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嗣涔

增加 975 位元組, 2 年前
特異功能的真實性
===特異功能的真實性===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李嗣涔的[[特異功能]]研究涉及到可以手指識字的中日混血女學生高橋舞 <ref>[http://khejokrinpoche.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9208.html 人體身心靈科學]</ref> 。在一次[[TBS電視台]]主辦的節目中,美國魔術師和超自然現象調查員[[詹姆斯•蘭迪]]認為高橋舞於實驗中作弊 <ref>{{zh-tw}}[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r/29/today-o5.htm 美國魔術師蘭迪揭發高橋舞作弊]</ref> 。儘管詹姆斯 蘭迪提出了質疑,但TBS電視台最終的播放仍然捨棄失敗的部分,以高橋舞的完美測字為結局 <ref>[http://dagmar.lunarpages.com/~parasc2/en/amazrand.htm Amazing Randi In Tokyo: Japanese TV Censors]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30073436/http://dagmar.lunarpages.com/~parasc2/en/amazrand.htm |date=2012-01-30 }}</ref>。另一次在美國也被抓到以魔術手法作弊<ref>[http://novus.pixnet.net/blog/post/21690675-%E6%89%8B%E6%8C%87%E8%AD%98%E5%AD%97%E7%96%91%E9%9B%B2 手指識字疑雲]</ref> 。另一次在美國也被抓到以魔術手法作弊。李嗣涔說,手指識字研究也曾經過不同學者驗證。1999年,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主任陳建德等十多名臺大、清大及中研院物理學者曾受邀"參觀"高橋舞手指識字的過程,但不得檢視實驗者自備的道具,來賓被安排的觀察位置(即觀察角度)亦不許調整。他和陳建德合作的手指識字論文,曾刊登在「國際照護期刊」;他和電機系另一名教授用核磁共振攝影,測量手指識字時腦部的功能變化,也在全球最重要的功能性核磁共振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證明研究絕非「偽科學」。李嗣涔表示,高橋舞接受別的物理系教授測試時也曾失敗,主因在於人是情緒的動物,一旦包裝紙條等測試方式改變,都要經適應期才會恢復原有能力 <ref name="ID=203407">{{cite news |url= 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203407#ixzz1l3JzpHCb |title= 談特異功能 李嗣涔坦然 |date=2009-07-14 |quote=}}</ref> 。陳建德則指出,他見證高橋舞的手指識字成功率超過九成五,物理系教授不應因她失敗過就全盤否認;任何人都不應以實驗沒有百分之百成功,就完全否定實驗成果,否則人類科學不會進步。<ref name="ID=203407" /></p><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自2004年起,李嗣涔在氣功、特異功能與資訊場的研究方面認為資訊場與[[俄國人]][[理論物理學家]]所描述過的[[ 撓場]] 性質相近,而於近期往這方向研究中,以[[ 水晶]] 及功能人進行撓場的發射與接收等測試。有過論文與書籍,認為撓場是有爭議性的研究,其研究者的學術地位亦為人所議論。而認同撓場理論的李嗣涔在臺灣大學校長遴選時也造成一定的風波。 1998年俄國科學院成立了一個對抗偽科學研究的特別委員會,其領導人Edward P. Kruglyakov博士曾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證明Shipov博士所做的撓場研究為偽科學 <ref name="tffraud">{{en}}[http://www.skeptik.net/mirror/professor/tffraud.htm 俄羅斯科學院揭發撓場的偽詐]</ref> 。此外,在楊信男登於2007年3月份科學月刊的信件指出:「李嗣涔坦承他不清楚Shipov的理論,但一直堅信Shipov的扭場就是他自創的資訊場,可是卻從不提及俄國科學院對Shipov扭場理論調查的結果,對俄國科學院指出其理論謬誤視而不見,明確違反了科學研究者應有的基本態度,和公正原則中的「避免因主觀立場影響研究結論」」。</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