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功德寺

增加 3,41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功德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f.share.photo.xuite.net/ommanipadmehum/1f9cda6/8397303/340104367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ommanipadmehum/twblog/113235143 圖片來自xuite]
</small>
|}

'''功德寺''',位于今[[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功德寺1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历史==
功德寺原名'''大承天护圣寺''',位于[[瓮山泊]](即今[[颐和园]][[昆明湖]])西北岸边。大承天护圣寺建于[[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元朝朝廷曾经“发卫卒三千助大承天护圣寺工役”,并且将大量籍没的资产、田地赐给该寺作为永业,[[卜答失里 (皇后)|布达实哩]]皇后也资助该寺五万两银。寺内建有行宫,为元朝皇帝驻跸之所,并供奉有[[元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的御容。寺前的湖中建有三台,传说是元朝皇帝的钓台。元朝[[至正]]初年,该寺毁于火灾,随后重修。1980年代初,曾在该寺寺址前的稻田中出土了[[元代]]的[[汉白玉]]栏板、[[望柱]]以及建筑基础,文物部门推测其正是寺前钓台的遗址。大承天护圣寺是元朝该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寺院。

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大承天护圣寺重修,更名为“'''功德寺'''”,仍建有行宫,明朝[[宣德帝]]、[[嘉靖帝]]均曾在此驻跸。嘉靖年间以后,功德寺转衰。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功德寺奉敕重修。[[乾隆帝]]赴[[清漪园]]时也去功德寺拈香。功德寺是清朝北京9座[[满族]]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且由[[理藩院]]管理。

清末民初时,功德寺逐渐败落。[[中华民国]]时期,该寺改为学校。[[释妙舟]]《蒙藏佛教史》载,“现改为学校。寺内僧众额定二十二名,移居海甸陈府太平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址成为玉泉山中学的校址。21世纪初开始,寺址上为“[[海淀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该中心的门牌号为海淀区青龙桥功德寺1号,位于[[玉泉山路]]北侧。如今,功德寺的建筑物已无存。

功德寺山门前原有两只石兽,其中一只原留在地面上,后被迁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2000年代,在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在功德寺寺址上进行的施工中,挖掘出埋于地下的另一只石兽,以及功德寺山门门额(上有乾隆帝御笔所题“敕重建古刹功德寺”)、山门拱券石、乾隆帝题诗的御制碑及雕龙碑首等等,这些挖掘出来的石刻均放在寺址院落内。

2015年,海淀区计划启动“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简称“两山片区”)的园外园一期工程,位于该区域内的功德寺,未来有望恢复山门等遗迹。<ref>{{Cite web |url=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5-01/5413352.html |title=海淀三山五园核心区开建 功德寺望恢复山门等遗迹,环球网,2015-01-15 |accessdate=2015-01-31 |archive-date=2016-03-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91136/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2015-01/5413352.html |dead-url=no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