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6
次編輯
變更
胡旦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胡旦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胡旦.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胡旦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胡旦.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64038&sid=8138133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64038&sid=8138133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955年
| 出生地点 = 渤海(今山东惠民)
| 逝世日期 = 1034年
| 国籍 = 中国北宋
| 别名 =
| 职业 = 尚书户部员外郎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后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生平简介==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
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吕状元后,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胡旦家境贫困,死去无钱安葬,只得停棺房内,胡旦生前一好友上报朝廷,朝廷遂赐钱二十万,使胡旦入土为安。
'''最自信的状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
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
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遵旨荐寇准'''
真宗时拜吏部侍郎,后以病请辞,遵旨荐寇准以代己职。
==个人作品==
'''作品名录'''
胡旦喜读书,失明后,仍令人朗读经史。晚年臧否人物,议论时政之病人依旧,被时论所鄙薄。胡旦学识渊博,著述甚三,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讼》、《唐乘》、《家传》三百余卷传世。
曾制一大砚,方五六尺,上刻"胡旦修汉春秋砚"字样埋入地下,以传后世 。
'''《义门记》'''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运化,天之全功也;刚柔成形,地之全德也;仁义厉教,人之全行也。
故古之圣王,则乎天,法乎地,理乎人。尧舜帅天下以仁,汤武帅天下以义。义也者,仁之基、行之本也。所以敦九族、协万邦、厚人伦、美风俗者也。周德方盛,文王化行,关雎乐而不淫,螽斯仁而不姤,子孙众多,流于歌咏。其诗曰:"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内崇亲戚,外树声教。声教所被,由家而国。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然战国亡亲,秦废诸子,汉灭亲王,魏则聚邺以终亡,晋则分藩以篡弑,迨夫隋唐失纲,皆无足尚我太宗圣德隆盛,人民亲睦。
匡卢崔巍,号为南障。山高水澄,秀甲他郡。钟英陈氏,代生伟人,累世同居,历朝旌表。孝弟蔼于家门,义声彰于邦国。
按其宗谱:自汉太邱实公历晋太子洗马;逵公十四世为宜都王叔明;叔明五世孙兼举唐玄宗朝进士,为右补阙,赠秘书少监;兼子京进士及第,官至给事中,集贤院学士,乏裔,子以从子褒为嗣,仕盐官;褒子灌,为高安县尉;灌子瓖,避难于泉州;生伯宣,隐居卢山,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屡徵不出,就拜左侍郎;其孙旺,从徙居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
