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希特勒

移除 7,731 位元組, 5 年前
崛起
=== 打擊天主教 ===
1931年希特勒參加[[德國]]大選,由於宣揚仇恨主張而被[[天主教]][[破門|逐出教會]],[[教皇]]下令天主教徒不得投票給希特勒。至此希特勒與天主教及其主要大黨中央黨決裂。他後來上台即取締天主教,統一德國教會,為此贏得了不少仇恨[[天主教]]的[[路德宗]][[原教旨主義|原教旨]]基督教會支持,使其可全面控制德國的宗教思想,為日後之政權打下基礎。<ref>http://www.ccccn.org/book/html/60/4728.html</ref>
 
== 崛起 ==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納粹黨的選舉得票及取得的國會議席
|-
! 日期
! 得票
! 百份比
! 國會議席
! 背景
|-
| 1924年5月4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9183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6.5}}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32}}
| 希特勒被監禁
|-
| 1924年12月7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9073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3.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4}}
| 希特勒出獄
|-
| 1928年5月20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8101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2.6}}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2}}
| &nbsp;
|-
| 1930年9月14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64096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8.3}}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07}}
| 經濟大蕭條後
|-
| 1932年7月31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37458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37.4}}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230}}
| 希特勒競選總統後
|-
| 1932年11月6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17370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33.1}}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96}}
| 重新選舉
|-
| 1933年3月5日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17277000}}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43.9}}
| style="text-align:right;"| {{nts|288}}
| 希特勒成為總理
|}
=== 布呂寧時期 ===
 
{{seealso|經濟大恐慌}}
 
希特勒的政治生命轉捩點,[[經濟大恐慌]]致命地打擊了1930年的德國。同年選舉使得[[納粹黨]]在國會的席次在由12席,至1930年9月大選獲得107席,成為國會的第二大黨<ref>{{Harvnb|Halperin|1965|pages=434–446 ''et. seq.''}}</ref>。在獲得了國會前所未有的支持下,1932年希特勒打算參選總統。同年1月27日的[[杜塞道夫]],希特勒在工業-{家}-俱樂部的演講獲得德國大多數有影響力的工業家廣泛的支持<ref>{{Harvnb|Halperin|1965|pages=468–471}}</ref>。雖然希特勒自1913年離開奧地利,但他至今仍未是德國公民,也因此無法參選。同年2月,有納粹黨參與的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為非主要的行政官員並因此在1932年2月25日取得布朗斯威克邦的[[公民權]]<ref>{{Citation |work=[[Der Spiegel]] |title=Des Führers Pass, Hitlers Einbürgerung |url=http://www.spiegel.de/panorama/zeitgeschichte/0,1518,470844,00.html |accessdate=2008-05-22}}</ref>,在之後幾天,其它邦也給予他公民權,如此一來便自動擁有了德國公民權並能讓他參選總統<ref>{{Harvnb|Halperin|1965|page=476}}</ref>。在兩輪選舉中,希特勒皆得到約35%的第二高票,但都敗給總統[[保羅·馮·興登堡]],雖然競選失敗,但其實他仍有其它替代路線可以獲得政治權力<ref>{{Harvnb|Halperin|1965|pages=477–479}}</ref>。
 
=== 帕彭與施萊謝爾時期 ===
1932年6月,總統[[興登堡]]任命保守右派的[[帕彭]]為新一任總理,但帕彭在國會僅獲得德國國家人民黨的支持,但1932年7月的德國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230個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帕彭知道內閣繼續執政必須得到納粹黨的支持,因而企圖說服希特勒答應接受副總理此職位,希特勒認為自己適合總理一職,但遭到興登堡的拒絕。
 
而後對帕彭內閣的不信任案獲得84%國會議員的支持。11月國會重新選舉,納粹黨流失了部份選票但仍為[[德國國會]]第一大黨。
 
帕彭建議興登堡解散[[國會]]無限期推遲國會選舉,起初興登堡答應了他,但之後失去[[庫爾特·馮·施萊謝爾|施萊謝爾]]與軍方的支持,而興登堡改由施萊謝爾接任總理。施萊謝爾想利用格里哥·斯特拉瑟來分裂納粹黨,但並不成功。隨後,施萊謝爾又遭逢倒閣危機,建議興登堡動用[[緊急命令]]以解散國會、推遲國會選舉,但興登堡並沒答應。
 
