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学

增加 8,7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学 <small> (高等教育组织)</small>==
大学(University / College),学名为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 。
正如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纽曼所认识到的:"从功利派的论点中看到了真正教育的死敌。新大学在功利派理论的指导下,更看重的是专业培训而不是文化要求,是考试及结果而不是心理过程,是对事实的被动获取而不是心智的一般活动。"纽曼所指的"新大学",是违背了大学的逻辑而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政治的逻辑来当作它的使命而运行的大学。
 
==大学文化==
===主要特点===
*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人类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距今已有2500 多年。中国先秦时期《大学》倡导的"大学之道"与西方柏拉图倡导的"哲人治国"理念、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思想,共同开创了人类探索大学理念及其办学规律的先河。西方最早的近、现代大学是1088 年建立于意大利的波隆尼亚大学,西方近、现代大学从英国纽曼"崇尚人文,注重理性"的大学理想,到德国洪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崭新理念,到美国"融入社会,多元开放"的理念创新,再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着眼未来,引领社会"的新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的文化觉醒和理念创新的过程。
 
*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人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
 
大学文化的形成既是人类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的结果,但大学文化主要是以大学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顽强的努力积淀和创造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深厚、善于治学育人的学术大师和具有远见卓识、独到办学理念、善于科学管理的优秀校长创造的。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学术大师和优秀校长是大学文化人格化的象征。谢和平教授指出:"大学文化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它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
 
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基础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是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这是大学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
 
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存在的组织基础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办学的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从内部来说,要求大学以着眼未来和探究真理为己任,成为高度分权的有机体,以文化(学术) 机制作为自己运行的主导机制,以理性和学术价值作为自身追求的基本价值;
 
第二,从外部来说,要求大学以学术自由作为维持其活力的源泉,应当比社会上的其它部门享有更高的自治权力,而大学组织内部比较松散的结合正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 '''大学文化是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大学(university) 这个词从其本义来说就是"普遍"、"整个"、"世界"、"宇宙",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其精神气质就是海纳百川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学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融合,促使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深地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当代,大学文化必然是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是本土性与国际性的辩证统一。
 
===核心作用===
国家的兴衰与大学的兴衰是紧密相关的。一个国家的实力有两个方面,一种是"硬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软实力"的核心和重点就是大学的兴衰。在当代,没有众多的高水平的大学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大国,没有一批世界级大学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强国。历史还反复证明另一个真理,世界级大学是在竞争中拼搏出来的。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崭新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要求各国大学进一步走向世界,在本土化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加速实现国际化的进程,普遍提高众多大学的文化品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创建一批世界级大学。这种状况表明,当今世界各国大学正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中,这场竞争是在世界范围里进行的。
 
作为一所大学,它的竞争力可以分解为众多的因素,如办学理念、课程和学科(专业)设置、教师素质、学生来源、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校园环境、资金投入、贡献大小、社会声誉等等。如果对这些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具体地说,大学文化核心作用力主要包括:
 
===凝聚力===
由于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是大学存在的组织基础,大学的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是一个高度分权的有机体,它既是"高度分权"的,以学术权力为基础,又是一个"有机体",在"高度分权"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大学办学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有一个共同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它集中地体现在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之中。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它必将把大学师生员工凝聚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整体,为实现大学的崇高理想而顽强地奋斗。
 
===教育力===
大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责任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永恒的第一社会责任,教育的本质是通过·9 ·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哲学观", 使个体社会化",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使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文化的传承、内化和创新是教育"使个体社会化"的基础,文化育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和一个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活动的崇高目标是促使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体"的社会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的教育力主要来自"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文化育人"的科学理念、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通过文化内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过程之中。
 
===创造力===
作为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策源地,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是大学的本质要求。大学创造力的主体是教授和学生的创造力,大学的创造力主要来自于一种超凡脱俗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学术自由和文化机制为主导的运行机制,以及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在当代,大学的创造力不仅应当表现在大学培养的具有全球意识、较高文化品位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上,还应当表现在把大学建设成为为人类社会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国际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重要基地上。
 
===影响力===
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大学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在当代,大学不仅应当走出"象牙塔" ,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积极主动地应对文明社会众多领域不同层次的广泛需求,服务于社会,更应当超越"象牙塔",发扬着眼未来和探究真理的批判精神,以自己创造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代表"社会的良心" ,给予社会发展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前进。大学要求生存,求发展,办好学,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要创建一批世界级大学,最根本的是必须全面加强以大学人为主体和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基础的大学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水平和品位,不断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和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 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