青生六子(注:伉、侍、仲、俛、伟、伸),六子生十九(注:伉五子,侍无子,仲三子,俛三子,伟五子,伸三子),十九生三十(注:伉五子生十一子,仲三子生六子,俛三子生五子,伟五子生八子,伸三子生六子,凡三十六?),自是家益昌,族益盛矣。
仲之子崇,乃立家法垂示将来。故自序云:我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遗训,代传孝弟,业继典坟。由是子孙益多,上下和睦。然云礽既远愚不同,苟无敦睦之方,虑乖孝友之训。今绳之以规矩,则序之以尊卑之分。
推功任能,惩恶劝善,下令子孙世守家规,永敦和睦。于是立主事以专家政,置库司以掌家财,立庄长以督租赋,勘司以序男女,家塾以教童稚,道院以业焚修,巫祝以备祷祈,医师以供药石,匠作以资器用,辟书院以待学者,构廨宇以奉公门,其余酒浆盐米之储、衣履笄箱之用、三时饮食之节、四时晏会之期、长幼出入之仪、晨昏定省之礼、婚姻吊丧、送往迎来、凡诸纤悉莫不周详。
然而赃获不入其门,鹰犬不为其玩,天文图识之学弗精,纵横诡谲之谋弗尚,商贾营贩之利弗习,娼优赌博之徒弗近,室无私财,厨无别馔,子弟知教,内外如一。于时,崇为江州长史,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简注:
宗法之行,始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戍(注:即公元890年)也,至衮为江州参军,试太常寺丞,奉礼部郎,直至南唐李昪旌表孝弟,标揭门闾。于是陈氏特立义门,义门之立,始于李昪丁酉(注:即公元937年)也。
昪卒煜立(注:昪卒璟立,璟故煜立。),又蠲其沿徵科役。开宝末(注: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即公元975年),太平兴国七年(注:即公元982),右补阙直史馆张齐贤为转运使,奏言"陈氏屡世义门,全家孝行,在煜时尚蒙蠲恤,于圣朝岂令徵收?宜免本户沿徵杂派,庶彰大化。"
上可其奏。淳化初,殿中丞相唐戬理江州事,又奏"陈氏一宗骨肉千口,近年乏食,饥贫难济,请每春贷粟二千石以赡之,(俟丰年还官)"。(诏可)。
至道中(注: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即公元995-997年),太宗遣内侍裴愈赍御书散三吴名山寺观,德义之家皆赐一本,陈氏所得凡三十三卷,藏于家。愈复上《陈氏家法》二篇,太宗曰:"天下有此人家,真良家也!"敕愈送史馆缮写,赐王公各一本,使知义门传家之法。
愈遂言:陈氏每岁租米四千斛,距江州二百余里,舟车不通,常告二千斛脚值。若就德安仓输纳,以充军马驿料,则天恩加惠义门者厚矣。太宗许之。
衮立义门坊;昉主家三十五年;崇为长吏;勋为蒲圻令;玫为德化令;礼为吉安令;衮为司户参军;昉为太仆少卿;恭为洪都掌书院;密知武阳事;皆为衣冠之俊者也。秩为都知兵马使;让为衙前兵马使;缪、渥、蔼为节度押衙使;郜为蒙义军都头使;辉为讨擘副使;凉为教练使;皆为官职之选者也。
若昭、若昱、若琛、若传、若逊、若俨、若度、若渐、若永、若续、延年并登进士第;而乔省象诰策碧岳位谂延芝俱擅词场,皆为文学之英才也。斯乃五世而昌,八世而大,非独田完之兴齐,实乃陈氏之永世也。
夫天地一气也,万民一姓也,政教一体也。若清若浊者,为善为恶者,好仁好义者,固有不同。余观陈氏之宗,清而纯,善而和,义而正;才者不矜,技者不炫,清纯者也;富而不骄,贫而不怨,善和者也;有勇不犯,有刚不折,义正者也。
吾以为士大夫之族,未有若陈宗者也。谓其敦尧舜之道,循汤武之法,受文王之化,承召公之训欤!不然,何其义之若是哉!天兵讨江州也,陈氏昆弟七人,皆在围中。及城破,军民杀伤者殆尽,而七人异处同归,一无所伤,义之感也。
至道以来,仍岁饥荒,陈氏举家啜粥,杂以藻菜,怡然相安,义之至也。丁酉岁(997)夏,予以兵部尚书掌纶诰持史笔,坐命词不当,连贬岭表。己亥岁(999),会赦东归。过浔阳,登卢峰,得诸陈氏宅,览世谱,阅家法,询事实,具知其状,因为记,庶乎传之四方,留示来叶者。
辞曰:舜有至德,其后必昌。晔晔陈氏,宗义刮飏。家法式定,义门表德。如何在上,示为世则。古人有言,家法如官。官若为义,其为必安。
