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6
次編輯
變更
一 字茶僧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一字茶僧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一字茶僧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4%B8%80%20%E5%AD%97%E8%8C%B6%E5%83%A7&src=tab_www&correct=%E4%B8%80%20%E5%AD%97%E8%8C%B6%E5%83%A7&ancestor=list&cmsid=e1283f18653ea6db59924ed27efa46c1&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4#id=facec9d8bf5037304453d860a029d6f2&prevsn=240&currsn=300&ps=328&pc=31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5083ca60102ve6v.html 图片来源新 浪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公元886年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公元994年
| 国籍 = 中国唐末、五代十国
| 别名 = 张元
| 职业 =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的茶学专家
}}
'''一字茶僧'''(公元886年--公元994年),俗姓张,名元,字传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张挥公115世,唐末、五代十国著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人誉为"一字茶僧",与其他三位茶僧皎然、赵州禅师、贯休齐名,同为唐代修行类茶道的代表性人物。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出生侯官大家,早年苦读周情孔思,立志学成报国,苦于唐末朝堂的污浊与腐败终不得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时年不到三十岁的张元决意谢事隐居,习茶禅修,勤奋不辍,不复仕进,常与王贞白、贯休等名士吃茶作诗。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回迁温岭(今福建武夷山),诵经开悟,接受了人生富贵如同泡影,唯有佛教可使人获得解脱的道理,遂出家为僧、隐居山林,吃茶、参禅、修行,不问世事。卒年野史出处有二:其一,一字茶僧圆寂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享年108岁;其二,一字茶僧隐居山林三年便悟道成佛。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历史背景==
张元历经了唐朝末年的民不聊生、五代十国的诸侯乱战,直至北宋初年,这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残暴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
==人物生平==
'''少有才学'''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张元生于信州永丰。他的祖父张睦,曾任尚书右仆射,张元从小就喜欢学习,五岁发蒙读书。"五岁诵六甲。"六甲即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张元十六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王贞白、贯休等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茶学与佛家思想的影响。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张元二十九岁,谢事隐居西山(今江西省广丰县内)习茶禅修。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温岭、婺州、新城、睦州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张元三十三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访茶、参禅修行远游的征途,远游长达五年。游温岭、湖州、常州、升州、无棣等,然后舟行西进至樊川(今西安市),遍访名山古寺。 "修禅去国,辞亲远游"。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张元三十八岁。春,往升州(今江苏南京)。秋,病卧升州。冬,离什州北游开元寺(今山东济南),会友人恒超法师,在寺东北隅佛院,吃茶修行、弘讲经论,一住三年,宣讲经、论。
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是年再游湖、常两州,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自唐代宗始为朝庭贡茶,盛极一时。张元一生嗜茶,精于茶道。驻足五年,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
每逢茶季,湖、常两州刺吏奉旨入境督造贡茶,役工万人,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每年分五批急程贡往长安。如今紫笋茶是国家级名茶,获北京农博会金奖。。
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5年),同乡挚友王有道花甲诞辰,回故里与之相聚。后留居故里,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山斋书舍"潜心习茶、修行,与好友论道解惑。
'''谢事出家'''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影响张元一生的同乡挚友王贞白病卒于故里,年过古稀的张元悲痛交加,同年举家回迁温岭(今福建武夷山)。诵经开悟,接受了人生富贵如同泡影,唯有佛教可使人获得解脱的道理,遂出家为僧、隐居山林,吃茶、禅修苦行,不问世事。
中兴年间,盗贼寇掠,民不得安业,乃入温岭,结草为衣,采茶为食,专行瑞岩、永乐忏法,如是三年,感得普贤现身,由是益加策励,笃念如来之法,朝暮激切,至忘饮食。
其后,忽感幻身无常,虑来世之受生,信手取卷,得阿弥陀经,日夜诵持,至三七日之夜半,见琉璃地之莹净现前,心眼更为洞明,感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无数之化佛。
==主要成就==
