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妮·索菲·穆特

移除 3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职业 = 演员
| 知名作品 = 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br> 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和《A大调协奏曲》等<br> }}</p>
 
<big>'''索菲娅·穆特'''</big> 1963年出生,[[德国]]小提琴家。1970年、1974年两次参加在德国境内的小提琴比赛并获得重要奖项。1976年是穆特被指定次年[[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演出者。1977年,穆特与[[[[柏林爱乐]]]]一起合作演,出从那以后,穆特经常在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厅演出,她的专集总能盘踞古典音乐排行榜。</p>
<p style="text-indent:2em;">穆特1963年生于[[德国]][[莱茵菲尔顿]],自幼天资超群,7岁就参加了德国的青少年音乐比赛并获得特别头等奖。1976年穆特13岁时,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在柏林聆听了她的演奏,兴奋异常,当即决定让她参加1977年萨尔斯堡维松艺术节的演奏会,同年又让她在夏季艺术节上演出。第二年2月,穆特有幸在音乐大师卡拉扬指挥下,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协奏,演出[[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听众为她报以雷鸣股的掌声。数日后,她又在柏林音乐厅再次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和《A大调协奏曲》,并录制了她的第一张唱片。卡拉扬盛赞穆特为“自青年梅纽因之后最杰出的小提琴天才”。自此,穆特的演奏遍及世界各地,她在著名的音乐殿堂受到人们的欢呼。20余年来穆特演奏录制的唱片先后获得过国际迪斯科唱片大奖和日本东京录音学院大奖。1985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授予穆特小提琴金交椅获得者称号,翌年穆特被授命为该院名誉研究员。</p>
<p style="text-indent:2em;">但当穆特演奏完一首巴赫的《恰空》后,大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站起身来,走到穆特面前,以诚恳且带着几分歉意的口吻对她说:“亲爱的小姑娘,请容许我进去把服装穿戴整齐后,我们再来讨论你的演奏。”考虑到自己演出繁忙,不想耽误这位小天才的学业,谢林为穆特介绍了另一位在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执教的名师[[艾达·斯图茨基]]。正是后者教会了穆特不要单纯地模仿别人,这对她影响深远。</p>
<big>'''==演艺经历=='''</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976 年,穆特与哥哥一起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在听完她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后,时任音乐节艺术总监制的卡拉扬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兴趣。数日后,穆特再一次以《恰空》征服了[[卡拉扬]],大师喜出望外并当即邀请她参加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从此,卡拉扬成了穆特音乐生涯中的“保护神”。在卡拉扬的安排下,她以莫扎特“第三协奏曲”作为自己首次亮相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曲目,大获成功,这也是他们一老一少长达13 年合作的开始。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卡拉扬去世。</p>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2011乐季,穆特作为纽约爱乐交响乐团的驻团音乐家,除演奏莫札特、孟德尔颂和勃拉姆斯等德奥古典曲目之外,为“延续及鼓励小提琴音乐创作的传统”,与纽约爱乐合作,首演了多部当代作曲家创作的新作。它们构筑成为穆特这张当代音乐专辑的主干。</p>
<big>'''==社会活动=='''</big> 
<p style="text-indent:2em;">除了演奏著名的传统作品外,她也一再向她的观众介绍保留节目的新领域;室内乐和管弦乐的作品处于平等并列的位置。她利用自己的盛名为很多慈善项目筹资并资助音乐方面的后起之秀。</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对于安妮·索菲·穆特来说,关心当代医疗和社会问题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她通过定期的慈善音乐会来支持这种关切。例如,她在2006年为哈娜和保罗·格雷柏基金会﹙Hanna und Paul Gräb Stiftung﹚、为慕尼黑以色列文化村建造犹太中心和里加的SOS儿童村进行了演奏。此外,穆特在自己每年的计划中,都要定期举办一定数量的慈善音乐会,筹集款项来支持设在美国的“艺术家反爱滋病”的组织、慕尼黑治疗癌症患者的医院、波恩的贝多芬故居和慕尼黑的现代艺术馆等等,最近一次是为帮助罗马尼亚孤儿院里的孩子们所举办的募捐音乐会。</p>
41,4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