义则非利,利则非义。义利之途,人思共致。尚义则崇,尚利则穷。伊惟陈宗,世袭义风。替昪伪煜,犹然敦助。逮我圣宗,恩惠骈属。大宋万年,子孙亿千。德泽旁流,陈宗绵绵。
==相关轶事==
'''状元试卷'''
胡旦以自己的卓越才干,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戊寅科高中状元及第。几个月后,他满面春风衣锦还乡。数年前,为崇尚圣德,浙江富阳地方的文武举子和秀才们进行了集资和捐助。
兴建了一座"两圣词" 。在这座祠的正殿上,供奉了孔夫子和关云长的座像。两侧的立柱上准备写一副抱柱对联。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这些书生和武举人便发生了争论。
文人认为上联应写孔夫子,下联写关云长。武举则认为上联应写关云长,下联才写孔夫子。究竟把谁放在前面呢?大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争我吵,各不相让。
就在这时,坐在靠边的一位中年秀才开口了:"诸位,大家这样争来吵去的,就是十天半月也争不出名堂来。听说山东才子胡旦中状元后衣锦还乡,我看请他来写最合适。"
对胡旦的才学,大家是了解的,也是很佩服的。因此,这写抱对的人就这么定了。于是,造两圣祠的发起人赶忙修书一封,又派人乘船去山东接胡旦。浙江富阳到山东滨州相距千里。
当人们找到胡旦并向他说明来意以后,胡旦也不推辞,便随船回浙江。进入富春江后,刮起了顺风,船工便不适时机地扯起了风帆,船便飞快地溯江流而上。
船上的文人听到潺潺的水声,便情不自禁地拨弄起丝竹、吹起笙箫来。一时,江面上飘起悠扬的乐曲声。这时,胡旦站在船头上。他听着悠场的乐曲,看着前面有一只遥橹的小船,渐渐被扯着风帆的船赶上了,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了起来:
逆水行舟,橹速(鲁肃)不好帆快(樊哙);迎风奏乐,笛清(狄青)怎比萧和(萧何)。 接着,聪明的胡旦又把话题引到"两圣祠"正殿两侧的抱柱对联上,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橹和帆都是行舟工具,但各有各的用处,缺少那一样都会给行舟带来不便。
而笛声清而厉,箫声脆而远。依声入谱,方成悦耳之声。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原诸公深察这个意思。"大家一听,觉得胡旦说得在理,脸上都露出惭愧之色。打这以后,这些文人和武举子就不再为写抱对这事争吵了。
再说胡旦一到富阳,便记他们陪同前往两圣祠。他先看了看正殿供奉的两圣,再看了看两侧的两根立柱,当即吩咐拿上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了这么一副抱对:
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这副抱对写得好,好就好在把两个圣人的业绩,不分先后地包含了进去。 那些文人武举纷纷围上去一看,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不由异口同声地赞道:"写得好极了,不愧为当今的高才!佩服,佩服!"
该故事只能是故事了,太宗时期的胡旦又怎么能知道仁宗时期的狄青!
'''玉壶清话'''
胡大监旦知明州,道出维扬,时同年董俨知扬州,遇之特欢,截篙投橹以留之。一日,延入后馆,出姬侍列肴餗,其宴豆皆上方贵器。饮酣,胡谓董曰:"敝舟亦有衰鬟二三,容止玩饰,不侔同年之家,人生会合难得,或不弃,来日能枉驾敝舟数杯可乎?"董感其意,大喜。
徐又曰:"上品珍器,贫家平生未识,可略假舟间以夸示荆钗,得否?"董笑曰:"状元兄见外之甚也。"亟命涤濯,以巨奁尽贮之,令送于舟。明日五鼓,张帆乘风,瞥然不告而行,不旬至杭州。
薛大谏亦榜下性生也,首问胡曰:"过维扬见董同年否?"胡曰:"见。"又曰:"董望之材器英迈,奇男子也,然止是贪。"一日尊前,胡谓薛曰:"聊假二千缗,创立鉴湖别墅,鄞麾才罢,便当谢病。
一扁舟钓于越溪,岂能随蜗蝇竞吻角乎?"薛不得已赠白金三百星,聊为钓溪一醉。胡顣颔领之,不为少谢。
'''渑水燕谈录'''