1、 他是唐代修行类茶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 他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与探路者。
3、 他是"以茶代酒"、"以茶为饮"之风的积极推广者。
4、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进行实验茶园、育种、制茶等科学研究的倡导者、执行者。
5、 他是"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积极推广者、组织者,"一茶一字师""温岭茶赛"就是经典案例。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于上饶城西北广教寺山地环有茶园数亩。"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如诗词描写茶园每日场景: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长年栽培、育种得一特种绿茶,因其满披白毫,外观雪白,外形恰如老寿星的眉毛,故而美其名曰"银尖"(现上饶白眉)。其鲜叶采自大面白茶树品种,外形壮实,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香气清高。
上饶白眉因鲜叶嫩度不同,分为银毫、毛尖和翠峰三个花色。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获金奖,并列为国家指定特贡产品。
==轶事典故==
'''一字茶僧的由来'''
张元在下元节组织了一场诗茶会,邀请了同为嗜茶的同乡王贞白和恩师茶僧贯休等一些文人雅士。席间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有一个字尚未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王贞白一听,"呼"地一声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
看着王贞白愤懑离去,贯休微笑着对张元说:"王有道思维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定会回来来跟我谈诗的。"说罢,贯休取笔在手掌心写了个字,便继续吃茶。
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写的正是"中"字。
王贞白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贯休微笑着对张元说:"此一字可有你的功劳。"张元诗茶会后回到家便把"一字"作为自己的别号,谢事出家后被世人尊称"一字茶僧"。
作为影响张元一生的恩师挚友,王贞白即是张元同乡亦可为兄长。著名诗僧贯休便是张元茶道与佛家思想的引入人。晚年张元在茶学与佛学的成就与贯休有极大影响。
'''与禅茶结缘'''
公元900年前后,张元随恩师贯休三次入闽,在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挂单时偶遇扣冰古佛,十分投缘,彻夜煮茶论禅。贯休以诗《怀武夷山僧》来记载这一段禅茶之缘。诗曰: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这首诗盛赞了古佛"群物侍伴,双虎同禅"的法喜禅悦,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之句则是描述了山心庵周边遍植老枞茶树的殊胜景象。"乳"即指武夷茶"石乳",这在他《怀武夷红石子》中也有写到: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畲刀缺,松枝猎箭牢。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诗中的"炉中姹姹娇"是煮茶的场景;"乳香诸洞滴",明确地交代了当时武夷山已经普遍种植茶叶。张元深受恩师影响,茶学与佛家思想已日积月累的融入到生活中。
'''生死考证'''
关于一字茶僧的圆寂之谜史料无从查阅。而野史出处有二。
其一,一字茶僧隐居温岭,圆寂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享年108岁;其二,中兴年间,盗贼寇掠,民不得安业,师乃入温岭,结草为衣,采茶为食,专行瑞岩、永乐忏法,如是三年,感得普贤现身,由是益加策励,笃念如来之法,朝暮激切,至忘饮食。
其后,忽感幻身无常,虑来世之受生,信手取卷,得阿弥陀经,日夜诵持,至三七日之夜半,见琉璃地之莹净现前,心眼更为洞明,感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无数之化佛。后世人认为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便是一字茶僧,于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此像高肉髻,螺发。面相方圆,眉目修长,双目微睁,眉间有白毫,双耳垂肩,颈部饰三道蚕纹。身穿双领下垂袈裟,下摆披覆莲座上,内着僧祗支,帛带于胸前横系打结。左手抚膝,右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双层莲瓣包围的莲台上。
莲座下有盘龙柱及镂空。门双层须弥座、方床。盘龙绕柱而上,托举莲花座,柱嵌插在须弥座上。须弥座每层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门。方床正面开三个火焰式门,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门。方床上前部两端各有插孔,原有插件已无。
像身后是镂空火焰纹大背光,头光为圆轮状,身两侧镂空。龙在中国是尊严与荣耀的象征,而在佛教中龙是护持佛法的善神,为天龙八部之一。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成就了一件艺术佳作。
这尊雷峰塔地宫标志性的佛教造像历经千年虽已锈迹斑驳,仍依稀可见宫庭造像的精致,而面相丰满端正、躯体浑厚圆润、衣纹流畅自然等这些盛唐雍容华贵遗风尚存,托举佛像莲花座的腾龙张牙舞爪、身躯扭结、绕柱而上的形象凸显了皇室造像的张扬。
从造像中断裂修补的痕迹分析,在放入地宫之前,造像可能已在吴越国王宫中供奉多年。
'''张姓始祖张挥公115世代'''
张(Zhāng)姓出自黄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张姓祭祖歌: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
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
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
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后世纪念==
为更好地挖掘、开发、宣传、建设一字茶僧文化,2012年6月,张氏后人举办了"一字茶僧文化品牌建设"调研座谈会。努力把一字茶僧文化打造成茶文化特色品牌,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喜好茶文化的人们,想到茶就会想到一字茶僧。
