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碧溪

增加 4,43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清碧溪</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清碧溪</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8773912b31bb05186d70a5f367adab44bede0d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www.mafengwo.cn/poi/18636.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清碧溪

地理位置:[[苍山]]圣应峰

和[[马龙峰]]之间

开放时间:全天

著名景点:清溪三潭

|}

'''清碧溪''',位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景色优美,风景宜人,分为上、中、下潭,其水各自的景致:“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
<ref>[http://www.iplant.cn/info/%C7%E5%B1%CC%CF%AA 清碧溪], 到哪儿旅游, 2020-01-18</ref>

==清碧溪地理位置==
清碧溪位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是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

==清碧溪主要景观==
主要景观为清溪三潭,从峰下自上向上望去,三潭碧莹莹的溪水一层层排上去,到了峰顶,光滑笔直的巨峰两相对峙,形成一个狭窄的山口,陡崖之间一股清泉从悬岩峭壁中悬流倾泻,汇集成潭,飞珠溅玉,煞是壮观,潭顶玉柱飞泻,潭间水流清澈,犹如天上的神仙拿了翡翠盆子在排队接水,三潭层叠,每潭都明莹见底,山光云色,尽映其中,潭底的累累小石子,或青或白,似乎能看清石上的纹路,每当太阳照起来,映在潭底,像晶莹剔透的宝石在闪光,美不可言。

徐悲鸿游清碧溪到上潭时,写下了“乞食妙香国,销魂清碧溪”10个字。最销魂处莫过于溪水“青碧璀琛,宛如宝玉之丽。”但若没有“水叠三潭”的景致,恐怕碧水清溪也不致如此盛名。

夹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间的清碧溪分为上、中、下潭,其水各自的景致:“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
==清碧溪景观特点==
从来胜景在险峰,上潭其路之险引无数路人竟折腰,却也成为一个销魂之处;下潭水清如玉,水中鹅卵石粒粒可数;中上潭悬于陡涧峭崖之中,飞瀑依次从岩上跃下,飞花点翠般。其景美,其名符:当地人亲切地称这条四秀灌溉着苍山与洱海间许多村庄的溪水为“德溪”。

没青碧溪而下,苍山圣应峰麓,有纪念国民党时期云南省主席和驻大理陆军旅长刘正富率部修路的功绩而建的圣麓公园,园内有五凤楼,四方两层阁楼,龙云铜铸台水榭,亭台楼阁,是游人憩息歇脚的好去处。
==清碧溪历史传说==
清碧溪,也叫“青龙潭”。若从峰下抬头仰视,潭旁岩石就象两道凌空而立的大门,险而壮观。溪水象一匹很长的白绸缎,从岩头向下飘飞,阳光之下显得特别奇丽。潭边峭壁上,有“禹穴”两个大字,几株杉松挺立两旁,似乎真有龙藏水中。

传说,这个龙潭原住着一条小青龙,龙潭 下原有一个寺庙,叫“小雷音寺”,寺内住着一个老和尚,喜爱下棋。小青龙因久住龙潭心里烦闷,常常变成一个年轻人出外与老和尚下棋。天长日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一天,二人下棋下得太晚,老和尚留年轻人住宿,年轻人不肯,并说自己就住在附近。老和尚知道附近无人家,以为这是青年人在哄他,当年轻人吐露了实情时,老和尚更不相信,定要年轻人变出原形证实。年轻人迫于老和尚固执的要求,把自己的原形变了出来。龙身粗如水缸,头如大斗,口似血盆,牙如利剑,眼似铜铃,浑身青黑,鳞甲泛光,身有八九丈长。顿时,便把老和尚吓昏死了,两个偷看的小和尚,当即也吓丧了命。由于小青龙变原形时被两个生人——小和尚看见后,再不能变成人了。怒急之下,小青龙将尾巴一扫,把小雷音寺扫平了,瞬间,大水铺天盖地的涌来,于是小青龙驾着水头,一直闯进洱海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青龙,便在峭壁上刻写了个“雨”字。后来,太守杨邛,改为“禹穴”二字。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
135,9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