胡秘监学冠一时,而轻躁喜况人。其在西掖也,尝草江仲甫诰云:"归马华山之阳,朕虽无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实有功。"
江小字芒儿,俚语以牧童为芒儿。又尝行巨珰诰词云:"以尔久淹禁署,克慎行藏。"由是诸竖切齿。范应辰为大理评事,旦画一布袋,内藏一丐者以遗之,题曰:"袋里贫士。"
胡秘监旦自知制诰落职,通判襄州时,谢学士泌知州事,尝因过厅饮酒,胡面赤发色,谢戏曰:"舍人面色如衫色。"胡应声曰:"学士心头似幞头。"胡时衣绯。事实类苑
谢泌戏胡旦饮酒面赤曰:"舍人面色如衫。"笔谈
夏英公镇襄阳,遇大赦,赐酺宴。诏有致仕高年,各赐束帛。时胡旦瞽废在襄,英公依诏旨选精缣十匹赠之。胡得缣以手扪之,笑曰:"寄语舍人,何寡闻至此?奉还五匹,请检韩诗外传及服虔、贾谊诸儒所解束帛戋戋贲于邱园之义,自可见证。"
英公检之,果见三代束帛束修之制,若束修则十挺三脯,其实一束也;若束帛则卷其帛,屈为二端,五匹遂见十端,表王者屈折于隐沦之道也。夏亦少沮。湘山野录 靖按贾谊谊字似误。
英公镇襄阳时,胡秘监旦丧明居襄,性多狷躁,讥毁郡政。英公昔尝师焉,至贵达,尚以青衿待之。一日谓英公曰:"读书乎?"曰:"郡事鲜暇,但时为绝句。"胡曰:"试诵之。"英公曰:"近有燕雀诗曰:燕雀纷纷出乱麻,汉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无金弹,任尔啾啾到日斜。"
胡颇觉,因少戢。杨庶几孜言,胡秘监退居襄阳,镵大砚以著汉春秋。书成,瘗其砚。每闻大臣名士卒,必作传以纪其善恶。然世不传。--《春明退朝录》
胡大监丧明岁久,忽襄阳奏入,胡某欲诣阙乞见,真宗许之。既到阙,王沂公谓诸公曰:"此老利吻,若获对,必妄讦时政。"因先奏曰:"胡某瞽废已久,廷陛舞蹈失容,恐取笑于仗卫,乞令送中书问求见之因。"
真宗令合门传宣:"送旦于中书,或有陈叙,具封章奏上。"胡知,甚憾之。至堂,方及席,沂公与诸相具诸生之礼,列拜于前,旦但长揖。方坐,沂公问曰:"丈近日目疾增损何如?"胡曰:"近亦稍减,见相公参政只可二三分来,人其凉德致此。"
再问所来之事,坚云引对。内侍再传圣语,既无计,但言襄阳无书,乞赐一监,诸相曰:"此必可得。"急具札子奏,批下,奉圣旨依奏,乞见宜不允。--《湘山野录》
'''交友故事'''
胡旦有一好友,名马周,因常诋毁朝政,众人疑为胡旦指使,遂将胡旦贬之坊州团练副使,因擅离所部,谒见宋白,胡旦被弹劾,徙绛州后,复为工部员外郎,入值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因推重宦官王继恩,被贬为散官。
不久,双目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身份致仕。居住在襄州,约八十岁时病逝。
'''操刀宰天下'''
胡旦晚年失明,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之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言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渑水燕谈录》
宋人胡旦文词敏丽,早年颇有志向,出语亦惊人:"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果然于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第一。胡旦后来仕途上并不顺利,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
他是宋代重要史家之一,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真宗时曾任史馆修撰,晚年失明,闭门闲居。一日,史馆朋僚计议为某公卿修传。彼公出身微*,早年为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计。此节若为避讳,即有违史笔;而照实直录,又怕出言不恭。
