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莱比锡战役

增加 11,9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812年12 {{Infobox |conflict=莱比锡战役|partof=[[拿破崙戰爭]]|image=|caption=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軍隊進攻佔據萊比錫的法軍。|date=1813年10月16日-10月19日|place=[[薩克森]][[莱比锡]] |result=反法同盟勝利|combatant1= [[法蘭西第一帝國|法國]]<br />[[華沙公國]]<br />[[File:Flag of the Napoleonic Kingdom of Italy.png|22px|border]] [[意大利王國 (拿破崙)|意大利王國]]<br />[[File:Flag of the Kingdom of Naples (1811).gif|22px|border]] [[那不勒斯王國]]<br /> [[萊茵聯邦]][[薩克森王國]]<small>(1813年10月18日投降)</small>|combatant2=[[奧地利帝國|奧地利]]<br /> [[俄羅斯帝國|俄國]]<br /> [[普魯士王國|普魯士]]<br />[[File:Flag of Sweden.svg|22px|border]] [[瑞典]]|commander1= [[拿破崙]]<br /> [[约瑟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br />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 (薩克森國王)|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commander2=[[亞歷山大一世 (俄國)|亞歷山大一世]]<br />[[利雲·奧古斯特·馮·本尼格森伯爵|本尼格森伯爵]]<br />[[File:Flag of Russia.svg|22px]] [[米哈伊爾·博格達諾維奇·巴克萊·德托利|巴克萊·德托利]]<br />[[File:Flag of the Kingdom of Prussia (1803-1892).svg|22px]] [[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格布哈德·馮·布呂歇爾]]<br />[[File:Flag of the Habsburg Monarchy.svg|22px]] [[卡尔·菲利普 (施瓦岑贝格亲王)|施瓦岑貝格親王]]<br />[[File:Flag of Sweden.svg|22px]] [[卡爾十四世·約翰]]|strength1=191,000人|strength2=330,000人|casualties1=38,000人傷亡<br />30,000人被俘|casualties2=52,000人傷亡}}'''莱比锡战役''',發生於1813年10 在[[德國]][[萊比錫]]附近。因參戰國家和民族眾多 所以莱比锡战役亦被稱為“民族會戰”。[[ 拿破崙 ]]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帝國| 羅斯]]、[[普魯士王國|普魯士]]、[[奧地利帝國|奥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 返[[萊茵河]]西岸,最 [[ 巴黎 ]]  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 追擊 法軍 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 俄普 戰役,[[拿破崙]]的戰敗代表著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反法 聯軍 相繼攻擊 於1814年3月31日進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濳返 法國 ,拿破崙再次奪得政權。 洲其他 地守 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正式展开,戰敗後,6月22日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聯 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六年後死去(1821年5月5日) 。   ==背景==1812年, 拿破崙 於4月率 在[[俄法戰爭]]中折損慘重。出征的60萬大 出境 企圖各 只有3萬人能活著回來。[[法蘭西第一帝國|法國]]因而元氣大傷。1813年,[[普魯士]]便勢機重新向法國發動戰爭,並與英國、俄國、瑞典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以擺脫拿破崙對歐洲的控制。 經過四 多月的努力與整頓,拿 崙終於造出一支初具規模的大軍,並向[[萊茵聯邦]] 發。