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75
次編輯
變更
寄题李季衡东楼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魏了翁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魏了翁(画像)</big> [http://lib.kongfz.com/data/book_lib_img/author_pic/bbe/bbe893e0f9e2e99834ff8f746c7c…”
[[File:魏了翁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魏了翁(画像)</big>
[http://lib.kongfz.com/data/book_lib_img/author_pic/bbe/bbe893e0f9e2e99834ff8f746c7cab7b.jpg 原图链接]
[http://www.kongfz.com/writer/weiliaoweng/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寄题李季衡东楼'''》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的私人藏书极富,他自称"余无他嗜,惟书癖殆不可医,临安人陈思多为余收揽"。先后收藏有10万卷,与叶梦得并为南宋知名的[[藏书家]]。后来为了创办鹤山书院,将其藏书大半捐献,供书院生员阅读,宋理宗特御书"鹤山书院"四字为赠。鹤山书院"尊经阁"藏书数量曾经超过南宋国家图书馆,且大部分是其旧藏和抄录所藏之副本,再访得旧书,达10余万卷,其藏书规模是宋代各大书院之首。他曾说:"尝观苏文忠([[苏轼]])<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s/authorvsw_3b99a16ff2ddA4.aspx 苏轼的诗文全集],古诗文网</ref>记李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云:书日传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夫非书之罪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必深体笃践也;多柴者广采兼畜可以辑文,不必穷搜博考也。今先生(指朱熹)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
<center>寄题李季衡东楼</center>
{{Cquote|
前年呼舫下玻瓈,突兀新楼闯目围。
雁影已随流水去,鹤归空感昔人非。
曩游历历梦中似,往事茫茫知者稀。
幸有季衡风味肖,何当倚槛语朝晖。
|[南宋]魏了翁}}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诗歌成就==
魏了翁诗文造诣很深,而他作为南宋后期的理学大家,其诗学理论主要继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但与真德秀恪守朱门理学的特点不同,他对张栻的湖湘之学,陆九渊的心学都有广泛的接触和吸收,兼容了咸淳以来各家思想,既重理又不轻视辞章。因此魏了翁的[[文学]]观显得更加通达圆满。
魏了翁将志的大小,气的薄厚,辞的邪正,归于学的驳粹。而在这一逻辑的背后,则是把古文家强调的气节,心学家关注的气志,和理学家的注重修身养性用"学"统一起来。魏了翁提出的以学为本,学就是学道养德与心性义理 ;学之核心为明义理、养气节 。魏了翁的诗学理论与朱熹、真德秀等理学家相比显得更为闳通,是因为魏了翁将人的品行、气质和[[情感]]所体现出来的主体人格融入"本"的概念之中,以学为本,以本论辞,丰富和发展了理学家的诗学思想,体现了有宋一代以弘扬士人完善主体人格为宗旨的学术文化精神,同时将其诗学理论用于诗歌的创作实践当中。
魏了翁强调时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浊、国家的兴亡对诗人的情感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的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兴亡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对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表现了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晚宋时期,士风日下,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这些诗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中。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政治]],关心现实,立足点高,着眼点广,这是士林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他作为官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史实,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魏了翁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元蒙攻宋之后,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漩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
魏了翁的酬赠诗接近400首,超过其所创作全部诗歌作品的一半,是其[[诗歌]]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当然,这些作品不只是应酬答谢之类,其中包含了很多爱国诗篇,以及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这些作品大都感情真挚,或直抒胸臆,或含蓄隽永,不落俗套<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2013_7.html 「魏了翁」诗词全集(1071)首)],诗词名句网</ref>。
==视频==
