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次編輯
變更
赵文魁
,無編輯摘要
}}
== 人物 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赵文魁'''</big>,字友琴,浙江绍兴人,1873年生,祖上业医,三代御医。至赵文魁时已居住北京九代,皆以医为业。从其祖父起即入太医院供职,其父赵永宽为光绪前期御医。赵文魁幼承庭训,少年时代即在其父赵永宽的指导下颂读中医经典。</p>
== 人物 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1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遂承家学,继父业而进入太医院。后被晋升为太医院院使,主管太医院事务。宣统年间,又被赐头品花瓴顶带,兼管御药房、御药库。1924年,太医院解散后悬壶京门,堂号"鹤伴吾庐"。每日患者盈门,疗效颇佳。上世纪30年代初,京都痧疹猖撅,即猩红热。他日夜应诊,出入于病家之中,不幸身染疫疾,以致早逝。</p>
==著作==
<p style="text-indent:2em;">《赵文魁医案选》、《文魁脉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魁脉学》及《赵文魁医案选》今日已属难觅,而海内外求之者甚众。脉学、医案密不可分,为了体现知行合一的精神,此次合订为《文魁脉学与临证医案》</p>
==学术思想==
<p style="text-indent:2em;">赵氏身为御医,出入宫内,多以脉诊论病定夺,故于脉学一道,致力最深。他认为,凡病皆根于内而形诸外。症或有假不可凭者,而脉必无假而诊知其本。故若能于诊脉上痛下功夫,则临证诊治必能切中病机而无误诊误治之虞,逐步形成了辨脉求本的独特学术思想。其治杂病,注重祛邪。他博采众家,学验识广,师古而不泥古,在脉学、温病、杂病等多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如他认为,透热转气一法,可贯穿卫、气、营、血治疗的各个阶段。他精究李时珍脉学,以表、里、虚、实、寒、热、气、血八纲统领27脉,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浮、中、按、沉诊脉四法,突破古之定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