故左右踌躇而未能下笔。于是,请教胡旦。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时操刀之际,即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闻者莫不绝倒。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历史人物]]
| 姓名 = 胡旦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胡旦.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64038&sid=8138133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864038&sid=8138133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955年
| 出生地点 = 渤海(今山东惠民)
| 逝世日期 = 1034年
| 国籍 = 中国北宋
| 别名 =
| 职业 = 尚书户部员外郎
}}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北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后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生平简介==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喜读书,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
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吕状元后,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胡旦家境贫困,死去无钱安葬,只得停棺房内,胡旦生前一好友上报朝廷,朝廷遂赐钱二十万,使胡旦入土为安。
'''最自信的状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
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
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遵旨荐寇准'''
真宗时拜吏部侍郎,后以病请辞,遵旨荐寇准以代己职。
==个人作品==
'''作品名录'''
胡旦喜读书,失明后,仍令人朗读经史。晚年臧否人物,议论时政之病人依旧,被时论所鄙薄。胡旦学识渊博,著述甚三,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讼》、《唐乘》、《家传》三百余卷传世。
曾制一大砚,方五六尺,上刻"胡旦修汉春秋砚"字样埋入地下,以传后世 。
'''《义门记》'''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阴阳运化,天之全功也;刚柔成形,地之全德也;仁义厉教,人之全行也。
故古之圣王,则乎天,法乎地,理乎人。尧舜帅天下以仁,汤武帅天下以义。义也者,仁之基、行之本也。所以敦九族、协万邦、厚人伦、美风俗者也。周德方盛,文王化行,关雎乐而不淫,螽斯仁而不姤,子孙众多,流于歌咏。其诗曰:"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内崇亲戚,外树声教。声教所被,由家而国。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然战国亡亲,秦废诸子,汉灭亲王,魏则聚邺以终亡,晋则分藩以篡弑,迨夫隋唐失纲,皆无足尚我太宗圣德隆盛,人民亲睦。
匡卢崔巍,号为南障。山高水澄,秀甲他郡。钟英陈氏,代生伟人,累世同居,历朝旌表。孝弟蔼于家门,义声彰于邦国。
按其宗谱:自汉太邱实公历晋太子洗马;逵公十四世为宜都王叔明;叔明五世孙兼举唐玄宗朝进士,为右补阙,赠秘书少监;兼子京进士及第,官至给事中,集贤院学士,乏裔,子以从子褒为嗣,仕盐官;褒子灌,为高安县尉;灌子瓖,避难于泉州;生伯宣,隐居卢山,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屡徵不出,就拜左侍郎;其孙旺,从徙居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旺生机,机生感,感生兰,兰生青。
