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国籍 '''<big>华 中 国师范大学徐晓军</big> '''
| [[File:华中师范大学徐晓军.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性别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男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徐晓军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75年11月1日 民族;汉族 性别;男|}'''徐晓军''',1975年11月生,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人物生平==徐晓军,1975年11月生,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农村社会学、边缘人群的社会融入[[研究]]。 2009年9月至200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服务中心访问学者; 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中国 [[ 社会 ]] 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1994年9月至2001年6月,华中师范 [[ 大学 ]] 社会学本科、研究生。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 代表 ]] 作品主要有:《内核-外围: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动--以鄂东乡村艾滋病人社会关系重构为例》(《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1期)、《病情与人情:乡村艾滋病人的双重压力与自杀风险干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9 》]]2009 年第2期转载)、《从想象到现实:艾滋病人社会关系张力与断裂的逻辑》(《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转载)、《"弱组织"状态下乡村集体行动的产生逻辑--以鄂东某村艾滋病人的集体行动为例》( [[ 《青年研究 》2008 》]]2008 年第10期)、《城市贫富分区与社区的阶层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社会距离与农民合作》(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2004 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10期转摘)、《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迁》(《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社会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论我国社区阶层化趋势》(《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0 》]]2000 年第3期转摘)。<ref>[http://shxy.ccnu.edu.cn/info/1058/10985.htm 【教师风采】徐晓军:严谨治学 勇于创新——社会学院徐晓军教授专访] , 学院新闻 2016年10月18日 </ref>
撰写的多份政策咨询报告被 [[ 政府 ]] 部门采纳,主要有:2010政策咨询报告《汶川震后农房重建的经验对玉树重建的启示》(国家社科基金办编入成果要报,被国家领导批示)、2008政策咨询报告《网络游戏与当代青少年发展》(提交文化部,被采纳)、2008调查 [[ 报告 ]] 《社会领域预防腐败状况调查报告》(提交湖北省监察厅、国家预防腐败局)、2008研究报告《财政支持我国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政策建议》(提交财政部,被采用)、2007政策研究报告《网络游戏对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提交财政部、文化部,被采用)、2006政策研究 [[ 报告 ]] 《关于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被 [[ 财政部 ]] 采用。
(主持)2009 [[ 教育 ]] 部年度社科项目《艾滋病事件中的乡村非正式制度研究》(09YJA840009)
(主持)2007财政部教科文司、 [[ 文化 ]] 部计财司委托课题《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问题研究》
(主持)2006年全国博士后基金资助 [[ 项目 ]] 《艾滋病村庄的内外部关系研究》(20060400130)
(主持)2006年教育部年度社科 [[ 青年 ]] 项目《艾滋病村庄的内外部关系研究》(06JC840004)
(主持)2004年 [[ 国家 ]] 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间的封闭性研究》(04CSH001)==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b0337qp5qvb|480|270|qq}}<center>严谨治学 勇于创新——徐晓军教授专访</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