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科尔

增加 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1930年4月3日出生于 [[ 德国 ]][[ 路维希港 ]] ,德国政治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总理 1982年至1998年,赫尔穆特·科尔任德国总理,是俾斯麦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1973年至1998年,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主席。2017年6月16日,赫尔穆特·科尔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
1982年至1998年,赫尔穆特·科尔任德国总理,是[[俾斯麦]]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1973年至1998年,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主席。2017年6月16日,赫尔穆特·科尔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
1969年-1976年任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总理。后任当时为反对党的基民盟领袖(当时执政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并进入德国联邦议会。
1982年10月11日,科尔通过不信任投票的手段战胜对手 [[ 赫尔穆特·施密特 ]] (Helmut Schmidt)成为总理。这也是战后唯一一个通过这种方式上台的德国总理。1998年德国社民党在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10月27日,科尔的总理职位由 [[ 格哈德·施罗德 ]] 接任。科尔是俾斯麦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德国总理。
===生平===
===少年时代===
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1930年4月3日-)出生于德国的路德维希港。 科尔的父亲汉斯·科尔(1887年出生——1975年)是巴伐利亚州财政部的一名公务员,母亲Cäcilie(1890年出生——1979年)。整个家庭属于保守派类型,全家信奉罗马天主教。科尔本人是全家的第三个孩子,他的一个哥哥被二战夺取了生命。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虽然科尔加入了空军防空志愿组织,但却从来没参加过战斗。他的幼年时期几乎是在路德维希港市的Hohenzollernstraße大街度过的。他在那里就读了小学(Ruprechtschule)之后进入了 [[ 马克斯 ]] [[ 普朗克 ]] —文理高中就读。
===青年时代===
1950年科尔来到 [[ 法兰克福 ]] 上大学,学习法学。1951年他转学到 [[ 海德堡大学 ]] 学习历史、社会科学。 到1956年毕业后,科尔到海德堡大学的阿尔弗雷德—韦伯—研究院(Alfred-Weber-Institut)做了一名助理。1958年由于他在Walther Peter Fuchs(1905年出生——1997年)研究的一篇工作课题《1945年后普法尔茨的政治发展、产生的党派(Die politische Entwicklung in der Pfalz und das Wiedererstehen der Parteien nach 1945)》,科尔获得了哲学博士头衔。随后进入路德维希港钢铁铸造厂的管理层,担任助理职务。1959年任路德维希港化学工业协会的负责人职务。
===政治生涯===
1946年当科尔还是学生时就已加入基民盟(CDU),不久之后的1947年他还在家乡路德维希港建立了德国青年联盟(Jungen Union——JN)。在读大学时,便开始施展他的许多政治活动。1953年他成为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基民盟(CDU)经济工商业协会会员,1954年担任 [[ 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 青年联盟(Jungen Union)代理主席,1955年成为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基民盟(CDU)高层成员。1959年担任路德维希港地区基民盟主席,1960年——1969年成为基民盟联邦高层成员,1969年担任基民盟联邦代理主席。这其中对赫尔穆特·科尔提供最大资助的是:依靠二战、纳粹积累起财富的工业资本家 [[ 弗里茨·瑞斯 ]] (Fritz Ries)。
===担任州长===
当科尔在1966年被选为莱茵兰-普法尔茨基民盟(CDU)主席后,他被确定为在任 [[ 长Peter 长]]Peter Altmeiers的继任者。在州选举结束后,结果Altmeiers被再次选为州长,但是在1969年5月19日,科尔接替他当选州长。在科尔执政期最大的施政决定是:实行区域改革、建立了 [[ 特里尔——凯撒斯劳滕大学 ]] (即:今天的特里尔大学、凯撒斯劳滕工业大学)。1971年科尔开始竞选基民盟(CDU)主席,可惜败给了当时的Rainer Barzel。1973年就在Rainer Barzel对当时现任总理 [[ 维利·勃兰特 ]] 进行不信任案投票仅仅一年后,科尔取代Barzel成为基民盟主席,并一直将任职期记录保持了25年——直至1998年11月7日。