=== 成為總理 ===
{{參見|希特勒內閣}}
 
帕彭為了向政敵施萊謝爾報仇,而與右翼國家人民黨黨魁阿爾弗雷德·胡根貝格、[[亞爾馬·沙赫特]]和福茲·梯森等德國企業家共同籌劃一個陰謀,他們經濟上資助了負荷龐大選舉花費而在破產邊緣的納粹黨,企業家積極向興登堡說服任命希特勒為總理<ref>{{Citation|accessdate=2008-05-22|url=http://www.glasnost.de/hist/ns/eingabe.html|title=Eingabe der Industriellen an Hindenburg vom November 1932|publisher=Glasnost}}</ref>。最後興登堡同意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由納粹黨與國家人民黨共組[[希特勒內閣|聯合內閣]]。帕彭為副總理、胡根貝格為經濟部長,[[威廉·弗利克]]為內政部長及[[戈林]]為[[不管部部長]]等。1933年1月30日於興登堡總統辦公室,希特勒以簡單的儀式宣誓成為德國總理。
 
==== 國會縱火案與授權法案 ====
{{main|國會縱火案|1933年德國授權法案}}
 
雖然希特勒成為總理,但納粹黨在國會裏並不是絕對多數,受到左翼反對黨的阻擾,希特勒說服興登堡解散國會重新選舉,選舉預定在1933年3月初。
 
但在2月27日[[德國國會大廈|國會大廈]]被縱火<ref name="bull262">{{harvnb|Bullock|1962|p=262}}</ref>,一名荷蘭共產黨人被發現在大樓中,這場火也被渲染為国会的第二大党[[德國共產黨|共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
 
隔日,國會火災命令通過,德國基本人權被限定,根據該命令規定,共产党领袖被逮捕,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了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使用武裝部隊的暴力、反共情結及利用國家機器作宣傳赢得了44%的席位(國會議席依得票比例分配),联合德國国家人民党成為國會裡絕對多數<ref name="bull265">{{harvnb|Bullock|1962|p=265}}</ref>。
 
希特勒在3月15日選後的內閣會議中提出授權法案(可使內閣獲得法律上允許的四年權力)的概想,納粹黨想利用授權法案取得完全的政治權力而不用必須擁有國會的絕對多數且不須與執政聯盟中的其它黨談條件。
 
==== 長刀之夜與興登堡逝世 ====
{{main|长刀之夜}}
希特勒無法控制衝鋒隊在街頭的暴力——這影響了希特勒的權力,故欲除去衝鋒隊及其領導者[[恩斯特·羅姆]]。他還想挑起[[德意志國防軍|國防軍]]高層對衝鋒隊的害怕及厭惡,特別是在羅姆企圖把國防軍納入其領導的衝鋒隊之下之後。最後,希特勒的清算,以消除攻擊其政權的政敵,特別是忠於副總理[[帕彭]]的人馬。在1934年6月30日至7月2日進行清算,期間至少有85人死於清算,雖然最後的死亡人數已达幾百個。超過一千的反對者被逮捕,大部分參與行動的是[[黨衛隊]]及[[蓋世太保]],此次行動使國防軍加強並鞏固對希特勒的支持。
 
1934年8月2日,[[聯邦大總統]][[保罗·冯·兴登堡]]病逝,緊接著並未舉辦總統選舉,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內閣]]通過一項宣佈總統職權暫時中止並將該權力轉授予總理的法案,使希特勒成為[[元首兼帝國總理]],希特勒也成為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德國所有官兵向希特勒宣誓<ref name="bull309">{{harvnb|Bullock|1962|p=309}}</ref>。8月19日,此法案在[[公民投票]]中獲84.6%的選民認同<ref>{{harvnb|Fest|1974|p=476}}</ref>,但違反了[[威瑪憲法]]與授權法案,該憲法規定由最高法院院長代理總統直至下次選舉,而授權法案特別規定希特勒不得利用任何方法侵奪總統職權,然而已無人能反對他,希特勒正式實行獨裁統治。
== 纳粹德国 ==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