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804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原绥远省工商厅贸易干部培训学校的经济学科,由 [[ 内蒙古财经大学 ]] 长期承担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相关教学部、教研室整合组建的,上个 [[ 世 纪50 纪]]50 年代初期,在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前身——内蒙古财经学校、内蒙古商业学校,聚集了以沈树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办学历程==
1960年,内蒙古财经学院建校之初,一批高学历的 [[ 青年 ]] 经济学者分配到我校支援新学校建设,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彭大振、南开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崔其昌、 [[ 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生班毕业的冯本占、许柏年以及邢天现等,高学历人才汇聚当时的内蒙古财经学院,在当时形成了 [[ 自治区 ]] 人数最多、学历最高、最有实力的经济学学术队伍,遗憾的是这支队伍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骨干人才多数陆续调离内蒙古财经学院。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后,内蒙古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1980年,方晨、周连奎两位先生调入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他们均是在建国前就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学者。
从历史系毕业,对中国经济史有深入研究的资深专家方晨先生,当年就为本科生开设了“中国近代经济史”课程。1982年我校经济学师资队伍迅速扩大,从南开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 [[ 辽宁大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毕业的8名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7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加盟,为理论经济学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一方面对传统政治经济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革探索,另一方面不断开出新课程,扩展师生的视野。1986年国家教委将“西方经济学”列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杜木恒先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率先开出此类课程,之后经济学教师又陆续开出“外国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等课程。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校专门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科研的 [[ 学术 ]] 团队人数超过15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均被国家教委确定为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推动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 [[ 经济学 ]] 理论的教学与科研,1988年增设了“发展经济学”教研室,
1996更名为“西方经济学”教研室,1997年划归金融学系。2000年10月内蒙古财经学院与原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内蒙古财经学院,分别将原来分散在两校的马列部、金融学系和统计学系的“ [[ 政治经济学 ]] ”教研室、“ [[ 西方经济学 ]] ”教研室、“国民经济管理”教研室组合一起,组建成经济学系,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建设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了汇聚精英的基地,从此学科建设进入了规范、有序的快速发展时期。为筹建更名内蒙古财经大学,2007年经济学系更名为经济学院。近年来,经济学院又有一批青年学者陆续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回校工作,组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学院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系统接受过现代经济学训练的中青年学者,数理基础好,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升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水平,重点承担着“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经济学院发展至今,经济学学科至今历经至少5代学者的开拓、建设与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具有60多年的 [[ 历史 ]] 积淀。
==人才培养==
立定三尺讲坛情倾教育洒热血,耕耘一方沃土无怨无悔写春秋。60多年来,我校经济学科建设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经济学院教职员工人数从组建时的17人增加到目前的55人,学生人数从最初的44人增加到目前的1118人。经济学院已展示出师资 [[ 力量 ]] 强、研究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追求高质量的蓄势待发的态势。经济学院本着严谨治学、注重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指导思想和学术风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济学 [[ 专业 ]] 优秀人才,并为学校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至今受益于经济学学科训练的校友人数超过10万余人。为 [[ 学校 ]]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自治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