青生六子(注:伉、侍、仲、俛、伟、伸),六子生十九(注:伉五子,侍无子,仲三子,俛三子,伟五子,伸三子),十九生三十(注:伉五子生十一子,仲三子生六子,俛三子生五子,伟五子生八子,伸三子生六子,凡三十六?),自是家益昌,族益盛矣。
仲之子崇,乃立家法垂示将来。故自序云:我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遗训,代传孝弟,业继典坟。由是子孙益多,上下和睦。然云礽既远愚不同,苟无敦睦之方,虑乖孝友之训。今绳之以规矩,则序之以尊卑之分。
推功任能,惩恶劝善,下令子孙世守家规,永敦和睦。于是立主事以专家政,置库司以掌家财,立庄长以督租赋,勘司以序男女,家塾以教童稚,道院以业焚修,巫祝以备祷祈,医师以供药石,匠作以资器用,辟书院以待学者,构廨宇以奉公门,其余酒浆盐米之储、衣履笄箱之用、三时饮食之节、四时晏会之期、长幼出入之仪、晨昏定省之礼、婚姻吊丧、送往迎来、凡诸纤悉莫不周详。
然而赃获不入其门,鹰犬不为其玩,天文图识之学弗精,纵横诡谲之谋弗尚,商贾营贩之利弗习,娼优赌博之徒弗近,室无私财,厨无别馔,子弟知教,内外如一。于时,崇为江州长史,检校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简注:
宗法之行,始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戍(注:即公元890年)也,至衮为江州参军,试太常寺丞,奉礼部郎,直至南唐李昪旌表孝弟,标揭门闾。于是陈氏特立义门,义门之立,始于李昪丁酉(注:即公元937年)也。
昪卒煜立(注:昪卒璟立,璟故煜立。),又蠲其沿徵科役。开宝末(注: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即公元975年),太平兴国七年(注:即公元982),右补阙直史馆张齐贤为转运使,奏言"陈氏屡世义门,全家孝行,在煜时尚蒙蠲恤,于圣朝岂令徵收?宜免本户沿徵杂派,庶彰大化。"
上可其奏。淳化初,殿中丞相唐戬理江州事,又奏"陈氏一宗骨肉千口,近年乏食,饥贫难济,请每春贷粟二千石以赡之,(俟丰年还官)"。(诏可)。
至道中(注: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即公元995-997年),太宗遣内侍裴愈赍御书散三吴名山寺观,德义之家皆赐一本,陈氏所得凡三十三卷,藏于家。愈复上《陈氏家法》二篇,太宗曰:"天下有此人家,真良家也!"敕愈送史馆缮写,赐王公各一本,使知义门传家之法。
愈遂言:陈氏每岁租米四千斛,距江州二百余里,舟车不通,常告二千斛脚值。若就德安仓输纳,以充军马驿料,则天恩加惠义门者厚矣。太宗许之。
衮立义门坊;昉主家三十五年;崇为长吏;勋为蒲圻令;玫为德化令;礼为吉安令;衮为司户参军;昉为太仆少卿;恭为洪都掌书院;密知武阳事;皆为衣冠之俊者也。秩为都知兵马使;让为衙前兵马使;缪、渥、蔼为节度押衙使;郜为蒙义军都头使;辉为讨擘副使;凉为教练使;皆为官职之选者也。
若昭、若昱、若琛、若传、若逊、若俨、若度、若渐、若永、若续、延年并登进士第;而乔省象诰策碧岳位谂延芝俱擅词场,皆为文学之英才也。斯乃五世而昌,八世而大,非独田完之兴齐,实乃陈氏之永世也。
夫天地一气也,万民一姓也,政教一体也。若清若浊者,为善为恶者,好仁好义者,固有不同。余观陈氏之宗,清而纯,善而和,义而正;才者不矜,技者不炫,清纯者也;富而不骄,贫而不怨,善和者也;有勇不犯,有刚不折,义正者也。
吾以为士大夫之族,未有若陈宗者也。谓其敦尧舜之道,循汤武之法,受文王之化,承召公之训欤!不然,何其义之若是哉!天兵讨江州也,陈氏昆弟七人,皆在围中。及城破,军民杀伤者殆尽,而七人异处同归,一无所伤,义之感也。
至道以来,仍岁饥荒,陈氏举家啜粥,杂以藻菜,怡然相安,义之至也。丁酉岁(997)夏,予以兵部尚书掌纶诰持史笔,坐命词不当,连贬岭表。己亥岁(999),会赦东归。过浔阳,登卢峰,得诸陈氏宅,览世谱,阅家法,询事实,具知其状,因为记,庶乎传之四方,留示来叶者。
