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075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化学专修科,1972年与 [[ 数学 ]] 、 [[ 物理 ]] 专修科联合成立数理化系(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1978年成立化学系,1996年更名为化学化工系,2003年更名为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于2011年3月从相思湖校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搬迁至思源湖校区(南宁市大学西路158号)。学院分别于1977年、2007年、2019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现已实现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和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西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西优质专业)、化学(兼师范)、制药工程及中药制药等5个本科专业,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硕士)培养方向。目前在校生1505人,其中本科生1388人、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05人。
==学科设置==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 生物技术 ]] 、制药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7个本科专业。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化学工程与技术。有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艺催化、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工业分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与“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已列入教育厅“十二五”规划建设。继续教育(函授)有: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监测与治理4个本、专科专业。至此,学院由过去单一的办学层次变为专、本、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化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格局,由过去单一化学学科发展成为由化学、化工、 [[ 生物 ]] 、环保、制药等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理工融洽的大学科群体系的学科结构。
==师资力量==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30人,其中本科生1120人, [[ 硕士 ]] 研究生110人。截至2011年,学院教职工68人,其中 [[ 教 授23 授]]23 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工程师12人, [[ 博 士28 士]]28 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2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2人,八桂名师1人, 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骨干教师2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4人。
==办学特色==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模式,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力度,搭建科研平台,开展特色研究。2009年“松香-松香松节油深度开发的基础研究”、2010年“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09年“一种制备多种Sb2O3纳米结构的方法”、2010年“利用 [[ 松香 ]] 与 [[ 蔗糖 ]] 直接合成松香蔗糖酯的方法”专利成功转让给企业。2007-2008年为广西平果强强碳素制品有限公司开发了应用高硫石油焦生产电解铝用碳阳极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松香基大孔吸附树脂”已在企业完成中试,“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餐饮废水”中试通过省级鉴定。“年产2000吨醋酸乙酯催化精馏技术生产新工艺”项目成功应用于实际 [[ 生产 ]] 。
化学化工学院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化学工程与工艺获得教育厅特色专业一体化建设立项,化工类专业平台获得国家财政资助。获 [[ 广西 ]] 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承担省级校级教改项目30多项。
重视实践 [[ 教学 ]] 。以“四种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 化学 ]] 化工学院已与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4个教学实习基地。
==办学成果==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50多项,教育厅等各类项目120多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20多篇;申请专利50多项,获得21项 [[ 专利 ]] 授权;参与主持制定企业标准1个,出版 [[ 学术 ]] 著作3部。
2007年以来,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获广西省级优秀学位论文3篇。获第十二届”挑战杯”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 [[ 科技 ]] 作品竞赛全区特等奖1项。2001年以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获得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优秀论文(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90多项;学生在历届广西高校化学实验技能操作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其中2001年首届竞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三名,参赛学生进入了个人前十名;2003年第二届竞赛荣获团体冠军;2005年第三届竞赛学院代表队获团体总成绩第一、四名参赛学生分别荣获个人第一、二、三、四名(并列);2007年第四届竞赛学院代表队获团体总 [[ 成绩 ]] 第一、三名参赛学生分别获个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一名;2009年第五届竞赛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2011年第六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11年获“仲远杯”第四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最佳制图奖1项。2012年获“三井化学杯”第五届全国 [[ 大学生 ]] 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华南赛区二等奖。2012年获“瑞派杯”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1项。 2007年教工党支部荣获广西教育厅高工委颁发的“广西高校优秀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2010年化工专业学生党支部荣获“广西高校优秀学生党支部”荣誉称号;2011年研究生三年级党支部荣获“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3名教师先后荣获广西高校优秀 [[ 共产党员 ]] 。2008年学院分工会荣获 [[ 中华全国总工会 ]] 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