===反对党领袖===
在1976年进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科尔被第一次推举为CDU党内总理候选人。虽然在这次选举中基联盟(CDU)、基社盟(CSU)以48.6%的微弱略势败给了社会自由联盟(Sozialliberale Koalition),但这个大选结果却是基联盟/基社盟截至目前第二高的投票记录。大选后科尔继续担任州长职位同时在位于波恩的德国联邦议院担任基联盟/基社盟组成的反对党领袖。1976年12月2日Bernhard Vogel成为他的继任者,担任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长。当大选失败后基社盟(CSU)决定取消与基民盟(CDU)的联盟政策,同时科尔反对基社盟(CSU)主席 [[ 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 ]] (Franz Josef Strauß)他进行这项措施。在1980年进行的联邦大选中科尔必须为施特劳斯竞选联邦总理让路,因为大选后科尔继续担任反对党领袖,而施特劳斯回到巴伐利亚担任州长。科尔从1976年——2002年一直担任德国联邦议会议员。
===总理===
  1982年9月17日,在时任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施密特政府(社会—自由—联盟)产生了分裂之后,其主要源自于双方对未来德国联邦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在1982年9月20日,自民党(FDP)同基联盟、基社盟(CDU/CSU)讨论组成新的联盟。这次诱因是由于自民党(FDP)内部成员Otto Graf Lambsdorff修改的一份战略草案中包含有关于改革就业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计划。
  1982年10月1日,联邦议会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有计划的不信任动议将时任第六届德国总理 [[ 赫尔穆特·施密特 ]] 弹劾,科尔被提名为德国联邦总理。德国联邦外交部长的人选同之前的社会—自由—联盟内阁相同,由Hans-Dietrich Genscher(FDP)继续担任。在自民党(FDP)内部,很多人对这次联盟倒戈非常有异议。因为在1980年举行大选时自民党(FDP)承诺(组成共同联盟对社民党(SPD)有益)这件事情上,被指责缺少材料性的证明,但这一点在形式上却是符合宪法。此外,因为科尔的总理身份并非由正常的联邦议会选举产生。所以为了去除掉这一缺点,科尔实施了一个十分有争议的处理措施:在联邦议会设置了一个,将在1982年12月17日表决的对他的信任案投票。当政府联盟在这之前一天可能已经获得了已经对《1983年联邦预算案》通过,他们也将得到与政府联盟代表协商后的多数票,因此即将到来所希望的结果是:如果联邦总理没有得到多数票,将建议联邦总统解散议会。在经过长时间的踌躇之后,联邦总统 [[ 卡尔·卡斯滕斯 ]] 决定在1983年1月解散联邦议会并倾向于在1983年3月6日从新进行大选。与此同时,一些议员代表对此上诉到联邦宪法法庭。但是,这个解散联邦议会的决定符合宪法的规定。
担任总理职位的第一年
  第一年的总理任期中科尔排除了一切和平运动所带来的阻力,坚决实施了上届施密特政府确定的《北约革新决议》。
  1984年9月22日科尔同法国总统 [[ 弗朗索瓦·密特朗 ]] [[ 凡尔登 ]] 战役纪念遗址会面,共同纪念双方在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科尔的那张数分钟握手的照片被视作德——法两国关系调和的标志。这之后的几年中,科尔同密特朗被形容为拥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他们共同将:《欧洲合同军》(Eurokorps)和ARTE电视台等项目带入轨道,以及经德法双方共同协作,缔结了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起到进步作用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之后引入欧元的政策。
  由于科尔也卷入了,弗利克康采恩集团向德国政治家秘密设置的账户中非法汇款的弗利克—丑闻案。在这之后,科尔对由联邦议会和美因茨市议会组成的调查小组叙述了不实(以其经验他认为:这是向Staatsbürgerlichen Vereinigung 基联盟(CDU)内部协会捐赠以采购设备)。最终,科尔仅仅因一个由 [[ 奥托·席利 ]] 提出上诉的虚假陈述罪名被传唤。不久科尔的党内朋友Heiner Geißler帮助他,在公开场合说:“他有了个幸福的低潮”(er habe wohl einen „Blackout“ gehabt)
  1984年1月24日,科尔在 [[ 以色列 ]] 国会引用Günter Gaus的一句话“宽恕这些后代”(„Gnade der späten Geburt“)。
  1985年5月5日,科尔与 [[ 美国 ]] 总统 [[ 罗纳德·里根 ]] 一同向位于Bitburg的士兵墓地敬献花圈。之后在德国、美国部分公共场合激烈讨论了这次鲜花的行为,因为那里还同时埋葬有武装党卫队的成员。
