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红英

增加 7,3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9. 白红英,张一平, 孙 华 等. 耕层土壤N2O排放与温度及土壤深度依变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vol.37, No.11. 第一作者;
10.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N2O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L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Vol.73, No.1, Dec 2004,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USA (SCI)(通讯作者);
 
11. 白红英,唐克丽,陈文亮.等.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过程的研究.水土保持通报,1991,3
 
12. 白红英,唐克丽,查轩等.人为加速侵蚀对土壤退化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1993,01期,№17:44-49
 
13. 白红英,唐克丽,张科利等:草地开垦人为加速侵蚀的人工降雨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1993,№17:87-93
 
14. 白红英; 唐国利. 植被破坏对黄土性土壤肥力发展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 01期
 
15. 韩建刚, 白红英等. 地膜覆盖对土壤中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02,No.3,(通讯作者);
 
16. 丁琦,白红英,李西祥,路莉. 作物对黄土性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效应-根系与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生态学报,2007,vol.27,No.7. (通讯作者)
 
17. 李春越,白红英等. 农田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N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 中国环境科学, 2007,27(2):231-234. (通讯作者)
 
18. 李西祥,白红英 ,丁琦,雒新萍.黄土地区冬小麦田土壤理化性状、磷酸酶活性与氧化亚氮的排放.生态学杂志,2007,vol.26,No.8. (通讯作者)
 
19. 母国宏,白红英,刘连杰. 水热条件对黄土性小麦田N2O排放特征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vol.26,No.4. (通讯作者)
 
20. 路莉, 白红英, 雒新萍,等. 黄绵土N2O排放的水分效应及动力学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3): 569-576. (通讯作者)
 
21. 雒新萍, 白红英, 路莉,等. 黄绵土N2O排放的温度效应及其动力学特征[J]. 生态学报, 2009, 29(3): 1226-1233.LUO (通讯作者)
 
22. 孙华,白红英,张清雨,雒新萍,张善红. 秦岭南北地区植被覆盖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 环境科学学报,2009(12):2635-2641. (通讯作者)
 
23. 张清雨,白红英,孙华,高翔,雒新萍. 近30年秦岭山地商洛段林地类型时空变化.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2): 424-430. (通讯作者)。
 
24. 孙华,白红英,张清雨,雒新萍,张善红. 基于SPOT VEGETATION的秦岭南坡近10年来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温度的响应. 环境科学学报,2010, 30(3):(通讯作者)
 
25. 张清雨,白红英,孙华,高翔,雒新萍.近30年秦岭东西两县区森林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4): (通讯作者)
 
26. 韩建刚; 白红英; 朱咏莉; 李世清. 曲东一种测定土壤反硝化酶的改进方法, 农业环境保护, 2002,No.2.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27. 刘连杰, 白红英, 母国宏, 丁琦, 李西祥. 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4):6075-6077 (通讯作者)
 
28. 韩建刚,白红英等. 桔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效应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1,No.2. 第二作者(通讯作者)
 
29. 郑粉莉,白红英,安韶山. 草被地上和地下部分拦蓄径流和减少泥沙的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05,12(5):86-87.
 
30. 舒敏玉,李凤民,白红英等. 干旱胁迫和播种方式对小扁豆生化指标与生物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年 07期
 
31. 汪兴玉,王俊,白红英等. 基于农户尺度的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恢复力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5卷1期
 
32. 韩建刚,李占斌,朱咏莉,白红英,李世清. 农田土壤中N2O释放的水温特征研究. 土壤通报,2004,35(3)285-289
 
33. 王俊,刘文兆,汪兴玉,白红英. 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卷4期:94-99
 
34. 耿增超,白红英.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土壤类型腐殖质组成及结合态腐殖质特性的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8年 04期
 
35. 朱铭莪,白红英,代伟. 陕西几种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9年 01期
 
36. 戴伟,白红英.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 17 ( I ): 37-40.
 
37. 黄懿梅,安韶山,白红英,赵永军. 鸡粪与不同秸秆高温堆肥中氮素的变化特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Vol.32 No.11 P.53-58
 
38. 李世清. 李东方. 李凤民. 白红英. 凌莉. 王俊. 2003.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1(5): 21-29
 
39. 郑粉莉,唐克丽,白红英.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1994,1(5):37-41.
 
40. 郑粉莉,唐克丽,白红英. 标准小区和大型坡面径流场径流泥沙监测方法分析. 人民黄河 , 1994年 07期
 
41. 郑粉莉, 唐克丽, 张科利, 查轩, 白红英. 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生态学报, 1995年 15卷 3期 P251-259
 
42. 曲东,王保莉,白红英,罗建峰.磷浸种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26(1).
 
43. 郑粉莉,刘宝元,白红英,焦菊英,唐克丽. 1993. 森林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因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7 : 99-106.
 
44. 郑粉莉, 唐克丽, 白红英, 史瑞芸. 子午岭林区不同地形部位开垦裸露地降雨侵蚀力的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1994年 01期
 
45. 郑粉莉, 唐克丽, 白红英. 林地开垦后坡沟侵蚀产沙关系的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 , 1994年 08期
 
46. 查轩; 唐克丽, 张科利, 白红英, 蒋集华. 植被对土壤特性及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992年 02期
 
47. 唐克丽, 张科利, 郑粉莉, 查轩, 王文龙, 蔡庆, 白红英. 子午岭林区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剖析. 水土保持研究, 1993年 01期
 
48. 郑粉莉,唐克丽,王文龙,; 白红英, 张科利,查轩. 子午岭林区林地和开垦地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1993年 01期
 
49. 查轩,唐克丽,白红英. 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特性影响的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1993年 01期
 
50. 郑粉莉,唐克丽, 蔡庆, 张科利,白红英,王文龙. 人为破坏植被开垦耕种对坡面细沟侵蚀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1993年 01期
 
51. 郑粉莉,张科利,唐克丽,白红英. 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坡面浅沟侵蚀影响的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1993年 01期
 
52. 郑粉莉,唐克丽, 蔡庆,白红英,王文龙. 子午岭林区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1993年 01期
 
53. 陈文亮,郑粉莉,蔡庆,白红英,张科利. 林区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1993年 01期
 
54. 郑粉莉,刘元保,白红英,焦菊英,唐克丽. 森林植被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1993年 01期
== 主要著作 ==
1. 副主编. 环境管理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7;
 
2. 主编. 高效低毒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3. 主编. 环境物理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10;
 
4. 参编. 园林土壤肥料学.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8;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