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左嫔妃

增加 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物简介=='' 左嫔妃''' ''' 左嫔妃, ''' [[ 左芬(?-300) ]] ,按墓志铭上所书应为“左棻”,字兰芝, [[ 西晋女文学家, ]] 我国较早的 [[ 女诗人之一 ]] ,是当年 [[ “洛阳纸贵” ]] 事件主角、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晋武帝司马炎闻听她才情过人即纳入后宫,泰始八年[[(272年)拜为修仪 ]] ,后为贵嫔, [[ 世称左嫔妃 ]] ,又称 [[ 九嫔 ]] 。《晋书·后妃传》有他的传记。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史称 [[ 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 ,也就是说长相丑陋,体弱多病,很难得到皇帝宠幸。想必对于声色犬马的晋武帝来说,纳左芬为妃仅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而已。 ''' 左芬 ''' 自幼好学,善于写文章,名声仅次于其兄长左思。晋武帝司马炎听闻左芬才华过人,便将她纳入后宫。泰始八年[[(公元272年) ,晋武帝封左芬为修仪 ]] 。后进封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左芬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缺点,就是长相丑陋。可按照中国“郎才女貌”的审美标准来看,左思显然要比左芬幸运得多。因为左思,左芬的名声也渐渐流传于文学界,有一天就传到晋武帝司马炎耳朵里。这位皇帝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却把丑女左芬纳入后宫,只为她的“诗人”身份。有的皇帝喜欢招募文人为官,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而晋武帝则选择娶个文人做妃子。好像纳了一个诗人妃子,自身的品位也跟着提升了似的。《晋书》记载了左芬进宫后的生活 [[ :“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晋 ]] 武帝后宫佳丽达万人,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该临幸谁,所以常常坐上羊车,在后宫转一圈,停到哪就在哪过夜。而左芬因为相貌丑陋,体弱多病,根本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只能住在 [[ “薄室” ]] 里。可见,晋武帝并不是娶了个女人,而只是娶了个“女诗人”。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这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画也无多少差别。左芬虽不受宠,但还得完成作为才女“作诗作赋”的义务,扮好一个文学摆设的角色。她 [[ “受诏作愁思之文” ]] ,完成了皇帝的命题作文 [[ 《离思赋》 ]] ,这首赋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晋武帝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帝重芬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于是,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是要受命写些或者感人或者华丽的诗赋。事实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 左芬 ''' 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对于左芬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 在将近400字的《离思赋》中,左芬尽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嗟隐忧之沈积兮,独郁结而靡诉”;“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怀愁戚之多感兮,患涕泪之自零”;“仰行云以欷兮,涕流射而沾巾”;甚至“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充满宫怨之气。在前述的双重痛苦之中,左芬又增添了深切的思亲之痛。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长门赋》、唐玄宗江妃《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尽管“有志”,左芬也无力逃脱命运,也正因为“有志”,才更加痛苦。
从进宫起,左芬始终过着没有自由、郁郁寡欢的生活。后来,晋武帝去世,晋朝落入他的儿媳贾南风之手。西晋的宫廷中依旧充满了荒淫与奢靡,谋杀与争斗。虽然史书并无记载之后左芬的生活,但其晚景的凄凉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
3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