辞曰:舜有至德,其后必昌。晔晔陈氏,宗义刮飏。家法式定,义门表德。如何在上,示为世则。古人有言,家法如官。官若为义,其为必安。
义则非利,利则非义。义利之途,人思共致。尚义则崇,尚利则穷。伊惟陈宗,世袭义风。替昪伪煜,犹然敦助。逮我圣宗,恩惠骈属。大宋万年,子孙亿千。德泽旁流,陈宗绵绵。
==相关轶事==
'''状元试卷'''
胡旦以自己的卓越才干,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戊寅科高中状元及第。几个月后,他满面春风衣锦还乡。数年前,为崇尚圣德,浙江富阳地方的文武举子和秀才们进行了集资和捐助。
兴建了一座"两圣词" 。在这座祠的正殿上,供奉了孔夫子和关云长的座像。两侧的立柱上准备写一副抱柱对联。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这些书生和武举人便发生了争论。
文人认为上联应写孔夫子,下联写关云长。武举则认为上联应写关云长,下联才写孔夫子。究竟把谁放在前面呢?大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争我吵,各不相让。
就在这时,坐在靠边的一位中年秀才开口了:"诸位,大家这样争来吵去的,就是十天半月也争不出名堂来。听说山东才子胡旦中状元后衣锦还乡,我看请他来写最合适。"
对胡旦的才学,大家是了解的,也是很佩服的。因此,这写抱对的人就这么定了。于是,造两圣祠的发起人赶忙修书一封,又派人乘船去山东接胡旦。浙江富阳到山东滨州相距千里。
当人们找到胡旦并向他说明来意以后,胡旦也不推辞,便随船回浙江。进入富春江后,刮起了顺风,船工便不适时机地扯起了风帆,船便飞快地溯江流而上。
船上的文人听到潺潺的水声,便情不自禁地拨弄起丝竹、吹起笙箫来。一时,江面上飘起悠扬的乐曲声。这时,胡旦站在船头上。他听着悠场的乐曲,看着前面有一只遥橹的小船,渐渐被扯着风帆的船赶上了,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了起来:
逆水行舟,橹速(鲁肃)不好帆快(樊哙);迎风奏乐,笛清(狄青)怎比萧和(萧何)。 接着,聪明的胡旦又把话题引到"两圣祠"正殿两侧的抱柱对联上,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橹和帆都是行舟工具,但各有各的用处,缺少那一样都会给行舟带来不便。
而笛声清而厉,箫声脆而远。依声入谱,方成悦耳之声。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原诸公深察这个意思。"大家一听,觉得胡旦说得在理,脸上都露出惭愧之色。打这以后,这些文人和武举子就不再为写抱对这事争吵了。
再说胡旦一到富阳,便记他们陪同前往两圣祠。他先看了看正殿供奉的两圣,再看了看两侧的两根立柱,当即吩咐拿上纸笔。略一思索,便写下了这么一副抱对:
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这副抱对写得好,好就好在把两个圣人的业绩,不分先后地包含了进去。 那些文人武举纷纷围上去一看,细细品味了一会儿,不由异口同声地赞道:"写得好极了,不愧为当今的高才!佩服,佩服!"
该故事只能是故事了,太宗时期的胡旦又怎么能知道仁宗时期的狄青!
'''玉壶清话'''
胡大监旦知明州,道出维扬,时同年董俨知扬州,遇之特欢,截篙投橹以留之。一日,延入后馆,出姬侍列肴餗,其宴豆皆上方贵器。饮酣,胡谓董曰:"敝舟亦有衰鬟二三,容止玩饰,不侔同年之家,人生会合难得,或不弃,来日能枉驾敝舟数杯可乎?"董感其意,大喜。
徐又曰:"上品珍器,贫家平生未识,可略假舟间以夸示荆钗,得否?"董笑曰:"状元兄见外之甚也。"亟命涤濯,以巨奁尽贮之,令送于舟。明日五鼓,张帆乘风,瞥然不告而行,不旬至杭州。
薛大谏亦榜下性生也,首问胡曰:"过维扬见董同年否?"胡曰:"见。"又曰:"董望之材器英迈,奇男子也,然止是贪。"一日尊前,胡谓薛曰:"聊假二千缗,创立鉴湖别墅,鄞麾才罢,便当谢病。
一扁舟钓于越溪,岂能随蜗蝇竞吻角乎?"薛不得已赠白金三百星,聊为钓溪一醉。胡顣颔领之,不为少谢。
'''渑水燕谈录'''