部分族人还建议将"传溯"写进张氏家族名片,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品牌注册,并加大宣传力度,让一字茶僧的茶文化家喻户晓。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历史人物]]
| 姓名 = 一字茶僧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4%B8%80%20%E5%AD%97%E8%8C%B6%E5%83%A7&src=tab_www&correct=%E4%B8%80%20%E5%AD%97%E8%8C%B6%E5%83%A7&ancestor=list&cmsid=e1283f18653ea6db59924ed27efa46c1&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4#id=facec9d8bf5037304453d860a029d6f2&prevsn=240&currsn=300&ps=328&pc=31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5083ca60102ve6v.html 图片来源新 浪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公元886年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公元994年
| 国籍 = 中国唐末、五代十国
| 别名 = 张元
| 职业 =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的茶学专家
}}
'''一字茶僧'''(公元886年--公元994年),俗姓张,名元,字传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张挥公115世,唐末、五代十国著名的茶学专家,被后人誉为"一字茶僧",与其他三位茶僧皎然、赵州禅师、贯休齐名,同为唐代修行类茶道的代表性人物。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出生侯官大家,早年苦读周情孔思,立志学成报国,苦于唐末朝堂的污浊与腐败终不得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时年不到三十岁的张元决意谢事隐居,习茶禅修,勤奋不辍,不复仕进,常与王贞白、贯休等名士吃茶作诗。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回迁温岭(今福建武夷山),诵经开悟,接受了人生富贵如同泡影,唯有佛教可使人获得解脱的道理,遂出家为僧、隐居山林,吃茶、参禅、修行,不问世事。卒年野史出处有二:其一,一字茶僧圆寂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享年108岁;其二,一字茶僧隐居山林三年便悟道成佛。
<ref>[html 罗续 ],搜狐, 2014-06-27</ref>
==历史背景==
张元历经了唐朝末年的民不聊生、五代十国的诸侯乱战,直至北宋初年,这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残暴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
==人物生平==
'''少有才学'''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张元生于信州永丰。他的祖父张睦,曾任尚书右仆射,张元从小就喜欢学习,五岁发蒙读书。"五岁诵六甲。"六甲即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张元十六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王贞白、贯休等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茶学与佛家思想的影响。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张元二十九岁,谢事隐居西山(今江西省广丰县内)习茶禅修。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温岭、婺州、新城、睦州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张元三十三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访茶、参禅修行远游的征途,远游长达五年。游温岭、湖州、常州、升州、无棣等,然后舟行西进至樊川(今西安市),遍访名山古寺。 "修禅去国,辞亲远游"。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张元三十八岁。春,往升州(今江苏南京)。秋,病卧升州。冬,离什州北游开元寺(今山东济南),会友人恒超法师,在寺东北隅佛院,吃茶修行、弘讲经论,一住三年,宣讲经、论。
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是年再游湖、常两州,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自唐代宗始为朝庭贡茶,盛极一时。张元一生嗜茶,精于茶道。驻足五年,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
每逢茶季,湖、常两州刺吏奉旨入境督造贡茶,役工万人,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每年分五批急程贡往长安。如今紫笋茶是国家级名茶,获北京农博会金奖。。
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5年),同乡挚友王有道花甲诞辰,回故里与之相聚。后留居故里,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山斋书舍"潜心习茶、修行,与好友论道解惑。
'''谢事出家'''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影响张元一生的同乡挚友王贞白病卒于故里,年过古稀的张元悲痛交加,同年举家回迁温岭(今福建武夷山)。诵经开悟,接受了人生富贵如同泡影,唯有佛教可使人获得解脱的道理,遂出家为僧、隐居山林,吃茶、禅修苦行,不问世事。
中兴年间,盗贼寇掠,民不得安业,乃入温岭,结草为衣,采茶为食,专行瑞岩、永乐忏法,如是三年,感得普贤现身,由是益加策励,笃念如来之法,朝暮激切,至忘饮食。
其后,忽感幻身无常,虑来世之受生,信手取卷,得阿弥陀经,日夜诵持,至三七日之夜半,见琉璃地之莹净现前,心眼更为洞明,感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无数之化佛。
==主要成就==
1、 他是唐代修行类茶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 他是佛门茶事的集大成者与探路者。
3、 他是"以茶代酒"、"以茶为饮"之风的积极推广者。
