练器械,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健身房,我们凭着学生卡,可以随便进去练习。这是他们的硬件强于我们的地方。 但是他们的软件就是教练员的水平不如我们。我到美国后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他们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如我们国内教练高,因为他们大多 既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所学的专业也不是体育专业,往往学的是心理学或其他专业,所以他们对一些技术问题了解得不是很透,甚至还不如我了解得多。 另外一点就是他们指导训练时比较随意,没有一个周密的计划。高兴了,让你游一个3000米,不高兴了,让你冲几个50米或100米就完了。不像我们国内教练,对运动员的了解非常细致,照顾也非常周到。” 至于后勤治疗保障工作,刘黎敏认为美国也不如国内。她说,美国运动队里没有专门的按摩师,只有一个[[训练室]](trainroom),在里面服务的多半是一些略懂一点体育医疗常识的大学生。如果你在训练中扭了腰或是伤了肩,到那里进行治疗,他们会“啪”地给你一袋冰,让你裹在伤痛处,就完事大吉了。不像中国游泳队,队里有专门的按摩师,每次比赛完,按摩师都会为你进行全身按摩,常常要按摩一两个小时,直到你全身肌肉完全放松为止。 不管我让她游什么项目,她从来没有输过 美国游泳以比赛为主,用比赛带动训练,刘黎敏对这一点体会很深。她说:“原来我在国内的时候,一年只有两次比赛,上半年是全国游泳冠军赛,下半年是全国游泳锦标赛,每次比赛要持续4到6天,时间拉得很长,赛前我们要做很系统的准备,比赛时,我只游两个项目,100蝶和200蝶,就是加上预赛,也只下4次水,平均每3天下两次水,强度不算很高。而在美国比赛次数比国内起码增加了3、4倍。他们的游泳赛季通常从每年9月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期间大大小小有11到12次比赛,每次比赛,长的比3天,短的只有1天。由于队里人手不足,我除了游我的主项100蝶、200蝶外,还要游200自、400自、200仰、200混,还有几个接力项目,算下来3天比赛要下12次水,强度比国内大多了。” 在美国,除了[[全美大学生游泳锦标赛]]([[NCAA]])外,还经常举行两所大学的双边对抗赛。雷诺学院就经常与加州的[[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还有其他大学进行双边比赛,强度比全美大学生锦标赛更高。 刘黎敏对我说,这种比赛往往是早上7点钟在学校集合,然后乘车去加州,到达目的地时大约是中午11点钟,面包车直接开到游泳池边,下车歇一会儿,就开始做准备活动。中午就吃点水果、香蕉,加一个面包圈,一袋软饮料。1点钟开始比赛,比赛完就3点多了,然后穿好衣服,到就近的快餐店吃点东西,就乘车往回赶,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算起来,赛完2个多小时,却需要在外面奔波15个小时! 我不感到尴尬,我只感到自豪  刘黎敏说:“我们在美国的时候,和游泳队的大部分队员相处得很好,她们认为我们很有礼貌,说我们很NICE(好),但也有个别美国选手很傲慢,总想压我们一头,我们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如果有人想欺负我们,我们也决不退缩。” 在[[雷诺学院]]游泳队中,有个叫[[苏珊]]的美国女队员,生得高高大大的,总是带着一种盛气凌人的派头。苏珊原来是游仰泳的,自从中国队员到那里后,成绩超过了她,她就产生妒忌心理,认为中国队员抢了她的风光,总是找中国队员的碴儿。她在队中散布中国选手游得快是因为服用了兴奋剂,正好美国报纸上刊登了美国选手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报道,刘黎敏就拿着报纸对她说:“瞧瞧,你们美国选手才真正服用兴奋剂呢。”比赛的时候,虽然是一个队的,可是苏珊等几个人故意大喊“USA!”刘黎敏等几个中国队员就对着她们大喊“CHINA!” 有一次,全队去加州比赛,教练开车,刘黎敏和原来中国游泳队的队友罗萍坐在司机座后面,另一名原中国游泳队队员孙嘉玲坐在司机旁边的座位上,三个人一路上用中国话聊天,谈得津津有味,坐在后面的苏珊看了心里很不舒服。回来的时候,苏珊让[[孙嘉玲]]坐到后面去,理由是她要同教练说话,免得教练打瞌睡。孙喜玲让她坐在前面,可是苏珊得寸进尺,又让刘黎敏和罗萍也坐到后面去,换她的同伴坐到前边。刘黎敏火儿了,站起来大声同她争执说:“为什么要我们到后面去?”苏珊很蛮横地说:“我要同教练说话。”刘黎敏说:“你们要说话可以坐到后边说,我来开车。”苏珊理屈词穷,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她原来的座位上去了。 苦是一种习惯,你习惯了,就不觉得苦了  1999年夏天,是刘黎敏留学生活中最为艰苦的时期。学校放假了,她只好到外面找公寓住。由于学分不足,她在假期还要上补习班,一天两节课,同时,为了准备参加8月份举行的全美游泳锦标赛,训练也不能中断。