===<center> 寄题李季衡东楼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百家姓:钱文忠教授分享,魏了翁与鹤山堂的故事</center>
<center>{{#iDisplay:u31524khbny|560|390|qq}}</center>
<center>清明将至 我县举行活动祭奠魏了翁</center>
<center>{{#iDisplay:t0621clg9w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http://lib.kongfz.com/data/book_lib_img/author_pic/bbe/bbe893e0f9e2e99834ff8f746c7cab7b.jpg 原图链接]
[http://www.kongfz.com/writer/weiliaoweng/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寄题李季衡东楼'''》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的私人藏书极富,他自称"余无他嗜,惟书癖殆不可医,临安人陈思多为余收揽"。先后收藏有10万卷,与叶梦得并为南宋知名的[[藏书家]]。后来为了创办鹤山书院,将其藏书大半捐献,供书院生员阅读,宋理宗特御书"鹤山书院"四字为赠。鹤山书院"尊经阁"藏书数量曾经超过南宋国家图书馆,且大部分是其旧藏和抄录所藏之副本,再访得旧书,达10余万卷,其藏书规模是宋代各大书院之首。他曾说:"尝观苏文忠([[苏轼]])<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s/authorvsw_3b99a16ff2ddA4.aspx 苏轼的诗文全集],古诗文网</ref>记李氏山房,谓秦、汉以来,书益多学者益以苟简"。又云:书日传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夫非书之罪也,书日多而说日明,俊慧者剿说浮道可以欺世,不必深体笃践也;多柴者广采兼畜可以辑文,不必穷搜博考也。今先生(指朱熹)之书满天下,而其道无传焉"。
<center>寄题李季衡东楼</center>
{{Cquote|
前年呼舫下玻瓈,突兀新楼闯目围。
雁影已随流水去,鹤归空感昔人非。
曩游历历梦中似,往事茫茫知者稀。
幸有季衡风味肖,何当倚槛语朝晖。
|[南宋]魏了翁}}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诗歌成就==
魏了翁诗文造诣很深,而他作为南宋后期的理学大家,其诗学理论主要继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但与真德秀恪守朱门理学的特点不同,他对张栻的湖湘之学,陆九渊的心学都有广泛的接触和吸收,兼容了咸淳以来各家思想,既重理又不轻视辞章。因此魏了翁的[[文学]]观显得更加通达圆满。
魏了翁将志的大小,气的薄厚,辞的邪正,归于学的驳粹。而在这一逻辑的背后,则是把古文家强调的气节,心学家关注的气志,和理学家的注重修身养性用"学"统一起来。魏了翁提出的以学为本,学就是学道养德与心性义理 ;学之核心为明义理、养气节 。魏了翁的诗学理论与朱熹、真德秀等理学家相比显得更为闳通,是因为魏了翁将人的品行、气质和[[情感]]所体现出来的主体人格融入"本"的概念之中,以学为本,以本论辞,丰富和发展了理学家的诗学思想,体现了有宋一代以弘扬士人完善主体人格为宗旨的学术文化精神,同时将其诗学理论用于诗歌的创作实践当中。
魏了翁强调时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浊、国家的兴亡对诗人的情感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的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兴亡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对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表现了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晚宋时期,士风日下,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这些诗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中。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政治]],关心现实,立足点高,着眼点广,这是士林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他作为官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史实,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魏了翁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元蒙攻宋之后,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漩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
魏了翁的酬赠诗接近400首,超过其所创作全部诗歌作品的一半,是其[[诗歌]]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当然,这些作品不只是应酬答谢之类,其中包含了很多爱国诗篇,以及情真意切的送别诗,这些作品大都感情真挚,或直抒胸臆,或含蓄隽永,不落俗套<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2013_7.html 「魏了翁」诗词全集(1071)首)],诗词名句网</ref>。
==视频==
===<center> 寄题李季衡东楼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百家姓:钱文忠教授分享,魏了翁与鹤山堂的故事</center>
<center>{{#iDisplay:u31524khbny|560|390|qq}}</center>
<center>清明将至 我县举行活动祭奠魏了翁</center>
<center>{{#iDisplay:t0621clg9w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