重建 俄普聯 大多只是缺乏經驗的新兵 5月, 法軍 取得 於[[ 呂岑會戰 ]]及[[ 包岑會戰 的勝利 ]]中打敗了普俄聯軍 ,但 因補充困難 卻未能贏得徹底。在[[包岑會戰]]後 於6月 雙方都需要休整。 俄普簽訂 此同時,[[奧地利帝國|奧地利]]首相[[克萊門斯·梅特涅]]希望雙方能進行和談。6月4日,經過奧地利的調停,雙方達成了暫時性 停戰協定。 8月 在停戰期間,各國於布拉格進行關於和約條件的談判。議和條件是法國必須放棄一部分領土。梅特涅警告拿破崙說,如果拿破崙不接受議和,奧地利將參加第六次反法同盟,但拿破崙決不作絲毫讓步。最終和談以失敗告終,奧地利態度也強硬了起來。8月10日,短暫的休戰時間結束,戰火再起,奧地利在兩天后正式加入反法同盟。<ref>{{cite web|url=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10.htm|title=萊比錫戰役10:暫時休戰|publisher=chinese napoleon}}</ref><ref name="決定拿破崙帝國命運的大戰">{{cite web|url=http://www.qulishi.com/news/201403/11173.html|title=萊比錫戰役簡介:決定拿破崙帝國命運的大戰|publisher=趣歷史}}</ref>而奧地利一經宣戰,英國馬上答應給它五十萬英鎊的戰費補助。<ref>{{cite web|url=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11.htm|title=萊比錫戰役11: 戰事重起 與奧地利參戰|publisher=chinese napoleon}}</ref> 8月27日,拿破崙於[[薩克森]]首府[[德勒斯登]][[德勒斯登戰役|再次擊敗反法聯軍]],但拿破崙不在場的其他戰線卻接連遭到了失敗 10月16日至19日 形勢亦開始對法軍不利。10月,兵力上占相當優勢的反法聯軍分三路開始包圍法軍。南面為[[卡爾一世·菲利普 (施瓦岑貝格)|施瓦岑貝格親王]]指揮的奧地利波西米亞軍團;西北為[[布呂歇爾]]元帥指揮的普魯士西利西亞軍團;瑞典王儲[[卡爾十四世·約翰|貝爾納多特]]指揮的北方軍團則位於北面。聯軍總共22萬人。而[[列文·奧古斯特 (本尼格森伯爵)|本尼格森伯爵]]所率的俄國援軍正在行 之中。三路大軍逐漸向德累斯頓合攏,對法軍的夾擊之勢正在成形。<ref name="決定拿破崙帝國命運的大戰"></ref><ref>{{cite web|url=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14.htm|title= 萊比 役14:法軍在幾條戰線上連遭失敗|publisher=chinese napoleon}}</ref> 雙方決戰的時機日益臨近 由於德累斯頓一時難以攻克,在布呂歇爾的提議下, 聯軍 集中30萬 決定採取一個大膽的計劃:放棄對德累斯頓的攻擊,南面波希米亞軍團繞過德累斯頓,直取法軍背後的萊比錫城:東面西里西亞軍團西渡易北河,與北方軍團會師,從北面進逼萊比錫,兩路都以萊比錫為目標,實施鉗形攻擊,爾後切斷法 的後路 並把它合圍和殲滅在 萊比錫附近 的20 地區。十月三日,普軍擊潰了守衛[[易北河]]的法軍,渡過了易北河。十月四日,卡爾十四世也率北方軍團渡過了易北河,從而實現了兩個軍團的會師。他們會合後,兵力約有十六 餘人,相互策應著,從北面直向萊比錫城壓來。<ref name="聯軍圍攻萊比錫">{{cite web|url=http://www.napolun.com/warfare/campaign/leipzig/detail_15.htm|title=萊比錫戰役15:聯 軍圍攻 萊比錫|publisher=chinese napoleon}}</ref> 早在10月3日,拿破崙就風聞聯軍在向萊比錫運動,但他不相信這是真的 16 直到10月6日,他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急令[[若阿尚·繆拉|繆拉]]率45000人在德累斯頓附近遲滯和阻止波希米亞軍團向[[萊比錫]]前進;自己則率主力北進與[[內伊]]會合,準備在聯軍佔領萊比錫之前,迅速擊破西里西亞軍團及北方軍團,然後再回師南破奧軍。10月9 日,法軍 儘管取得局 主力北進。不久,繆拉送來報告,他正率領 勝利 隊同波希米亞軍團展開激戰。於是,拿破崙放棄北進計劃,回兵萊比錫。<ref name="決定拿破崙帝國命運的大戰"></ref>14日 法軍主力抵達萊比錫。這時法軍集中萊比錫的兵力達19萬人。而反法聯軍也不斷趕往萊比錫靠攏。萊比錫東、北、南三面此時已被反法聯軍包圍。聯軍也準備展開圍攻。莱比锡战役也 而開打。<ref name="聯軍圍攻萊比錫"></ref> ==經過=====10月16日=== 聯軍 益增 方面發出三聲號砲,史稱“民族會戰”的萊比錫戰役正式開始了。接著,雙方持續進行了五個多小時的激烈砲擊。聯軍分為四個攻擊集團,分別從四個方向發起進攻。在北線,[[奧古斯特·德·馬爾蒙|馬爾蒙]]指揮法軍在激烈的戰鬥後,被布呂歇爾的部隊趕出陣地 ,被迫 撤出默克爾恩。在南線,戰鬥異常激烈。法軍在各個點上都打 退 了聯軍的進攻,牢牢地堅守著陣地。其後,法軍展開返擊。在砲兵火力的掩護下,繆拉率一萬二千名騎兵 城郊 南線聯軍發動衝鋒,希望能突破南線聯軍的中央。法軍一連沖散了敵方兩個步兵營,但後繼不力 完全處於 聯軍逐回。傍晚時分,戰鬥暫時停止。雙方各損失約二萬人左右。