当时学校的游泳队已经停训了,她就每天早晨6时起床,到附近一家只有4条25码泳道的小俱乐部训练,8点钟返回公寓,赶班车到市中心,再乘8点半的公交车到学校上课,一直上到12点。中午草草吃点三明治什么的。下午2时至4时,学校的游泳池开放,再训练2个小时,然后搭朋友的车返回公寓,晚上做作业。 刘黎敏说:“那段时间,[[罗萍]]和孙嘉玲都已将主要精力放在功课上,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训练,训练时连掐表的人也没有,我只能每次游到池边后,赶紧扒住池边,看墙上的大钟计算时间。短池练过一段时间后,要改长池(50米大池),我又换了一家俱乐部。有时到俱乐部时,俱乐部还没有开门,我就从在外面等候,最长的一次等了一个多小时。当时就我一个人整日在外面奔波,确实觉得很辛苦,很累,但是回过头来看,也没有什么。苦是一种习惯,你习惯了,就不觉得苦了。” 如果我放弃这次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 刘黎敏到美国以后,一直同教练赵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赵戈教练几乎每天都通过电子邮件遥控指导她的训练。刘黎敏在全美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中成绩不错,有人帮她做了计算,这两项成绩都能排进世界前几名。当时,正值中国游泳处于低谷时期,赵戈教练给她发去电子邮件,让她继续抓紧训练,到8月份的全美游泳锦标赛上再检验一下,如果成绩好,就准备回国参加奥运选拔赛,刘黎敏立刻就同意了。 刘黎敏说:“1996年奥运会我以0.01秒之差输给美国运动员[[范·戴肯]]后,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1998年8月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我觉得我是退役了,但我又重新站起来了,我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这是我在美国独立生活两年后的最大收获。我已经24岁了,在中国游泳队中是年龄最大的队员,运动员的寿命是很短促的,奥运会对我来说可能就是最后一次机会,我能抓住它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不知道我在奥运会上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不愿将来有一天,当我回想起我曾有过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可是我放弃了,那样我会悔恨一辈子。”=人物感言=刘黎敏:我从五岁半开始学游泳,在湖北武汉市,它是在长江边上,傍山依水,天然环境比较好。我开始学游泳,并不是最开始选的是蝶泳,最开始教练让我学仰泳,七、八岁的时候,某一天游的时候,突然对蝶泳特别有兴趣,游起来特别带劲,对小孩儿来讲,蝶泳是很困难的,但是他发现我游得很起劲,就练这个了。七、八岁的时候,就决定我游蝶泳。 刘黎敏:当时湖北的确是出了很多奥运会冠军,但是游泳项目上来讲,之前就有一个亚洲冠军,最好的成绩。对于我来讲,如果我小时候从小学游泳,打下参加奥运,为国争光的目标不太可能,还是小孩子,肯定就是喜欢,才进入的体育运动。八、九岁的时候,看奥运会,当时是中国第一次转播,那时候特别激动。 刘黎敏:当时我了解奥运会的时候,这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启发,一次新的认识,你成了运动员了,你将来的目标就是向奥运会发展,从那个时候才开始觉得有一点印象,慢慢的,当你一段一段的发展,拿儿童组的冠军,少年组的冠军,慢慢进省队,视野宽广了,参加城市比赛,才会有这种想法产生。 刘黎敏:有点关系,我的身材条件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训练肯定是最棒的,我完成的成绩,我的毅力在当时来讲,这就是我的特长,我能比人家更刻苦,我能想到人家做不出来的动作,包括我能理解教练给我的一些动作、技术的改正。很多时候,往往一个队员,在教练给你改技术的时候,他不能领略,或者是他领略起来了,不能接受,他觉得做着很别扭,他会放弃。 刘黎敏:我可能言语是无法来形容的,毕竟是八年以前的事情了,某些时候心里会有一些感触,但是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当时的我可能是比较伤心的,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你处于巅峰期的时候,奥运会的冠军等于是你运动生涯的顶峰,对于[[中国]]的舆论,或者是社会的舆论看法来讲,除了奥运会冠军是真正的冠军之外,不管你拿到奥运会的银牌还是铜牌,你都是一个失败者,当时我就是一个失败者,我没有体会到去奥运会的喜悦,我更多的体会到老天对我不大公平,我运气不好,这是一句让我可以安慰的话。=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