胡秘监学冠一时,而轻躁喜况人。其在西掖也,尝草江仲甫诰云:"归马华山之阳,朕虽无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实有功。"
江小字芒儿,俚语以牧童为芒儿。又尝行巨珰诰词云:"以尔久淹禁署,克慎行藏。"由是诸竖切齿。范应辰为大理评事,旦画一布袋,内藏一丐者以遗之,题曰:"袋里贫士。"
胡秘监旦自知制诰落职,通判襄州时,谢学士泌知州事,尝因过厅饮酒,胡面赤发色,谢戏曰:"舍人面色如衫色。"胡应声曰:"学士心头似幞头。"胡时衣绯。事实类苑
谢泌戏胡旦饮酒面赤曰:"舍人面色如衫。"笔谈
夏英公镇襄阳,遇大赦,赐酺宴。诏有致仕高年,各赐束帛。时胡旦瞽废在襄,英公依诏旨选精缣十匹赠之。胡得缣以手扪之,笑曰:"寄语舍人,何寡闻至此?奉还五匹,请检韩诗外传及服虔、贾谊诸儒所解束帛戋戋贲于邱园之义,自可见证。"
英公检之,果见三代束帛束修之制,若束修则十挺三脯,其实一束也;若束帛则卷其帛,屈为二端,五匹遂见十端,表王者屈折于隐沦之道也。夏亦少沮。湘山野录 靖按贾谊谊字似误。
英公镇襄阳时,胡秘监旦丧明居襄,性多狷躁,讥毁郡政。英公昔尝师焉,至贵达,尚以青衿待之。一日谓英公曰:"读书乎?"曰:"郡事鲜暇,但时为绝句。"胡曰:"试诵之。"英公曰:"近有燕雀诗曰:燕雀纷纷出乱麻,汉江西畔使君家,空堂自恨无金弹,任尔啾啾到日斜。"
胡颇觉,因少戢。杨庶几孜言,胡秘监退居襄阳,镵大砚以著汉春秋。书成,瘗其砚。每闻大臣名士卒,必作传以纪其善恶。然世不传。--《春明退朝录》
胡大监丧明岁久,忽襄阳奏入,胡某欲诣阙乞见,真宗许之。既到阙,王沂公谓诸公曰:"此老利吻,若获对,必妄讦时政。"因先奏曰:"胡某瞽废已久,廷陛舞蹈失容,恐取笑于仗卫,乞令送中书问求见之因。"
真宗令合门传宣:"送旦于中书,或有陈叙,具封章奏上。"胡知,甚憾之。至堂,方及席,沂公与诸相具诸生之礼,列拜于前,旦但长揖。方坐,沂公问曰:"丈近日目疾增损何如?"胡曰:"近亦稍减,见相公参政只可二三分来,人其凉德致此。"
再问所来之事,坚云引对。内侍再传圣语,既无计,但言襄阳无书,乞赐一监,诸相曰:"此必可得。"急具札子奏,批下,奉圣旨依奏,乞见宜不允。--《湘山野录》
'''交友故事'''
胡旦有一好友,名马周,因常诋毁朝政,众人疑为胡旦指使,遂将胡旦贬之坊州团练副使,因擅离所部,谒见宋白,胡旦被弹劾,徙绛州后,复为工部员外郎,入值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因推重宦官王继恩,被贬为散官。
不久,双目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身份致仕。居住在襄州,约八十岁时病逝。
'''操刀宰天下'''
胡旦晚年失明,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之又难为辞,相与见旦,旦曰:"何不言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渑水燕谈录》
宋人胡旦文词敏丽,早年颇有志向,出语亦惊人:"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果然于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第一。胡旦后来仕途上并不顺利,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
他是宋代重要史家之一,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真宗时曾任史馆修撰,晚年失明,闭门闲居。一日,史馆朋僚计议为某公卿修传。彼公出身微*,早年为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计。此节若为避讳,即有违史笔;而照实直录,又怕出言不恭。
故左右踌躇而未能下笔。于是,请教胡旦。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时操刀之际,即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闻者莫不绝倒。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