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论语《宪问·第十四》2

增加 6,02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论语《宪问·第十四·共四十四章》78.jpg|thumb|350px|right|[http://n.sinaimg.cn/sinacn12/199/w524h475/20180506/b755-hacuuvt9218123.jpg 原图链…”
[[File:论语《宪问·第十四·共四十四章》78.jpg|thumb|350px|right|[http://n.sinaimg.cn/sinacn12/199/w524h475/20180506/b755-hacuuvt9218123.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91117054_17cf0b4fe001006s8d.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译】 ==

孔子说:“君子也有没仁德的时候,没有小人而有仁德的。”

== 【注】 ==

《朱注》谢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未免为不仁也。

== 【记】 ==

这里的“君子”、“小人”如指客观的社会地位,即士大夫和老百姓,则与孔子其他一些说法,如“小人”也可以是“士”、人都可以“为仁”等等相矛盾。如指道德高下,则似同语反复。但这里说“君子”也有不“仁”的时候以见此“仁”之难,连颜回不也只能“三月不违”吗?于是,“仁”作为全德(perfect virtue)也好,作为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也好,这里只好解作某种具有神秘性的经验了。如前所一再点出,《论语》篇章常见矛盾、冲突,是孔子自身矛盾抑所传述者矛盾,已难究明,不必强解。

== 原文 ==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 【译】 ==

孔子说:“爱他们,能够不加以勉励吗?忠于他们,能够不进行教导吗?”

== 【注】 ==

《正义》王氏引之《经义述闻》解此文云:《吕氏春秋》高注:劳,勉也。勉与诲义相近,故劳、诲并称。高诱注并云:劳,忧也。又《里仁篇》劳而不怨,即忧而不怨。忧者,勤思之也。

== 【记】 ==

这里既可作政治学的解说,也可以作教育学的解说;既可以是政府对老百姓的政策,也可以是家长、老师对儿女学生的方针。在远古,这二者是统一的。首领对氏族成员就是大家长对待儿女,所以君父、君师合一。“劳”另高注作“忧”解,即既爱之而又担心,不如王解。“劳”多有作“劳苦”、“劳动”、“勤劳”解者。“诲”或作“谋”字解,则与《学而篇》“为人谋而不忠乎”同义。

== 原文 ==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译】 ==

孔子说:“发命令,裨谌打草稿,世叔加以研讨,专职官子羽增删修改,东里子产作文字润饰。”

== 【注】 ==

《朱注》:裨谌以下四人皆郑大夫。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稿也。……讨,寻究也。论,讲议也。行人,掌使之官,修饰,谓增损之。润色,谓加以文采也。

== 【记】 ==

分工合作,人尽其才。

== 原文 ==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译】 ==

有人问子产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施恩惠的人。”

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

问管仲,孔子说:“是个人物!他剥夺了伯氏三百户的土地。伯氏吃粗粮,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怨恨的话。”

== 【注】 ==

《康注》:孔子极重事功,累称管仲,极词赞叹。……宋儒不知,而轻鄙功利,致人才恭尔,中国不振。

== 【记】 ==

“他呀,他呀”,不足道也。今日犹有此口头语。“没齿无怨言”,大概是即使处理如此严厉,但因为公正,所以没话可说。世传诸葛亮秉公办事,也有此效。这就是所谓法家精神。因此可见,儒学从一开始,就可以容纳法家。(管仲、诸葛亮也一向被视作法家。)孔子多次称道管仲,正是后世政治上儒法互用、阳儒阴法的张本。可见,儒法从一开端便有联结,如同儒道一样,都可以在孔子及《论语》中找到其后“儒法互用”、“儒道互补”的线索。

== 原文 ==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译】 ==

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傲,较易。”

== 【注】 ==

《朱注》: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

== 【记】 ==

今日各种“暴发户”宜三诵之,因为也并不太容易做到。富者骄横使贫者更怨,于是乎斗争哲学起。<ref>[https://www.vrrw.net/wx/27422.html 论语《宪问·第十四·共四十四章》]]]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ref>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ad%94%e5%ad%90 孔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