<ref name="聯軍圍攻萊比錫"></ref> ===10月17日===次日,雙方都在休養兵力,並沒有交火。此時,貝尼格森率領的四萬一千名俄軍,與貝爾納多特 防禦態勢 六萬名瑞典軍也來到戰場上 至此, 聯軍 倚仗優勢 兵力 超過了三十萬人,比法軍幾乎多一倍,而且彈藥和各種補給物資充足。拿破崙提出議和,但聯軍拒絕。<ref name="聯軍圍攻萊比錫"></ref> ===10月18日===十八日上午,聯軍分六路 發起 。寡不敵眾的法軍在聯軍攻勢下不斷後撤。法軍被不斷壓縮 結果 最終被擠到了萊比錫城裡。與此同時,法軍中兩個薩克森旅叛變投向反 。18日晚上,拿破崙眼看 局已定,便下達撤退的命令。法軍開始向西面撤退 雙方 <ref name="聯軍圍攻萊比錫"></ref> ===10月19日===法軍陸續的撤走,但法軍工兵過早把的唯一一座供法軍撤退石橋炸毀,使殿後的兩萬八千名官兵無法過河。最終波蘭親王[[約澤夫·波尼亞托夫斯基]]負 落水而 各6萬餘人 ,而被遺留下的法軍全部被俘 <ref name="聯軍圍攻萊比錫"></ref>莱比锡战役也就 落幕。历时4天的莱比锡战 役,是拿破 崙戰爭中規模 仑战争期间 最大的 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结束了1813年战局。双方损失惨重:拿破仑损失近8万人,火炮325门。其中6萬餘人 死,2萬人為俘。反法 聯軍 损失5.4万余人(俄国2.2万余人,普鲁士1.6万人,奥地利1.5万人),最后以反法同盟 標誌著 而告终。<ref>{{cite web|url=http://www.qulishi.com/news/201403/11176_2.html|title=莱比锡战役双方损失如何 独战欧洲的拿破仑|publisher=chinese napoleon}}</ref> ==影響==莱比锡战役的失敗宣告拿破崙霸業的終結。 拿破崙 在莱比锡战役後,便且 略主動 且退撤回法國。[[萊茵邦聯]]的成員國在戰後都紛紛變節投向反法同盟,萊茵邦聯亦告瓦解。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不久後,反法同盟便攻入法國。1814年4月,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流放至厄爾巴島。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雖然之後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濳返法國,並短暫[[百日王朝|奪回政 ]]。但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並在[[滑鐵盧戰役]]再次擊敗他。 ==圖集== <gallery> File:Napoleon i Poniatowski Lipsk.jpg|拿破崙和波尼亞托夫斯基在萊比錫(January Suchodolski所繪製)。File:Woodville Richard Caton - Poniatowski's Last Charge at Leipzig 1912.jpg|(理查德·卡頓·伍德維爾)[[波蘭]]騎兵在萊比錫最後的衝鋒(1912年)。File:Boutigny-Battle of Leipzig.jpg|對普魯士 喪失 突擊法國步兵捍衛了一個路障 勢不可擋的戰鬥迫 使 拿破崙放棄他掌控的德國。File:Napoleon.Leipzig.jpg|拿破崙( 國占 軍)撤退。File:Russparis.jpg|在1814年俄羅斯軍隊進入巴黎。File:Schlachtfeld 1813.jpg|萊比錫戰場。File:Leipzig nach der Völkerschlacht 1813.jpg|萊比錫南部(1813年10月19日)。File:Leipzig am 19. Oktober 1813 001.jpg|盟軍的軍事 導人於1813年10月19日進入萊比錫市場。File:Battle of Leipzig by Zauerweid.jpg|莱比锡战役繪畫(亞歷山大·祖衛德畫)。File:MoshkovVI SrazhLeypcigomGRM.jpg|萊比錫戰役(繪畫,弗拉基米爾·莫什科夫1815畫)。File:Battle of Leipzig by Naudet.jpg|莱比锡战役繪畫(Naudet畫)。File:Husaren Völkerschlacht bei Leipzig.jpg|1813年10月16日勃蘭登堡騎兵在[[默克爾恩]]之戰。File:Strassberg - Kampf vor dem Grimmaischen Tor.jpg|1813年10月19日Grimmskih門口 歐洲領上從此全部丟失戰役。File:Völkerschlachtdenkmal Tag.jpg|[[民族大會戰紀念碑]]。 </gallery> ==參考== {{Reflist}} == 參見 ==*[[呂岑會戰 (1813年)]]*[[包岑會戰]]*[[德勒斯登戰役]]*[[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戰爭]][[Category:拿破仑战争战役]][[Category:俄罗斯帝国战役]][[Category:奥地利帝国战役]][[Category:普魯士戰役]][[Category:瑞典战役]][[Category:1814年]]
34,628
次編輯