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法淵寺

增加 6,75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法渊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a/9e3/nBnauM3X4UDOzMDM4YzM5QjNxMTM3YzNzkTMwADMwAjM2EzL2M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B3%95%E6%B7%B5%E5%AF%BA 圖片來自easyatm]
</small>
|}

'''法渊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嵩祝寺]]东为法渊寺,西为[[智珠寺]],形成了一组较大规模的佛教寺院群。

==历史==
===沿革===
法渊寺建于[[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其前身是[[明朝]]兴建的[[番经厂]]。

以上第一段文字提及嵩祝寺、法渊寺此前仅在雍正十二年修缮过一次,査雍正十三年内务府奏销档可知,当时修葺并增建的为嵩祝寺、[[番经厂]],可见番经厂确实是法渊寺的前身,其所在位置与《加事乾隆京城全图》和民国时期的《嵩祝、智珠、法渊三寺合图》中显示的一致。由此可推断,番经厂经雍正十二年的改扩建以后更名为“法渊寺”,故法渊寺的始建年代可确定为雍正十二年。

日本学者[[佐藤长]]在《明代西藏八大教王考》(1962年)中称,明朝[[崇德]]九年(1434年)[[宗喀巴]]弟子、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应明朝邀请赴内地,驻法渊寺。由此,开始有法渊寺建于明朝之说。实际上,佐藤长是将[[藏文]]“ha yan si”(“花园寺”或“华严寺”的对音,即[[五台山]]的[[大显通寺]])误为法渊寺。明朝时,法渊寺尚不存在。

===寺址===
雍正十三年的[[内务府]]奏销档中记载了雍正十二年嵩祝寺及番经厂的勘测及修缮情况:“闻事雍正十二年三月,将[[章嘉呼图克图|张家胡土克图]]所在嵩祝寺内应行修理之处査看得:正殿、配殿等房脊兽、山墙、檐墙具开裂倒坏。再将番经厂与嵩祝寺合一修造之处,令看风水主事洪文澜看视,据称嵩祝寺地势高,番经厂地势窪,二庙合一修造不宜,仍照旧式修理作两所旁开便门,行走相宜。将番经厂前汉经厂之地裁取一段,与嵩祝寺前墙取齐,两庙中间街道砌墙,前后开大门两座。番经厂内无天王殿,亦照嵩祝寺式样添造天王殿。其胡土克图仍在嵩祝寺居住甚好等语。为此谨将二庙图样呈览恭候。”由此可见,雍正十二年,嵩祝寺曾和番经厂、汉经厂东、西并置,其位置的相对关系一如《明清北京城复原图》中“清乾隆北京城图”所示。

在上述雍正十三年的[[内务府]]奏销档中未见有关法渊寺的记载,根据后来法渊寺和嵩祝寺的位置的相对关系,法渊寺应位于番经厂的旧址。由此可知,真正建在番经厂、汉经厂旧址之上的仅有法渊寺,而且是建在番经厂旧址之上。

清朝书籍多将嵩祝寺、法渊寺、智珠寺称作建于[[番经厂、汉经厂]]旧址之上,实不确。比如《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九记载:“法渊寺在[[嵩祝寺]]东,[[智珠寺]]在嵩祝寺西”,“明番经厂、汉经厂今为嵩祝、法渊三寺”。《京师坊巷志稿》卷三记载:“嵩祝寺东有法渊寺,西有智珠寺。又东为三厂遗址;明置番、汉经厂,道经厂于此”。《宸恒识略》载,“嵩祝寺在三眼井之东,有御书额,为[[章嘉呼图克图]]焚修之所。法渊寺在嵩祝寺东,有铜鼎一,高六尺有咫,有御制碑文。智珠寺在嵩祝寺西,有御书书额。考按:嵩祝寺东廊下有铜钟一,铸‘番经厂’字;西廊下有铜云板一,铸‘汉经厂’字;法渊寺有明[[张居正]]撰《番经厂碑》。据此,则三寺为明番、汉经厂。”实际上,嵩祝寺、法渊寺、智珠寺中,仅有法渊寺是由番经厂更名而来,其余两寺均未建于番经厂、汉经厂旧址上。

===增建===
从文献中可见,在雍正十二年对嵩祝寺、番经厂的修葺中,还加建了一批建筑物。嵩祝寺加建了山门、影壁及厢房、僧房、看守房等多间。“臣等派委[[员外郎]][[吉葆]]等监修,得嵩祝寺、番经厂共殿宇房屋三百十八间,此内嵩祝寺添盖山门三间,八字看墙二道,影壁一道,栅栏四十五丈,[[嘛呢杆]]四座,看守房屋六间,楼前厢房十间,僧房十二间,马圈房二十一间。”同时,[[番经厂]]则加建天王殿及北侧住房三十七间。“将番经厂前汉经厂之地裁取一段与嵩祝寺前墙取齐,两庙中间街道砌墙,前后开大门两座。番经厂内无天王殿,亦照嵩祝寺式样添造天主殿。移咨前来随添盖[[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嘎尔丹西勒图胡土克图]]住房一所共三十七间,内正房五间,厢房六间,露顶二间,耳房四间,门房九间……小房三间,马圈房八间……”

===破坏===
1950年代,嵩祝寺及智珠寺、法渊寺停止宗教活动。法渊寺南部先后被弹棉花厂、窗纱厂占据作为厂房。1950年代末,嵩祝寺被[[北京市盲人橡胶厂]]占用为厂房。1970年代,无线电九厂、无线电十一厂合并,自[[崇文门]]外迁至嵩祝寺,将北京市盲人橡胶厂替换走,成立了[[北京东风电视机厂]],该电视机厂将嵩祝寺的天王殿、钟鼓楼,法渊寺的全部建筑拆除,嵩祝寺的天王殿、钟鼓楼原址建成了生产车间,法渊寺原址建成了组装车间。

法渊寺原址上的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组装车间早已拆除,如今已成为[[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大楼的所在地。

==建筑==
法渊寺位于嵩祝寺以东,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的主要殿宇有:
*影壁:位于山门殿以南
*山门殿
*天王殿:位于山门殿以北
**钟楼、鼓楼:位于天王殿前东西两侧
*无量殿:位于天王殿以北
*大雄宝殿:位于无量殿以北
*后殿:位于大雄宝殿以北<ref>[http://www.bjdch.gov.cn/n1569/n2315473/n2315505/n2315610/2527984.html 皇城佛教寺庙~嵩祝寺 智珠寺 法渊寺,数字东城,2006年12月22日] </ref>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对法渊寺进行了一次大修,并置碑以记。该碑碑文为[[乾隆帝]]御制,记录了[[五世达赖]]及[[班禅]]受到礼遇的经过。该碑原在法渊寺内,现存[[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47,9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