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生物晶片

增加 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生物晶片.jpg|230px|thumb|有框|右|生物晶片。[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Tfd.htm 原圖鏈接]]]
'''生物晶片'''( [[ 英語 :biochip ]]:'''biochip''' ),將大量的生物信息分子以陣列形式固定於結構膜的表面,陣列中每個生物信息分子的序列及位置都是已知,然後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進行雜交或相互作用,通過儀器對檢測進行分析,從而判斷樣品中待測物的種類與數量。早期[[科學家]]研究[[基因]]表現時,一次只能偵測一個基因或一個 [[ 蛋白質 ]] 抗原,若需要研究多個基因或蛋白質,則相當耗時。有了生物晶片的發明,科學家便可以同時檢測數萬個基因或是[[ 蛋白質]]
==概述==
[[ 生物 ]][[ 晶片 ]] 與[[電腦]]晶片有著相同的微型化概念,可同步且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分析研究,是 1990 年代之後許多科學家努力開發的技術之一。
生物晶片這一名詞最早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當時主要指分子電子器件。它是生命科學領域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主要是指通過微加工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在固格體晶片表面構建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去氧核醣核酸|DNA]]以及其他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生物晶片已經在醫療健康、 [[ 農業 ]] 生產、司法檢測、食品衛生安全、環境污染檢測、國防等許多方面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研究利器===
生物晶片成為基因組學或是蛋白組學研究的一項利器。 [[ 台灣大學 ]] 生物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孟勳表示,生物晶片又稱微陣列化晶片,是在一塊大小從不到 1 平方公分至 20 平方公分的尼龍、塑膠或玻璃材質的載體上,點上數萬至數百萬點整齊排列的去氧核糖核酸(DNA)或蛋白質(前者稱為DNA晶片或基因晶片,後者是蛋白質晶片),然後用特殊方法一次大量檢測待測樣本<ref>[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id=1647 生物晶片:大量訊息一次處理]科學人雜誌</ref>。
生物晶片是運用分子生物學、基因資訊、分析化學等原理進行設計,以矽[[晶圓]]、[[玻璃]]或高分子為基材,配合微機電自動化、或其他精密加工技術,所製作之高科技元件,有如半導體晶片一般能快速進行繁複運算;生物晶片具有快速、精確、低成本之生物分析檢驗能力。在分子生物學,生物晶片基本上是小型化的實驗室,可以同時執行數百個或數千個生化反應。生物晶片使研究人員能夠快速篩選大量的生物分析物用於各種目的,從疾病的診斷到生物恐怖主義的檢測。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