  在1987年的联邦大选中,科尔继续保持了连任。社民党(SPD)方的总理候选人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长约翰内斯·劳。
  在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选的过程中,科尔首先于3月1日宣布成立由其担任主席的“德国统一内阁委员会”,随后又成立了由各党议会党团领袖组成的“议会统一委员会”,以利听取各方意见,实际是要对民德全面开展统一攻势。更为突出的是,从1990年2月初到3月中旬民德大选,科尔曾六次进入民德发表讲话,支持民德的“德国联盟”在大选中获胜,最终科尔如愿以偿。从此,民德新政府按照科尔政府的意图把统一作为它存在的唯一目标,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在1990年5月18日与 [[ 东德 ]] 签署了关于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政府条约。针对联邦银行主席Karl_Otto_Pöhl的阻力,科尔通过在工资、收入、房租以及退休金领域使东德马克(Mark der DDR)按照1:1的比例兑换西德马克(D-Mark)。不久之后,由于这一政策的推出,被证明东德企业承受了沉重的负担。然后科尔同外交部长Hans-Dietrich Genscher一同合作与二战四大战胜国进行了二加四会谈(Zwei-plus-Vier-Gesprächen),最终达成了在《二加四条约》(Zwei-plus-Vier-Vertrags)形式下实现两德统一、北约驻扎在统一后的德国。
  德国的统一对科尔之后的总理轨迹起到积极的影响。因为之前,1989年科尔在位于不来梅召开的党代会艰难的实现了将党内“异己”如:Heiner Geißler, Rita Süssmuth und Lothar Späth一一排除的目的。
===政治生涯亮点===
   施密特在当政期间因其出色的口才被政敌称为“大嘴施密特”。他的经济学才华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他和法国前总统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美国前外长亨利·基辛格是好友。他与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于1975年共同发起经济峰会(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前身)。第一届峰会在Ramboillet城堡举行,聚集了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的政府首脑。 施密特支持核能建设,并直到现在始终坚持这一观点。
===家庭情况===
   科尔与他在1948年就认识的一名外语秘书Hannelore Renner(1933年——2001年)结婚,婚后拥有两个儿子瓦尔特·科尔(1963年出生)皮特·科尔(1965年出生)。 
  2001 2001 年7月5日科尔68岁的妻子Hannelore自杀身亡。自杀原因据推测可能由于多年患有日光性皮肤炎(Photodermatitis)皮肤病。
  2004年3月4日,正巧在他离开总理职位的5年半的那天。赫尔穆特·科尔推出了《回忆录》的第一部分,记录“1930年——1982年”,在这里详细阐述了从1930年开始知道他第一任总理任期开始前的事情。2005年11月3日出版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从1982年到1990年的执政期。2007年11月16日出版是直到1994年的执政期。目前,第四部正在筹划中。在2007年的春天和秋天科尔经历了两次大的膝盖手术,在手术中他被换上了人造关节。当他在2008年秋天在家中一次严重的摔伤事故造成颅脑外伤后,他仍处在恢复期。从此在公开场合出现时他都使用轮椅。对于摔伤事故后的艰难时期,他说:“如果没有我的太太,我现在不会仍然活着,如果她未曾陪伴在我的身边,这会是我生命中的重大损失。”
  2008年5月8日在 [[ 海德堡大学 ]] 医院的一间小礼堂,科尔同他在2005年正式确定关系的女友Maike Richter(1964出生)结为夫妇。男伴郎中有德国著名的媒体集团总裁Leo Kirch、图片报总编Kai Diekmann。婚后Maike Richter改名为Kohl-Richter,她是1994年——1998年间在总理府的经济部任职期间同科尔结识的。在1998年格哈特·施罗德大选获胜后,她转为担任CDU的经济顾问。由于她曾经担任德国经济周刊的记者,Kohl-Richter目前作为领导任职于德国联邦经济科技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地区经济政策、城市建设、管理处。
  2011年年初,柯尔之子 [[ 华特 ]] .科尔出版了关于其父亲的自传,于书中指出其母亲晚年因患忧郁症而常有轻生念头,并多次强调科尔对于家庭的漠不关心,使得最终愤而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他在书中强调“他(柯尔)真正的家是基民党,他娶的不是我妈而是党”。柯尔惯例从不向其子的书籍作出任何表态,评论家曾说,柯尔常会逃避和延迟做重大决定。
  赫尔穆特·科尔现在居住在首都柏林和路德维希港的Oggersheim区。
1,3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