4、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进行实验茶园、育种、制茶等科学研究的倡导者、执行者。
5、 他是"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积极推广者、组织者,"一茶一字师""温岭茶赛"就是经典案例。
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于上饶城西北广教寺山地环有茶园数亩。"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如诗词描写茶园每日场景: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长年栽培、育种得一特种绿茶,因其满披白毫,外观雪白,外形恰如老寿星的眉毛,故而美其名曰"银尖"(现上饶白眉)。其鲜叶采自大面白茶树品种,外形壮实,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香气清高。
上饶白眉因鲜叶嫩度不同,分为银毫、毛尖和翠峰三个花色。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获金奖,并列为国家指定特贡产品。
==轶事典故==
'''一字茶僧的由来'''
张元在下元节组织了一场诗茶会,邀请了同为嗜茶的同乡王贞白和恩师茶僧贯休等一些文人雅士。席间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有一个字尚未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王贞白一听,"呼"地一声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
看着王贞白愤懑离去,贯休微笑着对张元说:"王有道思维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定会回来来跟我谈诗的。"说罢,贯休取笔在手掌心写了个字,便继续吃茶。
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写的正是"中"字。
王贞白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贯休微笑着对张元说:"此一字可有你的功劳。"张元诗茶会后回到家便把"一字"作为自己的别号,谢事出家后被世人尊称"一字茶僧"。
作为影响张元一生的恩师挚友,王贞白即是张元同乡亦可为兄长。著名诗僧贯休便是张元茶道与佛家思想的引入人。晚年张元在茶学与佛学的成就与贯休有极大影响。
'''与禅茶结缘'''
公元900年前后,张元随恩师贯休三次入闽,在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挂单时偶遇扣冰古佛,十分投缘,彻夜煮茶论禅。贯休以诗《怀武夷山僧》来记载这一段禅茶之缘。诗曰:
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这首诗盛赞了古佛"群物侍伴,双虎同禅"的法喜禅悦,其中"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之句则是描述了山心庵周边遍植老枞茶树的殊胜景象。"乳"即指武夷茶"石乳",这在他《怀武夷红石子》中也有写到: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畲刀缺,松枝猎箭牢。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诗中的"炉中姹姹娇"是煮茶的场景;"乳香诸洞滴",明确地交代了当时武夷山已经普遍种植茶叶。张元深受恩师影响,茶学与佛家思想已日积月累的融入到生活中。
'''生死考证'''
关于一字茶僧的圆寂之谜史料无从查阅。而野史出处有二。
其一,一字茶僧隐居温岭,圆寂于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享年108岁;其二,中兴年间,盗贼寇掠,民不得安业,师乃入温岭,结草为衣,采茶为食,专行瑞岩、永乐忏法,如是三年,感得普贤现身,由是益加策励,笃念如来之法,朝暮激切,至忘饮食。
其后,忽感幻身无常,虑来世之受生,信手取卷,得阿弥陀经,日夜诵持,至三七日之夜半,见琉璃地之莹净现前,心眼更为洞明,感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等无数之化佛。后世人认为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便是一字茶僧,于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此像高肉髻,螺发。面相方圆,眉目修长,双目微睁,眉间有白毫,双耳垂肩,颈部饰三道蚕纹。身穿双领下垂袈裟,下摆披覆莲座上,内着僧祗支,帛带于胸前横系打结。左手抚膝,右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双层莲瓣包围的莲台上。
莲座下有盘龙柱及镂空。门双层须弥座、方床。盘龙绕柱而上,托举莲花座,柱嵌插在须弥座上。须弥座每层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门。方床正面开三个火焰式门,侧面各开两个火焰式门。方床上前部两端各有插孔,原有插件已无。
像身后是镂空火焰纹大背光,头光为圆轮状,身两侧镂空。龙在中国是尊严与荣耀的象征,而在佛教中龙是护持佛法的善神,为天龙八部之一。静谧的佛、张扬的龙、升腾的烈焰,三者的精妙组合成就了一件艺术佳作。
这尊雷峰塔地宫标志性的佛教造像历经千年虽已锈迹斑驳,仍依稀可见宫庭造像的精致,而面相丰满端正、躯体浑厚圆润、衣纹流畅自然等这些盛唐雍容华贵遗风尚存,托举佛像莲花座的腾龙张牙舞爪、身躯扭结、绕柱而上的形象凸显了皇室造像的张扬。
从造像中断裂修补的痕迹分析,在放入地宫之前,造像可能已在吴越国王宫中供奉多年。
'''张姓始祖张挥公115世代'''
张(Zhāng)姓出自黄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
张姓祭祖歌: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
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
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
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后世纪念==
为更好地挖掘、开发、宣传、建设一字茶僧文化,2012年6月,张氏后人举办了"一字茶僧文化品牌建设"调研座谈会。努力把一字茶僧文化打造成茶文化特色品牌,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喜好茶文化的人们,想到茶就会想到一字茶僧。
部分族人还建议将"传溯"写进张氏家族名片,成立组织机构,进行品牌注册,并加大宣传力度,让一字茶僧的茶文化家喻户晓。
{{#iDisplay:b0176fsfn1|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